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福建寿宁下党村:“产业+旅游”精准扶贫有门道

傅晓羚
2017年01月20日08:30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寿宁下党村:“产业+旅游”,精准扶贫有门道

  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的临河民居被修缮一新。傅晓羚/摄

  寿宁县下党乡变了。

  异常艰苦,异常难忘,1989年,福建省宁德地区下党乡给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下党乡曾经是宁德地区4个省定特困乡之一,素有寿宁“西伯利亚”之称。

  为帮助下党乡摆脱贫困、加快发展,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乡现场办公,并提出了“下党的发展,主要抓‘做’功,而不是‘唱’功”。近年来,在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全方位汇入了这个贫困山乡,下党乡面貌焕然一新:村村通公路、电网、手机和电视信号等基础设施全面完善,人均纯收入在28年内增长了57倍。

  下党乡下党村这个拥有309户家庭的村子曾经是个“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无财政收入、无办公场所”的“五无”贫困村,村中没有产业,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1988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仅有186元,闭塞、落后、简陋是留给外界最深的印象。

  2014年,曾守福被福建省委组织部派往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经多次调研,他萌生了开发茶产业的想法,然而在争取村民的支持上遇到了困难。

  由于教育落后、思想保守,经商在下党村村民的心中仍旧是充满风险的活动。于是,曾守福自己买书学习相关知识,并用免费提供有机肥、包销包售的方式,吸引村民加入。他总说:“只有真正给老百姓实惠,他们才会相信我们,一起走上致富路。”

  在他的指导带领下,村里成立了茶叶生产技术小组和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梦之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茶产业的运营和销售,确保村民和村集体在产业发展中持续受益。

  2015年1月,通过在茶厂、茶山上架设30余个探头,开发可视化预订系统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项目——“下乡的味道”诞生。茶园主通过App客户端可以随时点击查看茶园种植管理和茶叶生产加工状态,真正用创新技术实现了产品可追溯。依托该项目,茶农的收入翻番,达到了每亩6000元,村收入逾20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

  曾守福还记得第一次来到下党村的情形:由于缺乏光纤和闭路,打开电视,只有两个频道可供选择,屏幕上总是充满了雪花。那一晚,茫然的曾守福跑到廊桥上看着夜空,思考应该如何让这个村庄一步步走上脱贫的道路。

  为了丰富百姓的业余生活,让党的声音传进下党村,曾守福尝试向寿宁县广电网络公司争取项目支持。“依靠‘互联网+TV’的党媒精准扶贫,更可以让广电公司走出一条运营创新之路”,面对合作方,他提出了这样的想法。这一模式得到了福建省广电网络集团的大力支持。如今,通过光纤闭路电视入户,村民们不但可以随时接收到最新的资讯,还可以利用“互联网+TV”平台实现茶叶管理加工和全程视频结合、生态农副产品线上销售与农超对接相结合。2016年,“下乡的味道”生态农产品共销售800多万元。

  “产业是旅游的生命之本,乡村旅游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曾守福不断地构想着下党村乡村旅游的发展之途。

  下党村依山而建,面朝修竹溪,木拱廊桥横跨在绿水间,形成了“廊桥、流水、人家” 的美景,是寿宁县2014年唯一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在寿宁任职期间还曾多次途经此处。长期以来,这些宝贵的历史自然资源未得到良好的利用。

  2016年,下党村被列为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获得了发展的新契机,开发了29个旅游项目,年旅游人数突破6万人次。据初步统计,2016年赴下党乡参观旅游人数累计达到10万人次,有效带动了民宿、农家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2016年年底,54岁的村民王明寿创办的农家乐“百口食堂”顺利开张了。这个自15岁起就在外地打工的村民曾跑遍全国,忙碌而收入甚微。听到家乡要发展旅游,王明寿回到家,在书记的支持下开起了农家乐。“还是回家好啊”,他告诉记者,他还要将房子改造为民宿,接待更多的游客。

  对于下党村村民来说,那片“穷山恶水”走远了,而那个中国梦、属于下党村的梦,正在一步步走进现实。

(责编:蒋琪、李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