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1月18日電 (記者史雅喬)18日,在國新辦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來自國鐵集團的鐵路扶貧一線干部和典型代表(雲桂鐵路廣西公司貴南高鐵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周軍偉、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賀家坪鎮青崗坪村第一書記郭兵、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客運段列車長阿西阿呷、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副縣長周勝展、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姚磨村工作隊員晁寧)分享了鐵路扶貧的經驗與故事,並回答記者提問。
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鐵路工作者充分發揮行業優勢和特點,創新幫扶方式,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雲桂鐵路廣西公司貴南高鐵建設指揮部指揮長周軍偉(徐想 攝) 圖片來源:國新網
周軍偉是雲桂鐵路廣西公司貴南高鐵建設指揮部指揮長,他參與建設的貴南高鐵穿越毛南族、瑤族、布依族、水族等30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是國家“十三五”交通扶貧16個重點鐵路項目之一,也是國鐵集團鐵路建設扶貧滇桂黔石漠化區精准扶貧項目。
貴南高鐵位於典型的喀斯特艱險山區,修建難度極大,橋隧比超過90%。建設初期,周軍偉曾帶隊從羊腸小道步行進入一個工點踏勘,短短往返6公裡的山路,一進一出就花費了8個多小時。他說:“把路修好,對老鄉們來說太重要了!”
通過周軍偉與貴南高鐵廣西段各參建單位統籌施工需要和群眾需求,新修改建施工便道88條、合計165.5公裡,連通山坳裡各個村寨,暢通出行條件,幫助貧困地區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貴南高鐵開工以來,累計安排當地勞務人員就業7千余人次,支付工資超過6800萬元,租用當地設備1900台,支付費用超過1.25億元,採購當地生產生活物資累計9.1億元,給沿線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能參與其間,奉獻其中,我感到使命光榮,更深深感受到了建好這條高鐵對沿線老百姓的重要意義。”
駐村駐心 真心幫扶
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賀家坪鎮青崗坪村第一書記郭兵(徐想 攝) 圖片來源:國新網
郭兵是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派駐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青崗坪村第一書記,從2017年5月至今駐村青崗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從湖北向全國蔓延,郭兵和村兩委干部帶領全體村民認真落實各項卡控措施,嚴防死守,確保了全村零感染,打贏了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三年多的駐村扶貧工作,郭兵駐村駐心,扎下根,一點一滴真心幫扶,堅持白天走、干、看,晚上讀、寫、想,寫下一千多篇見証青崗坪村脫貧攻堅奔小康歷程的扶貧日記,先后被評為“十大感動長陽·脫貧攻堅人物”“湖北省工作突出的駐村第一書記”,並榮獲全國鐵路火車頭獎章。
2018年底,郭兵所在的青崗坪村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摘掉了窮帽子。
脫貧致富 走向未來的快車道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客運段列車長阿西阿呷(徐想 攝) 圖片來源:國新網
阿西阿呷是彝族人,也是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客運段列車長,她所值乘的是成昆鐵路5633次“慢火車”。坐著“慢火車”長大的阿西阿呷,對5633次列車充滿感情。
1970年,成昆鐵路開通運營,全程運行353公裡,沿線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因為沿線一些小站交通不便,是當地老鄉與外界溝通唯一的橋梁,20多年來票價不變,最低2元。彝族老鄉親切地稱這趟火車是“趕集車”“致富車”“求學車”。1996年,21歲的阿西阿呷開始了鐵路客運生涯。她的手機裡存著很多彝族鄉親的號碼,誰家需要幫助,接到老鄉的求助電話,便盡全力為他們解決難題。“為了方便他們聯系我,我的手機號18年沒有變過”。
25年的堅守,阿西阿呷見証了“慢火車”給大涼山彝族群眾帶來的變化,這趟列車就像一個流動的村庄,懷著對鄉親們的深情,為彝族老鄉服務,助他們脫貧致富奔向小康。“慢火車”成為大涼山彝族同胞走向未來的快車道,阿西阿呷就是這條車道上“大涼山最美麗的索瑪花”。
鐵路小鎮幫扶奔小康
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副縣長周勝展(徐想 攝) 圖片來源:國新網
2017年底,周勝展經國鐵集團派駐,來到河南省欒川縣挂職副縣長。欒川縣是國鐵集團四個定點幫扶縣之一,也是秦巴山區的重度貧困縣。
據周勝展介紹,國鐵集團自2012年結對幫扶以來,向欒川派駐了19名扶貧干部,投入了7000多萬元幫扶資金,實施了鐵路小鎮、傳統柿子醋廠等98個幫扶項目。在黨建扶貧方面,對33個村級黨群服務中心進行了提升改造﹔在醫療扶貧方面,為15個鄉鎮衛生院配置了必要的醫療設備﹔在教育扶貧方面,實施了10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消費扶貧方面,不斷加大力度,今年當地農副產品銷售總額已經突破3000萬元。
經過路地雙方的不懈努力,欒川縣的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的12.34%降至2019年的0.306%。
在周勝展挂職的兩年零十個多月裡,他走遍了欒川15個鄉鎮、三分之二的村庄,參與了大大小小56個鐵路幫扶項目的建設,“為老百姓辦了一些實事,從內心來講,感到很幸福、也很自豪。”
2019年5月,欒川縣率先退出“貧困縣”序列。
90后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小山村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姚磨村工作隊員晁寧(徐想 攝) 圖片來源:國新網
晁寧來自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是鐵路派駐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彭堡鎮姚磨村扶貧工作隊員。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娃,面對家鄉的貧瘠落后,老百姓“靠天吃飯”,幫助鄉親們擺脫貧困成為晁寧的心願。
2014年,晁寧從蘭州交通大學畢業,成為了一名鐵路職工,從那一刻起他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努力工作來回報家鄉。2018年4月,通過組織選派,晁寧成為了一名鐵路的駐村干部,先后在固原市原州區的宋窪村、毛庄村、姚磨村,與鄉親們同吃同住,一起修房子搞項目,幫助貧困村實施產業幫扶、危房改造,修建了智能溫室、文化廣場等。如今鄉親們的土坯房變成了磚瓦房,鄉村小路變成了柏油馬路,自來水、路燈、文化活動室等等幾乎成為了村子裡面的標配,村民們笑容更多了,脫貧致富的勁頭也更足了。
兩年來的駐村經歷,90后晁寧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小山村,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能夠在基層參與脫貧攻堅的事業,能夠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青春熱血,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經歷與財富,更是像我這些從大山裡走出來的孩子的使命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