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市右江區 攻堅克難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 |
|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的百色市右江區,目前常住人口40多萬。2015年,經過精准識別,右江區有建檔立卡貧困村40個,貧困發生率11.97%,是自治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之一。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右江區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緊扣“三落實”“三精准”和“四大戰役”,著力解決突出問題,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2017年,右江區實現整體脫貧摘帽,2018年,所有貧困村脫貧出列,2019年,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27%。
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右江區各族干部群眾鼓足干勁,堅持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一起打、完成剩余減貧任務和鞏固脫貧成果兩手抓,力爭讓剩余貧困人口加快脫貧摘帽,與全國、全區人民一道邁入小康。
爭取雙勝利,戰疫戰貧兩手抓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右江區各級領導深入基層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全區2900多名扶貧干部聞令而動,奔赴一線,成為各地群眾戰疫情、穩脫貧、奔小康的“主心骨”。
面對新的考驗和挑戰,右江區打出政策“組合拳”,落實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定崗位補貼政策,通過專列、包車“點對點”幫助貧困家庭勞動力返崗務工,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和村級臨時性扶貧崗位,發放農民工就業困難補貼、防疫補貼、外出務工交通補貼,強力實施工作前置、流程簡化,推進扶貧項目落地。今年前三季度,右江區外出務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7652人,比2019年增加967人﹔38家就業扶貧車間復工率100%,共吸納3568人就業﹔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223個、村級臨時性扶貧崗位1024個,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247人﹔今年計劃實施的206個扶貧項目開工率100%。
右江區還積極開展“黨旗領航·電商扶貧”“第一書記直播帶貨”等活動,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今年7月1日當天舉行的第一書記直播帶貨活動為群眾銷售芒果3844件,銷售額達27.6萬元。此外,大力開展扶貧產品品牌創建和消費扶貧工作,目前,右江區已有266個扶貧產品通過自治區認定,其中208個扶貧產品已通過國務院扶貧辦認定。
錨定高質量,鞏固成果提成色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右江區各級扶貧干部不鬆懈、不歇腳,繼續帶領群眾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扎實提高脫貧攻堅質量、提亮全面小康成色。
發展產業、推動就業,是幫助群眾穩定脫貧奔小康的有效措施。右江區今年已安排兩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共1048萬余元用於“產業獎補”,惠及貧困戶9825戶,“5+2”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8%﹔通過做好返崗復工服務、開發扶貧就業崗位、實施扶貧項目帶動就業等,實現農村有勞動力家庭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戶一人以上穩定就業目標。此外,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增強帶動群眾增收能力,今年前三季度,右江區102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65.86萬元,實現村村超5萬元目標。
為化解返貧風險,右江區對建檔立卡中已脫貧人口集中開展“回頭看”,重點監測脫貧質量和返貧風險,加強動態管理,及時將脫貧成果不穩定、持續穩定增收能力不強的脫貧戶納入幫扶范圍,落實好“四個不摘”政策,堅決防止已脫貧人口返貧。同時,加大對貧困邊緣人口的動態監測力度,嚴格執行識別標准和認定程序,因戶施策、精准幫扶,大力推行防貧保險,防止因病、因災、因學致貧,嚴防貧困邊緣戶致貧。
打贏收官戰,聚焦難點破難題
截至2019年底,右江區還有215戶608名貧困人口尚未脫貧。今年以來,右江區堅持“一戶一策、對症下藥”,集中精力發起“貧困殲滅戰”,確保“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
針對弱勞動能力貧困人口,右江區加大農業生產經營收入各項措施落實力度,因戶施策,發展短期見效產業,增加生產經營性收入﹔以就近務工、因人設崗為原則,有序有效組織務工就業,增加工資性收入﹔同時,對發展產業、外出務工貧困人員給予相應補貼。針對困難群體,右江區加大政策兜底保障力度,逐戶逐人逐項“點對點”落實,做到應兜盡兜、應保盡保。
右江區還著力抓好控輟保學檔案清查和適齡兒童少年學生失學輟學勸返工作,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已經實現“清零”﹔全面落實基本醫療保障“198”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達到100%﹔抓好住房安全保障,今年計劃實施的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已經全部竣工並入住﹔今年實施的27個飲水安全保障項目已經完成建設,實現了飲水安全全覆蓋。
今年8月份,右江區開展了“村村研判、戶戶過關”脫貧監測大排查。經初步監測,全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的102個行政村(社區)“十一有一低於”全部達標:所有邊緣戶、2014年至2015年退出戶、2016年至2019年脫貧戶以及2020年貧困戶的“八有一超”“兩不愁三保障”達標率均為100%。
在全面脫貧的決戰時刻,右江區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交上一份高質量答卷,為譜寫新時代革命老區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作出新的貢獻。
數據、圖片來源:中共廣西百色市右江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