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財政助脫貧 資金效益高

——江西、湖北財政涉農扶貧資金使用情況調查

本報記者  曲哲涵  范昊天
2020年11月30日08: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打贏脫貧攻堅戰,資金保障很重要。財政部近日公布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0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連續5年每年新增安排200億元,今年達到1461億元。此外,今年還一次性安排300億元脫貧攻堅補短板綜合財力補助資金。

  記者日前走進江西、湖北採訪,了解中央專項扶貧資金、“一攬子”扶貧財稅政策如何改變山鄉面貌、惠及千家萬戶。

  扶貧資金巧整合,統籌發力優勢大

  日前,在湖北秭歸縣郭家壩鎮煙燈堡村,漫山遍野的臍橙已經成熟。“今年雨水好,平均每畝可以增收1000斤左右。”35歲的脫貧戶崔建國在地裡邊忙碌邊笑著說。

  煙燈堡村地處長江西陵峽南岸,村裡的柑橘產業有基礎,但以前種的臍橙只是普通品種,賣不出好價錢。煙燈堡村黨總支書記張祥介紹,近年來,該村統籌中央專項扶貧資金、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資金等各類專項資金3000多萬元用於產業發展,打造高標准柑橘核心示范園500多畝,聘請華中農業大學專家改良當地柑橘品種,發展晚熟品種,彌補了出產空檔。

  同時,在財政資金支持下,煙燈堡村引入豐悅臍橙產業專業合作社,構建“合作社+農戶”的產銷模式,對農戶進行市場價保底收購。眼下,崔建國將臍橙的種植面積從5畝擴大到9畝,一年四季都挂果,一家四口去年的純收入達3萬多元。

  如今,煙燈堡村全村臍橙種植面積達3300畝,橙農戶均年收入超過10萬元。全村123戶301名貧困人口依托臍橙產業實現脫貧,成為三峽庫區遠近聞名的臍橙專業村。

  村口百年樹齡的馬尾鬆靜靜佇立,見証著江西井岡山市拿山鎮長路村的滄桑巨變。走進村中,白牆黑瓦的精品民宿和村民房屋隔牆相望,沿著鵝卵石鋪成的街巷前行,扑面盡是桂花香。

  “以前村裡又窮又破,外地姑娘都不願意嫁過來。”村民李壽生說,沒想到今天的村庄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點。

  長路村村民以往收入主要以水稻種植和外出務工為主,增收渠道單一。由於道路、電網等基礎設施不完善,依山傍水的生態優勢和紅色文化優勢都難以發揮。

  2016年,井岡山市開展扶貧資金整合,市財政部門累計安排長路村村庄整治、新農村建設等各類涉農資金900余萬元,用於完善基礎設施。“如今大家都住上安全房、喝上放心水、走上平坦路,村小組100%通寬帶!”長路村黨支部書記劉足華說,村容村貌改善后,縣財政又協助長路村申請1300萬元項目資金,對村裡的古舊房屋進行修繕保護。另外,當地還引進北京四方合悅公司承租村民閑置舊房打造民宿,發展鄉村旅游。

  村民湯斗告訴記者,她家的舊房以每年5000元的價格租給公司運營,她做民宿客房服務員一個月有2500元收入,此外公司回收土特產還能掙不少錢。

  財政資金整合集中發力,幫助長路村在2017年實現整體脫貧摘帽,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從2016年的2721元提高到2019年底的13964元。

  煙燈堡村和長路村,是眾多受益於財政資金整合政策,打了“翻身仗”、走上致富路的貧困村縮影。作為財政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發力點,涉農資金整合政策賦予貧困縣更多的資金使用自主權,促進扶貧資金集中、精准發力。財政部數據顯示,自2016年4月政策啟動至2019年底,全國832個試點縣累計整合各級各類財政涉農資金超過1.2萬億元,讓“零碎”資金形成合力、發揮更大效用。

  資產收益用扶貧,財政資金會“造血”

  山頂是養豬場、沼氣池、發電站,半山腰是蔬菜大棚,山腳下是農產品加工和包裝車間。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東縣野三關鎮黃連坪村,生態循環農業的立體布局令人眼前一亮。

  昔日的貧困村發展起生態循環農業,離不開財政扶貧資金的大力扶持。3年來,黃連坪村生態循環農業基地所獲各類財政資金累計已超過2900萬元,其中中央專項扶貧資金約2000萬元。

  “眼下養豬場年存欄7500頭、出欄1.5萬頭﹔高山特色蔬菜產業惠及黃連坪及周邊村400多戶貧困戶﹔豬糞可以用於沼氣發電,沼液可以作為有機肥料……生態循環農業,鼓了村民腰包,美了村庄環境。”野三關鎮常務副鎮長田向東告訴記者,2017年這裡成立農業開發公司,帶動了整村農業產業發展,而財政資金正是借力產業開發的增值效應,以資產收益扶貧的形式,讓貧困戶持續獲得分紅。

  湖北省財政廳副廳長劉輝文解釋,所謂資產收益扶貧,就是縣級財政資金管理部門將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其他財政涉農資金投入設施農業、養殖、鄉村旅游等項目,把以此形成的資產折股量化給村集體,建立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發揮財政資金的脫貧、固富效應。

  “那幾座大棚就是財政扶貧資金投入建設的,資產屬於村集體。農業開發公司必須按照6%的年收益給村集體回報。這筆收益20%留給村集體,80%分給我們從事蔬菜產業的農戶尤其是貧困戶作為獎補。”指著山腰的蔬菜基地,巴東縣黃連坪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朱旭告訴記者。

  資產收益扶貧利當下更利長遠。“每年村集體分紅有1100元、土地流轉收入有6000元、農業開發公司務工收入有6萬元,收入比從前多了好幾倍,早‘摘帽’啦!這是國家投錢給我們村民建的大棚,分紅年年有。下一步還要建民宿和農業觀光園,好日子在后頭,我們有干勁!”村民朱真山說。

  在江西贛州市贛縣區江口鎮河埠村,2016年以來已累計整合投入涉農資金3839.31萬元用於支持蔬菜產業,參與合作社蔬菜種植的貧困戶可獲得每畝500元的產業獎補,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的,每畝每年可獲得保底分紅800元,此外合作社每年還會拿出利潤的20%給全村貧困戶分紅。

  村民李日蘭老人的老伴常年生病臥床,唯一的女兒遠嫁。如今,老兩口每年能從村裡領到“資產收益分紅”5000多元,還有2萬元低保收入。資產收益扶貧也讓河埠村村集體積累下了家底,村裡開發了公益崗位,李日蘭每天去村委會掃地,每個月有600元工資。“現在存折上有積蓄,得了病能報銷,還能去老年食堂免費吃飯……政策樣樣好,讓我過上安穩的日子。”李日蘭說。

  “資產收益扶貧是精准扶貧的重大機制創新。”財政部農業農村司司長吳奇修表示,這種做法創新了財政涉農資金供給和使用機制,促進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益﹔豐富了對無勞動能力或弱勞動能力貧困戶的精准扶持措施﹔鞏固了當地群眾與產業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強化了產業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理順機制強監管,財政資金有保障

  開展扶貧資金整合,如何理順機制?

  記者在江西、湖北採訪的各縣,均擁有整合資金的審批權限,可根據年度脫貧任務和鞏固脫貧成效的需要,確定年度整合規模,盡可能將納入整合范圍的資金在“大類間打通”“跨類別使用”。同時,被整合資金的部門,來年的專項資金額度不受影響,保持參與“多個渠道引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財政、審計等部門加強對扶貧資金使用的事中線上動態監管和線下挂牌督戰以及事后績效評價,確保每一分扶貧資金都用在刀刃上。

  巴東縣竹園淌村山大溝深,交通不便。“村裡這兩年引進龍頭企業,建成了蔬菜種植基地,每年蔬菜運輸量有將近2萬噸,急需加寬路面以適應大規模運輸。”竹園淌村黨支部書記李羅平說,今年5月,村裡向鎮上申報了主干道升級改造項目,預估需要財政扶持資金500多萬元。鎮財政、交通等部門立即組織第三方機構進行實地評審,對方案進行了優化,將資金壓縮到300萬元左右。李羅平心裡直打鼓:“一下子壓縮了200萬元,這道路質量能保証嗎?”

  巴東縣副縣長雷玉龍的話給他吃下定心丸:“新的方案是行業主管部門及專業機構根據道路實際情況評估后,由財政部門優化資金績效的結果。雖然投入減少了,但該加寬、改緩的地方一個都不會少。”

  產業發展和市場經營活動必然存在風險,開展資產收益扶貧,如何控制項目風險,防止財政資金富了企業、虧了農戶?

  ——找好優質企業,從源頭控制風險。

  江西於都通過招商引資先后從江蘇啟東、福建廈門、山東壽光等地招標引進10家省外蔬菜龍頭企業,帶動全縣發展鋼架大棚蔬菜3.5萬畝,50畝以上規模蔬菜65個。“在合作的過程中,我們注重將用於資產收益扶貧的財政資金,優先用於大棚建設等固定資產投資,形成可核查、為項目‘兜底’的物化資產。”江西省財政廳扶貧處處長羅賢東說。

  ——清產核資,以公開促規范。

  村裡引來龍頭企業,財政扶貧資金入股,自家土地入股,到底劃不劃算?農民期待有本“明白賬”。

  “財政部門要支持貧困村盤活閑置的荒山、荒坡、灘涂等資源,同時對貧困村利用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和其他涉農資金形成的經營性資產進行清產核資,將扶貧資產確認到村、到戶、到人,明確經營權、收益權、監督權和處置權。”羅賢東說,扶貧資金是貧困群眾的“救命錢”,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目前資產收益扶貧資金項目實施縣鄉村三級公告公示制度,從項目招標到績效考評,主動接受社會各界廣泛監督,對違規行為嚴加懲處,確保項目資金安排陽光透明、管理規范、安全高效。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30日 18 版)

(責編:勾雅文、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