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调结构·转方式”系列报道之五:

一枝一叶总关情:提升百姓“获得感”

章斐然 李彤
2017年03月04日18:33 | 来源:人民网-扶贫频道
小字号
一枝一叶总关情:提升百姓“获得感”

在河南省兰考县小宋乡王岗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王威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进村入户走访。“到村民家里,赶上人家正在干活,咱们就卷起袖子帮忙;遇上人家正在休息,咱们就拽过小板凳坐着聊天,讲政策、聊生活,拿出一家人的亲热劲儿。”

这两年走访下来,王威最大的感受是,乡亲们最关心的事儿大多是看病、收入、住房,甚至有些看起来琐碎。但在王威眼里,小事背后关联的确是大民生,是工作队工作的重中之重。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年初在重庆调研时如是说。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更是中国道路的本质要求,让百姓触摸幸福感、提升获得感始终是党和政府最关心的工作和最放不下的牵挂。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当前,无论是新常态的深度调整,还是供给侧的攻坚改革,都需要以民生保障托底,通过民生保障挖掘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财政收入增速虽放缓 民生仍是头等大事

“以前根本买不起这么好的小区,现在政府给的政策好,我换的房子每平方米才3290元,比市场价低了不少,整套房子自己添了不到1万块钱,多实惠啊!” 对于62岁的吉林省通化市民温暖波来说,能住进这样新建的商品房小区,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2015年以来,通化市通过政府采购,以竞争性谈判的方式与开发商达成协议,以低于市场价500元左右的均价购入房源,一方面让棚改工作驶上了快车道,另一方面也使得该市的房地产库存明显下降。

通化市并非“财大气粗”,其所在的吉林省2016年全年财政收入增长仅2.8%,在全国各省中居后。但通过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行政支出,精简“三公”经费等措施,全省各级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占全部支出的八成,连续10年将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确保了承诺的48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尽管近年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从基层到中央,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的头等大事。

2016年财政收支数据显示,多项民生领域的支出增速仍高位上行。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上年增长6.4%,其中教育(6.8%)、社保就业(13.3%)、城乡社区(17.1%)、农林水(5.9%)及医疗(10%)为主要的支出项目,大部分增速高于平均。

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亦持续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2016年,包括北京、天津、辽宁、甘肃等在内的至少21个省(区、市)在民生领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七成以上。

各省(区、市)公布的2017年预算草案显示,涉及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和养老等方面的民生支出依然将是重中之重。

真金白银花出去,真功实效看得见。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实施,应届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就业;上千万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教育扶贫工程启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28个省份开展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农村免费孕前检查使600万个家庭受益……从扶贫到教育,从医疗到养老,各项政策切实落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解决,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

发展短板高度聚焦 细节蕴藏大民生

“我是1996年进的矿场,先是在井下,后被调到了地面做污水处理工作。矿场从2015年开始停产,之后我就想在家附近找份工作,方便照顾家人。”陈祖国得知过剩产能职工专场招聘会的信息后,一大早就来进场求职。这已经是重庆市连续第二年举办该类型的专场。类似的招聘会也在多个去产能集中的省市展开,为“去产能”职工带来更多再就业机会。

2016年,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刻调整中,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的同时,也对“三去一降一补”下,如何一边推进产业调整,一边保障就业持续提出挑战。

去年,我国经济增速保持在6.5%左右的合理区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红利初步释放,都为保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与此同时,就业政策的密集出台,也为去年超额完成就业目标提供必要支持。

去年年初,人社部专门出台文件,主要通过内部安置、转岗就业、内部退养和公益性岗位托底等化解过剩产能职工的分流安置。在地方层面,目前也已有20余省份出台了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办法。

2016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6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达1300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新形势下的矛盾突出点还集中在养老领域。

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占总人口16.1%。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事关我国2亿多老年人口的大事,也是未来较长时间内民生领域的一项大任务。

习近平指出,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关系2亿多老年人口特别是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也关系他们子女工作生活,是涉及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健康养老服务重大工程,包括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体制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等15个专项已全部开工,累计完成投资4628亿元。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全国养老机构总数达118万多个,各类养老床位数达695.9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1.6张。

76岁的天津老人张慧秋是受惠者之一。“养老院就在家门口,孩子们说来就能来,医生上门服务,家里人都放心。”张慧秋患有甲亢和心脏病,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早已力不从心。如今,老两口搬进了老年公寓,从此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民生无小事。一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围绕民生议题频频召开常务会议,从住房、医疗、教育,到物价、就业、社保等,只要是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就会成为政府工作部署和解决重点。

就在去年底,习近平特别将6件民生“小事”提到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第十四次会议上,为接下来的民生工作指明重要方向。他特别指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和抑制房地产泡沫、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6个问题,都是大事。

这些看似都是具体生产生活的细节问题,其实是人民群众的困难所在、“痛点”所在,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焦点所在,亟待解决。党中央领导如此高度聚焦民生“短板”,给接下来加快解决民生难题添足了动力。

2017年一开年,各省市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围绕住房保障、医疗养老、环境治理、食品安全等领域,做了目标的细化和下沉。

黑龙江提出,坚决完成四煤城采沉区14.05万套棚改任务,确保40万居民受益;安徽提出,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33.2万套,基本建成19.8万套;浙江提出,确保每家三甲综合医院与2家以上县级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陕西提出,新建20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200个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站或日间照料中心、100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天津提出,改燃关停7台煤电机组和380座燃煤锅炉,关停淘汰落后企业100家;宁夏提出,推行“河长制”,全面取缔企业直排口,严厉打击污染黄河行为;河北、湖北、云南、青海、宁夏等明确提出,将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重点突出、目标具体、考核细化。实实在在的举措让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更添信心。

奔向小康触摸幸福 不丢一个贫困户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民有所呼、政有所行。在民生保障上,贫困人口是最薄弱的群体;在全面小康路上,摆脱贫困是底线目标。一个时代目标已经确立,一份历史答卷正在书写。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能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最大的民生保障。

农历鸡年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张家口市,考察脱贫攻坚工作。这是总书记连续五年在岁末年初,来贫困地区访贫问苦,体察民情。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共同富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共享发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和牵挂。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72岁的村民唐荣斌住进翻修新房,县里对参合老人的医疗费用补偿免去了他的后顾之忧,小孙子也在城里读小学了;在河南省兰考县杜寨村,原本的老黄河大堤、盐碱地,在专家的指导下种上了哈密瓜,每个大棚收益可达6200元……

而这只是中国广袤大地上悄然变革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脱贫攻坚首战之年成绩显著。2016年全国有1000万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精准扶贫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其中,249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如期完成,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公益岗位、资产收益扶持等措施陆续到位。

稳定脱贫,是民生保障的试金石。新时期以来,扶贫工作在制度举措上从“五个一批”到“七个一批”,在转移就业、生态补偿、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帮扶;在脱贫工作验收上,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坚持脱贫时间服从质量。

发展产业,是民生改善的硬道理。鸡年春节刚过,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将“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主要目标,就涉农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鼓励农户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建设,分享收益。

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如何把“蛋糕”分好,让贫困群体共享发展红利,不少地方已在探索实践。“看着俺们流转的土地在企业那里经营得那么好,而我们仅是拿固定的土地流转费,心里还是别扭。”河北省某县农民郝文芳坦言,去年县里鼓励大家承包龙头企业的农业项目,从挣务工钱向分享产业效益转变,自己承包梨园赚了1万多元。言谈话语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针对脱贫攻坚,当前省区市“两会”逐渐落下帷幕,各地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新目标、新举措,细化配套制度,制定民生保障方案。

在中央层面,2017年是精准扶贫深化之年。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产业扶贫将在参与和受益机制上发挥更大作用;对丧失劳动力的贫困群体,低保政策将更好地提供保障;在“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340万贫困人口将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改善生活……

“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企盼的就是过上好日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百姓所盼改善民生、以经济发展推动民生、以共享理念保障民生,回首以往人民生活的新变化让人欣喜、令人振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更美好的生活愿景点燃了亿万人梦想。 

(责编:李彤、蒋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