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攜手戰貧,濟南幫扶下,所有貧困縣摘帽、所有貧困村脫貧——
決戰脫貧攻堅:泉潤湘西拔窮根
核心閱讀
湘西州地處武陵山腹地,湖南11個深度貧困縣中,7個在湘西州。2016年10月,濟南市與湘西州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子。因地制宜,做優當地傳統產業﹔雙向協作,建立供銷雙贏格局﹔匯聚合力,形成助力脫貧的強力引擎……幾年來,濟南和湘西共同書寫出了協作扶貧的新答卷。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武陵山腹地,湖南11個深度貧困縣中,7個在湘西州。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准扶貧”重要論述。2016年10月,濟南市與湘西州結成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子。跨越千裡兄弟情,泉潤湘西拔窮根,4年來,苗家山寨換了人間,湘西州所有貧困縣摘帽,所有貧困村退出,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一去不復返。
一東一西,一北一南,跨越1500公裡,濟南和湘西怎樣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和東西部扶貧協作重要指示要求,共同書寫協作扶貧新答卷的?
精准滴灌,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
“深山苗寨,窮鄉僻壤,怎麼可能脫貧?”多年前,這樣的觀念根深蒂固。
“貧困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種什麼、養什麼、從哪裡增收想明白,幫助鄉親們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指明方向。
北緯28度,高山峽谷,雲霧繚繞,產自保靖縣的黃金茶,含有“高氨基酸、高茶多酚、高水浸出物”,堪稱“一兩黃金一兩茶”。一直以來,當地人們隻採摘最珍貴的明前茶。“其他季節生長的茶,枝葉在做茶園維護時直接剪下來扔掉了。”保靖縣鼎盛黃金茶開發有限公司的黃經理說。
而今有了新變化。
由濟南市歷城區投資扶持的保靖黃金茶茶婆峰綠茶加工廠項目,對之前浪費的茶葉再利用再加工,在原來明前茶基礎上,又增加了紅茶、黑茶、花茶等品類,每年可收購貧困戶的鮮茶葉250噸,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120戶450人通過銷售鮮葉及就近務工穩定增收。
類似的茶葉加工廠,在保靖縣一共建了12個,覆蓋全縣12.5萬畝茶園。
因地制宜,既要善於把隱藏的“金礦”挖出來,更要推動潛在機遇轉化為現實優勢。
湘西當地的貧困勞動力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專業技能。2018年6月,山東藍翔技師學院在花垣縣職業教育中心挂牌設立“山東藍翔技師學院十八洞分院”,並捐贈2台大型挖掘機,用於技能培訓教學。目前,已有26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學子經過培訓,踏上新的工作崗位。2019年6月,濟南市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聯盟成員單位濟南陽光大姐家政服務公司,與吉首市好日子家政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創辦湖南陽光阿婭職業培訓學校。截至目前,學校與湘西新達培訓聯合組織各類培訓班106期,實現就業5294人,就業率超過九成。
乘東西部扶貧協作東風,一批濟南企業趕赴湘西,為推動產業扶貧提供堅實支撐。2018年初,濟南市一家電器企業來到古丈縣,投資8000多萬元成立一家能源服務公司,致力於解決湘西群眾冬季取暖問題,成為首家落戶生產的扶貧協作企業。目前,150多戶200多名貧困群眾在這家企業“端起了飯碗”。
因地制宜,精准滴灌,一方水土開始養活一方人。湘西州扶貧辦負責人說,來自泉城的資金、項目、技術、崗位,喚醒湘西沉睡的資源,激發潛在的機遇,當地傳統產業提質做優獲得新生,當地貧困群眾擁有一技之長,就近就業成為現實。
不是單向幫扶,而是雙向協作、互利共贏
今年9月,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山東省暨濟南市消費扶貧產品展銷周舉行。獼猴桃、黃牛肉、臘肉制品等湘西特產展位前,人流如織,交易火爆。
兩地牽手以來,像這樣的“湘貨入濟”成為常態——濟南巨大的消費市場與湘西豐富的特色產品“無縫對接”,建立起供銷雙贏的大格局:
濟南市黨政機關食堂優先購買湘西州特色農副產品及國家《消費扶貧產品目錄》認定的扶貧產品﹔建設瀘溪椪柑、永順獼猴桃、保靖黃金茶等湘西特色產品直供基地14個﹔在濟南免費為湘西結對縣及企業提供經營場所25處,打造湘西優質果品直銷窗口……
湘西不僅有吸引人的特產,更有打動人的山水美景。怎樣讓湘西美景走進濟南人的心中?濟南日報報業集團和湘西州團結報社共同參與推動了“濟南萬人游湘西”活動,吸引山東居民到湘西旅游體驗。截至目前,湘西累計接待山東游客134.4萬人次,帶來綜合旅游收入12億元。
消費需求深度對接,產業協作更是有聲有色。湘西物產豐富,濟南產業基礎雄厚。為實現優勢互補,湘西州出台了財稅、金融、土地、服務等系列優惠支持政策,鼓勵吸引濟南市企業到湘西州投資興業。目前,在湘西已落地企業36家,總投資超過5.2億元。
濟南與湘西的實踐証明,東西部扶貧協作,不是單向幫扶,而是雙向協作,走向互利共贏。
從政府到民間,匯聚“泉城合力”
“親愛的劉老師,這段時間我想好了,不出去和阿爸一起打工了,我要繼續上學,如果有可能我讀完中職還要考大學……”
泉城義工、濟南傳媒學校志願服務隊的劉靜,拿起手機看到這條微信,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微信來自千裡之外的湘西州十八洞村飛虫寨,發信息的是劉靜前不久支教時的學生隆新武。
據不完全統計,3年來,已累計有劉靜這樣的泉城義工400余名,從濟南飛到湘西,摸索走出一條“志願服務參與精准扶貧”之路。
山路十八彎,擋不住泉城義工前行的腳步。
“我們難,那些孩子更難。”泉城義工劉雪婷等來到支教學校,發現校園條件簡陋,沒有暖瓶,沒有多余床鋪,有的窗戶還少玻璃。於是找來木板,做成大通鋪,舊紙糊在窗框上遮擋風寒。
年逾花甲的退休老教師李昌海和盧金馳,不遠千裡連續3年從濟南趕來湘西支教,感慨“真想把自己這幾十年教育生涯中所有好的經驗都留在這裡”﹔因為支教延遲訂婚日期的泉城義工周雅文,在湘西州第二民族中學,迎來一場刻骨銘心的浪漫求婚……
到湘西去!這不僅是泉城義工的選擇,更是近千萬濟南人的共同選擇。4年來,湘西的濟南“親戚”越結越多——
每年兩地黨政一把手堅持帶隊互訪,考察協作項目、召開聯席會議、共商協作大計,帶頭“走親戚”。濟南11個區(功能區)承擔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任務,參與協作工作的市直部門擴展到25個。
來自濟南的34名挂職干部和794名專業技術人才穿梭於千山萬水之間,架起一座座友誼之橋、交流之橋、合作之橋。
濟南日報報業集團發揮資源優勢和平台優勢,牽頭成立了濟南市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聯盟,120家駐濟企業紛紛響應,與湘西州132個貧困村結成對子。同時,濟南市8個社會組織與湘西州11個貧困村、118個學校與湘西州120個學校、31家醫院與湘西州28家醫院分別結成幫扶對子,助力兩地扶貧協作。
從市州到區縣再到部門,從媒體到企業再到社會組織、個人,4年來濟南市不僅依靠黨委、政府的力量,而且積極引導支持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參與到東西部扶貧協作中來,匯聚起“泉城合力”,成為助推湘西州脫貧的強力引擎。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30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