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长征路上奔小康”活动结束,精准扶贫助陕西脱贫致富

2016年09月30日07:41 | 来源: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小字号
原标题:“长征路上奔小康”活动结束,精准扶贫助陕西脱贫致富

  29日下午,“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落下帷幕。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传承长征精神,中央网信办在全国组织开展了此次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截至26日,采访团已走过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甘肃等多地,行程近9400公里,累计发布新闻11.3万多条,微博话题阅读量约达6.3亿次。

  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作为红军长征会师后的大本营,陕西是此次活动的终点,而吴起则是陕西站以及整个活动的最后一站。

  陕西经济社会连续10年快速发展,成为西部发展的重要引擎,2015年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5位,但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

  据统计,陕西现共有贫困县56个,占全省县(区)数的一半以上;老区县59个,多数都是贫困县,主要分布在陕甘宁、鄂豫陕、川陕革命老区;贫困村8808个(镇村改革前数据),超过全省村数的三分之一。

  “十二五”以来,陕西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国家标准(人均纯收入2300元)下的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756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26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7.3%下降到10.4%。

A

陕西吴起县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

打好精准识别第一战

  精准识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工作。

  陕西省组织扶贫、民政和残联等部门开展扶贫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全面核查全省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责任人员、脱贫时限等,共核定退出2015年度脱贫人口129.4万人,清理不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42.97万人,纳入库外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33.56万人,锁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5.72万户316.72万人。

  同时,陕西省委就建档立卡工作专门约谈了各设区市市委书记,对各地精准识别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明察暗访,确保了扶贫对象精准。

  各地区因地制宜推动精准扶贫。西安市结合脱贫验收,重新确定了近三年重点帮扶对象。咸阳市创新了收入核查识别法、九线状况排除法、互相比对验证法、贫困程度排序法、永久公示监督法、责任扛死追究法6种识别方法。宝鸡市率先建立了集“库”、“管”、“算”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管理平台。

  延川县位于延安市东北部,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延川县永坪镇,次日与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胜利会师。

  “十一五”末,全县有贫困人口1.58万户5.1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8.3%。根据省市脱贫攻坚安排部署,延川县采取坚持标准与分类比对倒排相结合的办法,先以村民小组为单元进行分类倒排,然后以村为单位进行联评,同等条件下,采取“一算三看”的办法,即算人均纯收入,看住房条件、看家庭主要劳动力身体健康情况、看家庭成员因病、因学支出情况。挨家挨户走访核实,逐村审核公开公示。全县共识别出贫困人口6950户1788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3326户10073人、无劳动能力3624户7809人。

B

红军曾驻扎过的薛家寨旧址

切实形成扶贫合力

  陕西省委明确将扶贫开发考核纳入对市县党委政府的政绩考核,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各级党委政府每年都召开高规格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领导带头包抓扶贫点。同时,省、市、县三级在8000多个贫困村开展干部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选派“第一书记”9175名。

  延安市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也是一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2015年,延安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了脱贫攻坚考核“一票否决制”,并建立了落实各项扶贫举措的主管道,解决了精准扶贫“谁来扶”的问题,即实现了“三个全覆盖。一是选派优秀机关干部1910名担任农村第一书记,实现第一书记对全市农村全覆盖;二是选派驻村工作队991个,实现驻村工作队对全市贫困村全覆盖;三是选派37470名干部开展联户帮扶工作,实现了全市贫困户干部帮扶全覆盖。同时,不断加强培训,县乡平均组织培训两次以上,累计培训驻村工作队员、第一书记、联户干部达5800人次以上。

  “十二五”期间,延安市贫困人口由44.7万人下降到9.8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6.4%。

精准开发带动脱贫致富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陕西已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陕西省坚持开发式扶贫,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对207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在2006个贫困村建立了互助资金组织,易地扶贫、产业就业、生态补偿、医疗救助、教育支持、兜底保障“六个一批”扎实推进。

  易地扶贫搬迁方面,陕西省下达了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规模。目前,全省有70多个县启动建设集中安置点1032个,安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万人。

C

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的新居

  产业就业扶贫方面,开展供销集团代持股的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试点,20个县35家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试点,带动贫困户3.76万户、13万人。

  教育扶贫方面,教育资助136万名贫困生,18.82万名贫困家庭高中生、32万名贫困中职生免除学费,安排贫困县定向招生计划1630人,重点支持贫困县76所高中学校改扩建。

  生态扶贫方面,在40个贫困县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1300多个,5000多名贫困劳动力就地转为护林员。

  健康扶贫方面,贫困户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贫困慢性病患者提高报销比例封顶线20%以上,贫困人口大病保险首段起付线降低50%,住院治疗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县乡取消住院押金,省市住院押金减半。

  兜底政策方面,实现了低保、养老等保障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覆盖,贫困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由9项扩大到20项,选择3个县开展了“两线合一”试点。

  精准扶贫有效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使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落到实处。

(责编:吕骞、张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