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宁夏泾源县教育扶贫纪实:孩子送进校文明带回家

张国凤
2017年03月21日08:21 | 来源:农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孩子送进校文明带回家

如今,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泾河源镇兰大庄村,不仅有了幼儿园,原先学前儿童每天只能在沟渠边玩泥巴,现在孩子入学还免费。“孩子学了知识,生活习惯也好了,我也能为家里增加收入,这日子越过越好了。”站在兰大庄幼儿园里,看着孩子从滑梯上开心地滑下,村民兰西梅打心底里高兴。

扶贫必扶智。泾源县把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通过聚合有限财力,实施从学前教育、义务阶段教育、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无差别、普惠性的免费教育全覆盖,逐步走出了一条内涵式发展的教育扶贫之路。

适龄儿童享受免费学前教育

位于六盘山下的泾源县,是国家级扶贫市县之一,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经济。再穷不能穷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学前幼儿不能按期入学的问题,2016年,泾源县率先在全区实施学前幼儿免费教育,据泾源县教育局局长马志清介绍,当地财政按照每生每年1500元标准对全县所有学前幼儿补助保教费,并给每个学生每年补助300元学前幼儿教育公用经费。

“发展学前教育,一方面,可以解放家庭的劳动生产力,提高务工收入,促进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群众的教育意识。”马志清说。

兰大庄村村民童彩霞笑着告诉记者:“自从娃娃上幼儿园后,回到家里机灵多了,在学校学的东西一回家就说个不停。”她的女儿马静怡今年3周岁,在兰大庄村幼儿园上学。

在泾源县农村,适龄儿童如果不上幼儿园,家里就需要有人带孩子。现在村里有了幼儿园,大多数家庭的母亲就能从中解放出来,有时间打工挣钱,也间接实现了脱贫致富。

今年,泾源县将建设11所幼儿园,届时全县乡村幼儿园将达到43所,覆盖全县66.3%的村落,乡村学前适龄幼儿接收率可达100%。泾源县聚合有限财力,实现小财政办大教育,使每位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

更多贫困学子走进校园

香水园镇园子村村民李八十对于“免费教育”带来的实惠深有感触。以前,一年的打工收入只能勉强支撑孩子上学。如今大儿子已上了大学,通过努力学习拿到学校和县乡政府的助学补助。女儿李红芳和小儿子读高中和初中,也不用家里花钱。“还是党的政策好哇,给家庭减轻了大负担。”李八十激动地说。

2011年,在全县财政收入仅有2700万元的时候,泾源县就决定实施高中阶段教育免费,对县域内农村家庭和城市低保家庭高中学生实行免费教育,所需费用由县财政按每生每年800元标准拨付学校。2012年,该县又将高中生免费教育助学经费提高至1500元,并将免费对象扩大到在县高级中学、职业中学就读的所有高中阶段在校学生。

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起,泾源县70%的财政支出都用于教育。其中,2016年用于免费教育的支出达1000多万元。“由于免费教育的实施,近年来,该学校入学率和升学率逐年提高。2016年,考上一二三本的学生有102人,在自治区南部六盘山山区贫困县,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泾源县高级中学校长郝文贵感慨地说。

免费政策的实施,使更多的贫困家庭学生看到了希望,在校高中生数量明显增加。泾源县高级中学学生人数达1450人,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多。

一校两用兼顾农技培训

据泾源县农业部门介绍,各乡镇积极利用乡村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农民知识专业科技方面的课程。

从今年开始,泾源县正以村为单位,在各乡镇70多所学校开办农民夜校,利用夜间和周末对贫困村富余劳动力开展素质和技能培训,并在寒假和暑假期间开放学校网络教室,方便农民学习草畜、苗木、旅游、中华蜂养殖、林下经济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目前农民夜校已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据介绍,随着泾源县四大支柱产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开办农民夜校,能够因地制宜地帮助农民“充电”,提高劳动技能和创业就业能力。

泾源县“农民夜校”以辖区学校为基地,利用学校远程教育、信息网络技术教室优质资源,围绕草畜、苗木、旅游等支柱产业,根据农民的需求,对贫困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有针对性的素质提升培训,并为农民提供农牧业方面的科教书籍、光盘,方便农民借阅,提升办学质量。农民夜校的管理具体由各乡镇中心校校长负总责,包村第一书记、扶贫队员、乡镇农林水牧技术人员等担任辅导人员,为提高农民技能掌握农业技术奠定了好的基础。

(责编:李彤、蒋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