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碾子溝扶貧記(決勝2020)

趙學儒
2020年12月27日08: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從王文坡的個人微信公眾號得知,他去易縣紫荊關鎮碾子溝村扶貧了。

  “五一”節前,我和他約好,去他扶貧的村看看。一開始,他答應了,后來卻告訴我,因糖尿病眼底病變手術,暫時去不成了。過了十多天,他發視頻給我,說已經從醫院出來,可以去村裡了。於是,我們從縣城出發,逆易水河上行,過了紫荊關,又沿拒馬河溯流,進入幽長的溝谷。最后見到一塊石碑,上書村名——碾子溝村。

  這裡,有王文坡三個年頭的扶貧故事。

  一

  2018年,王文坡應組織安排,從河北省保定市清西陵保護區管理委員會赴易縣紫荊關鎮碾子溝村扶貧,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扶貧時間三年。當時他身體不好,下村扶貧,生活上將會面臨較大困難。但是如果不去,又將是他的終生遺憾。王文坡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看著鄉親們的生活不易,他總想著能為鄉親們做一些事。

  他決定去駐村扶貧。

  夏末,王文坡趕往碾子溝村。到村口,下了車,顧盼四周。山坡地上,玉米茂盛﹔兩岸山上,樹木參差﹔溝谷幽深,山道彎斜。碾子溝村黨支部書記閆樹明在村口迎接他,還將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冊子帶了過來。

  王文坡一看冊子,心頭一緊。全村二十五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除去已脫貧的,剩下的十戶十一人,不是身患殘疾,就是因病致貧。

  老王當天即召集隊友師瑞軍和張朋開會,研究脫貧致富的辦法對策。

  王文坡首先和隊友們約法三章——

  見到老鄉,不管是砍柴的、翻土的,還是鏟糞的,首先要主動上前打招呼、握手。

  老鄉來訪,不管是什麼事,首先要將他們熱情請進屋,倒杯熱水,再說正事。

  老鄉提出問題,不管是否合情合理,都要依法依規、耐心細致地解釋清楚。

  王文坡說:“第一,我們要高標准完成規定動作,在碾子溝村徹底消滅貧困。第二,我們要找准自身優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鄉親們的生活過得更好一些。”

  當晚,他開始寫“駐村日記”。在扶貧一線,所見所聞所感所思,都是獨特而珍貴的寫作素材。他寫下了自己的決心與願望:“來到碾子溝村,那山谷草木,那善良百姓,都是美好的故事。腳踏實地,開出不一樣的花兒,結出不一樣的果來!”

  冬天,貧困戶閆山家的房屋不幸失火。慶幸的是,閆山被迅速送進當地醫院,傷勢得到了及時治療。王文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處理完現場的大小事務后,又在微信公眾號上挂出了自己的“駐村日記”——《閆山,這個冬天你不會冷!》,文章寫得真摯感人,引來社會人士的救助,除米面油和棉衣棉被外,各界還給閆山捐了一些錢。

  二

  2018年立冬當天,王文坡請全村的貧困戶和孤寡老人聚到村委會,暢飲“幸福宴”。

  那天,鄉親們紛紛趕來,有的坐著三輪車,有的趕著小毛驢,人人喜笑顏開。十人一桌或八人一桌,大家吃著滿桌的菜肴,聊得熱火朝天。

  王文坡向老鄉們拱手,說:“我們是來扶貧的,要讓大家過上好日子。今天請各位來,是讓大家聚一聚,聊聊天,說說希望。再就是扶貧工作隊與各位進一步認識,便於我們開展工作。”

  這時,六旬老人楊新民突然站起來,喊著說:“我認得你,王書記。你可要幫我們解決喝水的困難!”

  群眾有困難,當然要解決,王文坡說干就干。宴會一散場,他就上楊新民家調查去了。一進院門,就看到楊新民家門口有一個大缸,缸裡水清如鏡。王文坡說:“這山裡的水就是好。”不料,楊新民一聽,眉頭卻皺得更緊了。

  楊新民伸手攪一下水,缸裡的水立刻變得渾濁不堪。原來,這是楊新民從房檐接下的雨水,沉澱在水缸裡備用。這裡名為“水泉溝”,卻一直缺水。老百姓接一桶雨水要幾個小時。挑一擔水要翻兩三道梁,走六七裡地。

  聽了這一番訴說,王文坡暗暗揪心。

  第二天,王文坡就聯系了兩家企業,對他們說:“我鐵心要打出深井來,解決村民飲水問題!希望大家支持!”

  兩家企業也是爽快,不僅出錢,還出力,請來了河北農業大學的專家到村裡確定井位。村裡五隊小隊長趙永申找來打井隊,組織施工。機器一響,鑽杆直下。很快,打到了蓄水層。裝上抽水泵,清水從水管噴出來。

  楊新民見噴水了,立即跑過去。他把水淋到頭上,高興地直笑。

  不久,水泉溝第二口井也出水了。在縣水利局等單位的幫助下,碾子溝村又打出多眼機井。

  村民們自發立碑:打井出甘泉,扶貧解民憂。

  三

  紫荊關一帶的玉米,生長期長達一百三十天,口感好,品質佳。王文坡心裡一直琢磨著,怎樣才能把這土特產變成老百姓的“搖錢樹”。

  他撥通了劉洪安的電話。

  劉洪安是保定市一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經理。二人一番商量,策劃了“私人定制”玉米,用心包裝,誠信經營,吸引顧客放心購買。

  玉米上市后,“私人定制”玉米銷量不錯,但是碾子溝村的玉米產量很大,仍然積壓了不少。王文坡在各大網絡平台使勁推送。王文坡又找到一家食品生產企業,恰好這家企業主要研發、生產“玉米大棗粉”“玉米紫薯粉”“水晶粉條”等產品,需要大量的玉米原料,企業立刻表示願意收購碾子溝村貧困戶的玉米。

  這之后,河北高碑店一家種業公司決定無償提供一百畝優質玉米種子,供碾子溝村村民種植。易縣電商中心也無償安裝溯源系統一套,為玉米銷售打開網絡通道……

  碾子溝村的玉米終於開始火了。

  可是沒想到,年初易縣的紅薯又滯銷了。

  王文坡又想到了網絡,他在網上介紹碾子溝村的紅薯品質,以及當下面臨的銷售困難,有文有圖,僅一個小時閱讀量突破三萬人次,很多粉絲評論和轉發。

  當天下午,就有多家單位、媒體和多位愛心人士關注,到晚上九點,村民王永奎家的紅薯銷售達五萬斤。

  據易縣紅薯協會統計,全縣有兩千萬斤紅薯滯銷。當晚,王文坡又與企業聯系上,聯手企業和社會團體,共同發起公益活動,為易縣的紅薯找銷路。

  前不久,作為全省扶貧脫貧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王文坡受到河北省委組織部、河北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的表彰。我再次來到碾子溝村時,在豁亮的村口,在參天的樹下,在蜿蜒的大山之間,我分享到了王文坡扶貧的快樂。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27日 08 版)
(責編:勾雅文、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