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決戰決勝顯擔當

——對幾位駐村第一書記的採訪報道

2021年01月05日07: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5年來,湖南益陽安化縣修建扶貧公路2521.6公裡。圖為雲台山盤山公路。
  何 勇 黃 穎攝影報道

  數據來源:中共中央組織部

  趙廣東(左)為村裡黨員送學習資料。
  趙 勇攝

  李定海在上黨課。
  李思棟攝

  彭昂(右)上山考察茶葉基地選址。
  李建國攝

  余永宜(左)走訪了解老人社保金存取難題。
  邵秀清攝

  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在脫貧攻堅這場硬戰中,廣大扶貧干部盡銳出戰,駐村第一書記便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

  本版選取幾名來自不同地區的第一書記,講述他們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拿出“戰”的作風、“戰”的行動,在一線繃緊弦、鉚足勁、加油干,取得“戰”的成效的生動故事。

  ——編  者  

  

  重慶彭水天台村第一書記趙廣東:

  黨建抓得實 脫貧勁頭足

  本報記者  劉新吾

  早上6點,天色微明,天台村的蘇雲華就開始忙活,幫村民郭子茂家修水管。

  如今,老蘇在村裡很受歡迎,誰家有事,准能想到他。以前可不是這樣。老蘇是黨員,卻不大參與村裡事務。

  可村裡來了駐村第一書記,沒多久,“閑人”老蘇變成了熱心腸。

  天台村,位於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紹慶街道,大山大溝,路陡坡陡,是彭水深度貧困村。

  2019年5月,趙廣東從縣委組織部到天台村擔任第一書記。走訪過程中,趙廣東發現,村裡一些黨員像蘇雲華這樣,思想覺悟不高,不亮身份,也不願參與公共事務,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作為組工干部,趙廣東感到,得通過黨建引領,激發干部群眾內生動力。

  在天台村支委會上,趙廣東提議,為村裡黨員們“設崗定責”,一共設置四大類14個崗位,根據45名黨員的長處,明確每名黨員的責任。

  蘇雲華因為懂水管維修被確定為“管水員”,黨員龔作權負責協調鄰裡糾紛,黨員趙永明帶動周邊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職責明確了,黨員積極性大大提升,村黨支部面貌煥然一新。

  大伙兒精氣神提振了,趙廣東又瞄准了產業發展。

  搞產業,得有能人。趙廣東積極聯系在外務工的黨員,吸引他們回到村裡發展產業,帶動村民致富。

  經趙廣東說服,在外務工黨員趙橋回到村裡,組建起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如今,他已流轉200畝土地,帶領村民種植白芨、黃精等中藥材。

  在趙廣東看來,村裡脫貧致富的途徑不少,還有“外力”可借——與國家4A級景區摩圍山、5A級景區阿依河都挨得近,自身也有桃花可供觀賞。在趙廣東鼓勵下,入黨積極分子蘇江軍等5戶村民開起了農家樂,吃上旅游飯。

  幾經協調,2020年,村裡爭取到上千萬元資金,落實了18個項目,基礎設施大大改善。如今,放眼天台村,寬敞平坦的路旁,一座座白牆灰瓦的小樓依次排開,房前屋后綠樹紅花,分外別致。

  眼下,天台村通往摩圍山和阿依河兩大景區的公路正在修建,預計今年上半年修通。“桃花盛開時,會有更多游客路過村裡,村裡能開更多農家樂,大伙兒致富的渠道會越來越多。”對村子的未來,趙廣東充滿期待。

  

  雲南曲靖雨碌村第一書記李定海:

  鼓起錢袋子 提起精氣神

  本報記者  楊文明

  “任大姐,磚頭來嘍!”寒風呼嘯,雲南曲靖市會澤縣雨碌鄉雨碌村第一書記李定海勒緊大衣,騎著三輪車來到任綠芝家門口,把從愛心超市兌換的500塊磚交給她,用於磚牆重建。

  2020年初,李定海就是用2000塊磚燃起了貧困戶吳仕友建新房的信心。

  第一次到吳仕友家,李定海走了一個半小時山路。兩人相對而坐,四周是坑窪漏洞的土牆。李定海提議讓吳仕友推翻舊屋蓋新房,吳仕友憨厚一笑,無奈搖頭:“不是不想,是不敢蓋啊!”蓋房花銷對吳仕友來說是個天文數字。

  李定海給他加油鼓氣:“隻要想蓋,需要什麼材料盡管說!”吳仕友抬頭看了眼土牆,堅定地說:“我蓋!”

  很快,李定海兌現了承諾,募集社會資金購買了2000塊磚頭,人工搬運送到吳仕友家門口。“材料費加運費共7400元,可不是白給的,得你用勞動來換,勞動積分和資金等價。”李定海給吳仕友打預防針。

  能靠勞動獲取建房資金,吳仕友也很高興,從此積極參與村民小組活動和各種公益崗勞動。“幫扶不是一股腦把金錢物品塞到群眾手裡,要看長遠效果,喚醒村民自身的致富動力。” 李定海說。

  2018年到崗到現在,已經有5戶村民在李定海的幫助下蓋起了新房。但要想穩定脫貧,還得發展產業。

  “我把21畝地租出去都不怕,你就7畝地怕個啥?”村民韓宇周面對舅舅吳仕買出租土地舉棋不定,說出了豪氣沖天的“怕個啥”。但一年前,韓宇周可沒有這樣的膽氣。

  為了說動韓宇周流轉土地致富,李定海到韓宇周家跑了好幾趟,掰著手指頭一筆筆算賬:“收地租、基地打工、利潤分紅,三筆加起來一年少說也有3萬多元,現在種苞谷洋芋,你一年能剩1000元?”

  韓宇周覺得分析得在理。如今,韓宇周承包了150畝地,成了村裡產業致富的領頭人。村裡89名村民在家門口的基地忙碌。

  蓋樓房、促產業,李定海對村裡的事上心,村民和他挨得緊。親切稱呼他“姐夫”“舅舅”“大哥”。“每當他們這樣喊我的時候,我就感覺像在家一樣溫暖。”李定海說。

  “如今,大伙的‘錢袋子’逐漸鼓起來,精氣神也要提起來。” 李定海說,來年,要著力激發每個村民的內生動力,提高村民參與村庄治理的能力。

  

  湖南瀏陽富溪村第一書記彭昂:

  提升產業質量 豐富產業門類

  本報記者  孫  超

  爬上茶山,富溪村全貌盡收眼底。湖南長沙市天心區派駐瀏陽市張坊鎮富溪村第一書記彭昂看著山腳下的產業片區,算起了2020年富溪村的收入賬——

  建房集中區,村集體有固定資產出租,年收入6萬元﹔竹林邊,有村裡新建的竹木加工廠,村集體入股分紅,每年保底10萬元﹔魚、羊、蜜等各類產業收入加起來有15萬元。

  如今,一年30多萬元的村集體收入,讓2017年才脫貧的富溪村,步入了瀏陽當地村集體經濟先進村行列。

  回想2019年底,彭昂記憶猶新。“彭書記,這下輕鬆點了吧。”2019年,富溪村集體收入達20萬元,年底村民大會上,許多村民為彭昂點贊,可他臉上卻不顯輕鬆。在他看來,貧困時刻可能乘虛而入,卷土重來。

  彭昂把村裡集體經濟的發展形勢給大家掰開揉碎說,村裡從2018年開始發展茶葉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400余畝,還和長沙金井茶業簽訂了包銷合同。“雖然企業可以兜底收購,但我覺得這樣遠遠不夠。”他說。

  有村民疑惑:“企業有實力,合同有保障,這還不放心?”

  “企業包銷模式下,茶葉基地每畝純收入大概1000元。”彭昂說。可一些先進地方已從單純的茶葉鮮葉供應,發展到了茶苗輸出、技術轉讓、產品深加工和品牌營銷等更高業態。每畝純收入普遍高於4000元。“從長遠看,這才是路子!”彭昂對村民們說,“我們也要自己掌握茶葉生產技術,打出品牌,從被扶起來變為自己站起來。”

  除此之外,在彭昂看來,村裡產業過於單一。“得分散風險,提高集體經濟韌性。”一邊摸索一邊干,2020年,彭昂帶著村裡干部群眾,提升產業質量、豐富產業門類。

  為了能獨立掌握茶葉種植技術,在外經商的能人李建國被請了回來,作為茶葉基地管理者,他不光自己把茶葉技術學到家,還發展了兩名土專家,帶動了本村30多名村民學習技術。

  2020年,村裡還著手開建茶葉加工廠。“今年春天,就可以投入生產了。”李建國說,銷路方面,不同於過去想著找后盾單位、愛心企業,這次,村裡已經和幾家茶葉經銷商、瀏陽本地超市達成供貨協議。

  再看產業門類。村裡從雲南西雙版納引進了黑土雞,2020年開始進行茶園立體養殖。“目前我們的養殖能力隻有3000隻,有了穩定訂單后,很快就可以擴大到兩三萬隻。到時候,村裡又會多一個年收入幾十萬元的穩定產業。”彭昂滿懷憧憬。

  

  浙江衢州破石村第一書記余永宜:

  便民解難題  鄉村有活力

  本報記者  方  敏

  冬日江南,空氣濕冷,清晨尤難挨。浙江衢州市衢江區湖南鎮破石村村裡正在鋪一條通往鄰村的景觀路,一大早,第一書記余永宜就趕到施工現場查看情況:“昨晚聽說施工方和村民拌了嘴,我來盯一盯。”

  盡管是冬天,但仍能感受到破石村的勃勃生機:低緩山坡上,茶葉漫山遍野﹔毛竹林裡,滿是村民套種的中藥材。

  余永宜是衢江區農業農村局干部,在破石村擔任第一書記已近兩年。此前,破石村已脫貧摘帽。2019年底,破石村農民人均收入近2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36萬元。

  村子發展了,余永宜工作重心是提升村子的治理水平:破石村毗鄰烏溪江庫區,村域面積38平方公裡,相當於一個縣﹔近3000人口,相當於一個鎮﹔村裡產業多、人口多,如何讓村子更加和諧穩定,對余永宜來說,是個考驗。

  “搞鄉村治理,就是為群眾解決難題。難題解決了,矛盾就少了。”余永宜說。

  疫情防控期間,村裡不少老年人面臨出行難——沒有智能手機,不會用健康碼。余永宜琢磨了很久,終於想出辦法:請鎮裡統籌為所有沒有智能手機、在家不出遠門的老年人辦理健康碼使用卡片,做成小牌子由老人戴著,上面寫著老人姓名及更新時間等。

  卡片一推出,就受到老人們的好評。后來,村裡誰家有個矛盾,余永宜一出面,很多矛盾也容易化解了。

  疫情防控常態化后,如何更好開展便民服務又成了余永宜的操心事。通過走訪,余永宜了解到,承載村民基本醫療、基本養老、老年人補助等銀行卡的開戶行五花八門,村民們查詢、存取資金,得到幾十公裡外的城區,很不方便。經過一番調研協調,最終村裡爭取由在鄉鎮有辦事機構的衢江農商銀行統一上門為村民更換社保卡,並在村裡開設網點,定期上門服務。

  談起余永宜,村民們都給這個能幫大伙解決實際問題的第一書記豎大拇指。

  談起未來打算,余永宜早有謀劃:要推進天井山、虎坑等自然村農民飲用水改造提升,拓寬施家等自然村道路……“希望在鄉村振興道路上,村子能更加和諧有活力。”他說。

  版式設計:蔡華偉  汪哲平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05日 19 版)

(責編:孟哲、李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