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人民扶贫频道

建强党支部: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本报记者 李增辉 朱 磊
2016年09月20日08:3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夯实基层党建 撬动扶贫大业(前沿观察·抓党建促脱贫如何发力③)

  贫穷,是刻在很多宁夏人特别是西海固人心里的记忆,抹不掉,挥不去。

  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宁夏注重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把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选好领头雁

  哪儿资源丰富,村支书知道

  脱贫攻坚,关键在于带头人。带头人就是领头雁,往哪里飞资源丰富,头雁知道!

  秋万全,就是这么一只领头雁。

  “上世纪90年代,每年能挣三十几万元。”1995年,从固原西吉搬迁移民到现在的银川市华西村,脑子灵活的秋万全干起了工程承包,做得风生水起。“你是老党员,就该带着大家一起干。”当时镇领导的一句话,让他放下了手头的工程,当起了华西村的村支书。

  那时的华西村,吃的是救济粮,喝的是地表水,土地盐碱化严重,玉米、小麦根本种不活。村民年人均收入900元,人均住房5平方米,生活条件甚至不如“西海固”。

  秋万全自掏腰包,买生产工具,带着大家修路、修渠、造田。不到20年的时间,华西村寸草不生的盐碱地,变成8000多亩稳产大田。目前,枸杞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三大法宝。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提高到2015年的13828元,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50多平方米。

  今年,秋万全被选为镇北堡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让头雁发挥脱贫攻坚的引领作用,是宁夏基层党建扶贫的核心思路。在这一思路导引下,一大批像秋万全这样的农村党员和致富能手,走上领导岗位,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宁夏积极指导乡镇选拔“能人型”村支书,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在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固原市,“两个带头人”工程已展现出效果。“两个带头人”即党组织带头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工程鼓励支持乡里精英带头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近期,结合今年村“两委”换届,宁夏指导各县区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党组织书记配备情况进行集中摸底,提前发现储备一批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合作社带头人,将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全部调整配备到位,这项工作将于9月底前结束。

  建强党支部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路况好,到达吴忠市盐池县曾记畔村,比预想的时间提前了半个多小时。“抓好基层党建,力促脱贫攻坚”,几行粉刷在外墙的标语分外醒目。

  村民张孝的“发家史”,颇有点传奇。他曾因为耍钱倾家荡产,窘迫时,一度想远走他乡。村“两委”上门帮扶,为他担保贷款买羊,这两年村级互助资金又为他贷款4万元。看着羊圈里满满当当的400多只羊,张孝心怀感激。这几年,在村“两委”的号召下,他还带动3户贫困户和他一起养羊脱贫。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一句话道出脱贫攻坚的大道理。

  “算一算,来这里已快两年,最大的感受,一个有威望、有思路的党支部,是一个村子奔小康的坚强支柱!”村第一书记周致铭十分感慨。

  2014年9月,自治区党委出台《扶贫开发驻村工作队干部选派管理意见》,按照“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组织部门审核”的程序,从区市县三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2398名素质好、见识广、懂农村、爱农村的干部,组成1162个驻村工作队,到全区所有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帮助基层党组织抓党建、促脱贫,抓治理、促和谐,派驻村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51%。

  正是在这个时候,周致铭驻进曾记畔村。让他想不到的是,村子虽然穷,但支部团结,大家一门心思想着脱贫致富。得益于此,周致铭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村支部制订了《曾记畔村2015—2016年扶贫开发规划》《曾记畔村2015年—2019年发展规划》,规划出了一张村子摆脱贫困的蓝图。

  一条2.2公里的村公路,顺利建成;新建、修复洪漫坝400条; 平整4000亩耕地……蓝图绘下了,村干部便甩开膀子带着大伙干!“今年,我们村一定要脱帽子。”周致铭信心满满。

  针对一些基层党组织没钱办事、没能力办事的问题,宁夏在西部地区率先建立村级党组织为民服务资金,根据村组规模、评星等级给予5万—10万元补助,并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探索股权投资模式,支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空壳村”问题。自治区党委出台了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4个方面13条“真金白银”举措,破解农村党建骨干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诸多难题。同时,自治区还累计投资3.2亿元,解决村和社区办公活动场所面积不足等问题。目前,活动场所已实现全覆盖。

  找准好产业

  让贫困地区持续造血

  “咱村有朵铁梅花!”在银川市闽宁镇福宁村,铁梅花的名号无人不知,无人不夸。她就是福宁村党支部副书记铁梅。

  16年前,铁梅从西吉县移民到闽宁镇,凭着一股倔劲儿,她干起了劳务经纪人,发家致富后,她又带着大家发展规模种植。

  当时,铁梅自己流转了100多亩地,发展种植业。但她没有全种一个品种,而是种了葡萄、玉米、油葵、辣椒等多个品种,她想用自家的地做试验,看看本村的土地适合种什么。通过试验,她最终找到了一条酿酒葡萄种植的致富大道。推广初期,铁梅自费为大家购买葡萄险,为种植户兜底。如今,福宁村规模化种植枸杞与葡萄,年产值超过1500万元。

  2013年,福宁村对全村贫困户进行摸底,筛选出253户贫困户,随后对症下药,通过牛羊养殖、葡萄种植、劳务输出三大产业扶持,到今年,253户贫困户已经全部摘帽。

  “只有找准产业,才能够为扶贫持续造血!”铁梅认为。她的看法,也是广大扶贫基层干部的共识。

  近年来,宁夏围绕扶贫产业发展,制定了多项扶持政策:划拨专项经费,实施“精准扶贫人才项目”,支持贫困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专家服务基地,创新专家对口帮扶工作载体,发挥专家和技术人员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推广,为贫困地区培养技术骨干和实用人才;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科研院所+企业+市场”相结合等模式,为贫困群众提供技术管理、销售政策方面的服务,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宁夏解决了42万人口的脱贫问题,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5.6%下降到2014年的17.5%。

  按照3年集中攻关、2年巩固提高、力争提前脱贫的思路,宁夏正在吹响脱贫的攻坚号角。自治区与5个地级市、9个贫困县,各贫困县与乡镇党政一把手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贫困县乡党政班子原则上3年不动、不脱贫不离位。同时,自治区确定9名自治区党政领导一对一联系9个贫困县,安排厅级干部联系126个贫困乡镇,安排处级干部联系800个重点贫困村,安排3.2万市县党员干部包户,不脱贫不脱钩。

  “我们将持续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推动扶贫攻坚。”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傅兴国说。

(责编:李彤、李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