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河北威县:产业富民做足“梨”文章

郝凌峰
2016年12月30日08:28 | 来源:农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威县:产业富民做足“梨”文章

  王路珍本报记者郝凌峰

  隆冬时节,林木都已褪去五彩华裳。走进河北威县绿色A级梨产业园区,只见身姿挺拔的梨树成行成列,蓄势待发,仿佛翘首企盼着春的唤醒,再争一个丰收年。

  园区这几万亩梨树蔚为壮观,可谁曾想到,在2013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棉海。

  威县素有“冀南棉海”之称,在全国享有盛誉,其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多年位居河北省第一。然而,随着市场行情的波动,棉价下跌,种棉效益下降,棉农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增收路子。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已成为威县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燃眉之急。

  为此,威县科协、威县老科协多次组织棉农外出学习考察,试种过黑小麦等农作物,但效果并不理想。最终,该县多方论证、征求棉农意见,决定试种秋月梨,创建了占地300亩的以秋月梨为主的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带动农民干,以加快调结构、促增收的步伐。与此同时,县里聘请了中国农科院、河北省林业厅、中国农大、河北农大等单位的11名专家实地指导,科学制订了建设10万亩梨产业带的富民规划,由此启动了当地的“西部大开发”。

  2013年年初,河北省林业厅原巡视员曲宪忠受聘成为威县经济林产业发展顾问。他在专家论证和对西沙河的土质、水文、气候等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河北领先、世界一流的绿色A级高效精品梨果基地”的构想,以打破当地棉花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大力发展梨果产业。

  “梨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强有力支撑!”绿色A级梨产业园区管委会技术指导股股长于春亮感慨地说。

  走进邢台越海农业有限公司建设的高标准精品梨园,弥雾机、水肥一体化设备等颇为引人注目。在5000立方米的蓄水池旁是水肥一体化系统控制室,农艺师申志光正坐在电脑前设定梨园浇灌的具体区域、时间等信息,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梨树种植区被分成很多小区,每个小区都有数字标号。“不同颜色的标号表示这块地有没有浇灌。”申志光说,“只要在电脑上把浇灌的地块和起始时间设定好,一按‘确认’键,安装在梨园里的接收器就能执行指令,相关设备立即开始浇灌,时间一到,浇灌就自动停止。”这套从以色列引进的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不仅实现了浇灌自动化,还可以自动配比梨树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根据不同的物候期,设备可以自动调整氮、磷、钾的比例,安装在供水管上的比例施肥器可将肥料溶液与水成比例混合,相关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占地2000亩的高标准精品梨园共分12个小区,种植了13个品种的白梨、砂梨和西洋梨,实施了5种种植模式,是梨产业园区里品种最多、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综合示范区。”邢台越海农业有限公司技术主管马俊宇介绍,梨园实行统一的种植管理模式,除了专业技术人员外,招收的普通工人也需具备一定的种植技术。公司流转了当地红龙集村、从容村、少庄村3个村的土地,还从周边雇用了不少村民,通过培训、观摩等形式,帮助他们掌握了拉枝、刻芽、疏花、疏果、施肥、嫁接等种植技术,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今后还可以转聘为技术工人。

  在发展梨产业之初,威县就将这一产业确定为脱贫产业,实施了“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确保贫困群众挣到真金白银。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梨园务工三种方式,贫困群众可以挣到“三金”:流转土地挣租金,1亩地的租金按照800斤小麦折价,每年1000元;扶贫资金入股挣股金,年分红保底10%:梨园务工挣薪金,一天的务工工资在50元左右。正是梨产业的大发展,使当地农民有了新的增收渠道,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高速路。

  2013年,邢台秋月果品有限公司在威县袁庄村投资建设了1000亩标准化示范梨园。梨园的“落户”让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红龙集袁庄地皮洼,光棍儿汉子二百八。别地方闺女沤成泥,也不嫁袁庄红龙集。”这首打油诗是当年袁庄村贫穷面貌的真实写照。“以前,村民的收入主要靠种棉花和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2000元左右。种了梨树,村民的收入节节攀升,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五六千元。”袁庄村党支部书记郑继奎高兴地说,现在村里已有20多户在县城买了楼房,村里还增添了100多辆私家小轿车。

  “工钱2万元,土地流转租金6000元,入股分红600元……”这是袁庄村村民郝文芳算的她家近一年的收入账。如今,威县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像郝文芳一样,靠“三金”摘掉了“穷帽子”。目前全县已发展优质梨树6.8万亩,引进龙头企业35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63个,培育梨树种植大户13个,新建标准化梨园136个。

  绿色A级梨产业园区总工程师刘明亮说,他们的目标是要将梨产业做成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明年,园区的梨树种植规模将达到10万亩,预计到2020年,梨果产量将达到2.64亿公斤,产值达到18亿元,规划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目前,园区正在积极筹建中国梨博物馆,谋划举办中国梨花节、梨果采摘节,申报中国梨果之乡,从而实现梨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

(责编:蒋琪、李彤)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