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黑龙江兰西:旅游敲开精准扶贫大门

2016年10月28日08:32 | 来源:黑龙江日报
小字号

日前,记者一行驱车一路向北,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赶到兰西。

远处绵延的丘陵山地,长满茂盛的树木,清澈婉转的呼兰河穿城而过,举头望见蔚蓝色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就像有人把一匹蓝绸缎挂上了天空……

兰西,曾是国内赫赫有名的亚麻之都。多年来,随着亚麻市场的萧条,这个曾远近闻名的亚麻名城,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2002年,兰西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1年,又被确定为大兴安岭南麓特困片区县。两顶贫困帽子压得兰西有些透不过气来,发展内生动力逐渐削弱,尤其是长期贫困渗透到骨子里的习惯心态,一度成为脱贫解困的“拦路石”。随着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的全面打响,兰西开始重新审视县情,深挖贫困根源,寻找突出贫困重围的新路径,力求扶贫先扶志,“刮骨疗毒”也要拔除“穷根”。没有了亚麻,一下子少了一根强有力的经济支柱。怎么办?

呼兰河畔,毗邻省城,农业县打起文化旅游牌

兰西,地处呼兰河西岸,故名“兰西”。传统印象中,兰西的旅游资源并不丰厚,除了榆林镇筋饼和曾经的亚麻,似乎很少有让人念念不忘的景致和风情。

但事实上,小兴安岭余脉拉哈山绵延兰西境内72公里,呼兰河流经兰西120公里,南面与哈尔滨市松北、呼兰两区接壤,202国道穿境而过。

采访中,县委书记王立波告诉记者,兰西秀水灵山,天青地绿,土净田洁,文化多元。兰西的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就是最丰厚的旅游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一转,近年来,兰西以打造建设“哈北田园卫星城”为目标,以“哈北后花园”为定位,重点打造民俗风情、休闲养生等特色旅游。

在黑龙江省日益火爆的旅游市场中,东北民俗旅游恰恰被人忽略,正是看到这个空白市场,兰西打造了黄崖子民俗村,建起了民俗博物馆、乔家大院、民俗景观大道、特色精品民宿、东北村落、锡伯文化展览馆等等。东北的小园土炕、民俗风情,在旅游概念的包装下,立刻热卖市场。玩儿饿了,有民猪;玩累了,有民宿;要走了,再带上些有机小菜。省城人,开上个把小时的汽车,来这距城市不远不近的地方,享受不紧不慢的生活休闲度假,寻找“乡愁”。主抓旅游的副县长高维国告诉记者,仅仅是“十一黄金周”,来到兰西县兰西镇旅游的游客就突破2万人。“小镇游人如织,全村人上阵服务,那场景,叫人激动。”

曾任职兰西镇17年,亲自启动兰西镇旅游发展的高维国,说起这些,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如今,黄崖子民俗村已被评为国家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并荣获“黑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全国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兰西县还辟建大金王子陵等人文景观;在休闲养生游上,南山生态景区、盘龙湾度假村、十八湾等景区景点,也逐步完善,农业观光、瓜果采摘等休闲项目也在逐步发育成熟。

旅游,已经成为兰西县县域经济的五大产业之一。除了筋饼和亚麻,七星鱼、东北民猪、甜香瓜、山里的溜达鸡、河边上的散养鸭鹅,和祈福的东林寺、徒步的十八湾、宿营的盘龙湾一道,游客们记住了兰西的风俗、风情和风景。

像一篇抒情散文,兰西旅游已经渐渐破题……

“当年有一户闯关东来到这里的乔氏人家,最先居住到了这里背靠黄崖子,面对呼兰河。这里的山崖子多是青石砂岩与厚厚的黄土层结构,人们渐渐习惯把这个地方叫黄崖子。”采访中,72岁的兰西镇永久村老支书付少贵的回忆,一点点厘清了兰西的深厚历史和文脉。

这里如今还留存着一座远近闻名的大院,那就是乔家大院。据说,高维国当年最先想到,将这个大院保护起来,而且当年就萌生了要在这条小街的另一头,建一家民俗展馆与这个大院遥相呼应,并把整条街道的院墙用黄土的颜色涂料统一粉饰起来,并在街路两旁按照关东民俗文化风格建筑了诸多泥塑雕像。如今,这一切都成了现实,这里也真正成了兰西文化旅游的重要一笔。

当年,决定建民俗村展馆了,可建展馆和搞基础建设的资金却没有着落,镇村两级就想法设法多方筹措,镇财政挤出一点儿,村集体拿一点儿,对上争取政策支持一点儿,再去银行贷一点儿,实在不够镇村干部就投亲靠友借钱先垫付一点儿。为省人工费,镇里还集中组织镇村干部集体到黄崖子屯参加劳动,清边沟、扫大道、挪柴草垛、栽树种草啥活都干,修筑山路正值七月伏天,上岗下坡,运砖全靠干部们人背肩扛,最后村民们也被感动了,不仅主动出工出劳参加景区建设,还和镇村干部一起,为展馆捐赠民俗展品3600多件。这才有了如今兰西有名的关东民俗旅游文化村的东北民俗文化博览馆。

发展旅游业,基础建设必须先行,王立波告诉记者,近年来,兰西县在改善旅游基础设施上,沿呼兰河5个乡镇,累计投入3.5亿元。

资金从哪里来?项目资金整合是答案之一。

高维国告诉记者,每年省和国家都有各类涉农项目,在申报项目时县里就把既符合上级文件要求又具有一定旅游资源的贫困村作为优先对象来考虑,如“农业综合开发”、“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土地整理”、“美丽乡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泥草房改造”、“林业生态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等等,“自从旅游产业变成我县经济发展的重点,我们绝不单摆浮搁的使用这些资金,而是将每笔资金的使用,都与旅游事业的发展统筹考虑,建一个项目,改一片环境,兴一地旅游,富一方百姓。”高维国说。今年二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七条政策》,在旅游产业发展上给予更多的政府主导支持。

与此同时,兰西县采取市场化运作,以PPP方式引入社会资本,解决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供给及公共服务等问题。在黄崖子民俗旅游文化村,风风火火的吕哲热情的为客人忙前忙后,而正是这个兰西的女儿,在其他领域创业成功后,回报故乡,在黄崖子承租村民房屋20栋,每栋房屋年租金15000元至20000元,精心打造20家精品民宿。同样,在东北村落文化产业集合区建设工地,虽已时至深秋,但工地的建设仍然是热火朝天,这个项目,也是兰西人汪亚峰投入7600万元,打造东北村落文化体验馆、精品民俗等旅游项目。县里的一个度假村盘龙山庄已经吸引了国内投资商的目光,目前正在洽谈三部影视剧,并计划在这里建设省内最大的影视基地。

旅游观光带动了经济发展,让兰西人喜出望外

在乔家大院的乔家菜馆里,付少贵的三女儿付忠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断有食客走过来结账。边点钱边和记者聊天,付忠鑫俊俏的脸露出幸福的微笑,问及收入,她笑而不语,而这样由农民开的民宿饭店,在兰西镇,有几十家。

在刘君屯,去十八弯景点的必由之路,就有一家老王农庄。农庄的主人王军今年61岁,本地农民。他和家人在这个占满先机的路口,建起了老王农庄。他和儿子王海峰在半山腰圈养了1000只芦花鸡,还有800只大鹅,王军还在农庄门前公路两侧栽下了数百株果树,每年夏季他家在果木地间隙种的香瓜,供不应求。

觉得如今的生活让人喜出望外的,还有今年已经79岁高龄的杨淑琴,以及她双目失明49岁的儿子吕国民。这户人家曾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贫困户,政府部门、民政部门给这娘俩办理了低保后,又帮助娘俩饲养了几十只大鹅。自从兰西的旅游渐渐好起来,娘俩每天都把门前小园中的蔬菜采摘下来,蹲在大门口卖掉换钱。这让娘俩每天乐得合不拢嘴。“还是共产党好啊,让我们娘俩渐渐过上了好日子……”杨淑琴老人说这番话时脸上笑开了花,眼里却闪着泪……

“旅游饭”让兰西的许多贫困户,渐渐解决了温饱,走向了小康。

“今年,兰西通过旅游扶贫直接受益1133人、346户。到2018年,预计有1507户、3760人通过旅游产业直接和间接脱贫。”高维国说。黄崖子民俗村,更是被国家旅游局、国家扶贫办评选为“全国景区带村八十个扶贫示范项目”之一。

王立波说,今年,兰西县把精准扶贫当作全县的头号工程,希望将旅游业作为脱贫解困新的增长点,闯出一条贫困县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经济的新路子。三年内,力争带动全县20%贫困户脱贫。

到东北各地去征集更多的民俗展品、加速东北村落文化体验馆建设、开发建设十八湾自驾游露营地、发展旅游养生养老度假产业,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兰西特色民俗旅游的发展之路还很长很长。采访结束时,县委宣传部长韩良志这样对记者说。就在记者离开兰西之前,已经有投资方来到兰西,洽谈投资做大做强东北民俗文化产业,利用兰西“东北民猪之乡”的金字招牌,元旦春节期间在民俗村搞“民猪民俗节”“杀猪过大年”等节庆活动。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兰西,用创新的思维,大胆的实践,走出了以文化旅游带动精准扶贫的新路,一座民俗风情浓郁的“哈北后花园”正在兴起。

(责编:余卓然(实习生)、蒋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