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沽源決戰脫貧攻堅 描繪村美民富新畫卷

![]() |
|
河北省張家口市沽源縣自古為“沽水濡源”之地,境內湖庫淖泊眾多,是白河、黑河和灤河“三河之源”。近年來,沽源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三河之源”奮力描繪村美民富的嶄新畫卷。180個貧困村脫貧出列,29561戶、57068人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79%,2019年全縣順利實現脫貧摘帽。5年來沽源縣在脫貧攻堅領域的投入超過43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以上。
產業提質增效,拓寬發展之路
沽源縣是農業大縣,也是傳統的農業弱縣,在脫貧攻堅初期,傳統的農業生產一度成為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瓶頸制約。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沽源縣產業發展提質擴面,特色農牧業、新型能源、生態旅游和大數據四大主導產業快速發展。堅持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治本之策和鄉村振興銜接工程,2020年,整合各類扶貧資金5.4億元,安排扶貧項目270個,大力改善農業農村發展水平。目前,已構建大西窪西蘭花、閃電河精細菜、西辛營架豆、二道渠馬鈴薯等“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扶貧產業體系,推廣和穩固“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機制,讓群眾在土地流轉、種植、運輸、銷售、儲藏和加工等各個環節受益,拓寬了增收渠道,提高了收入水平。
改善人居環境,實現產村相融
沽源縣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徹底改變了農村小、散、空、窮的落后面貌。
幾年間,全縣126個自然村、12010戶、26915人陸續搬進新家園,搬遷總貧困人口位居全省第三。配套建設產業園區24個,實現產業園區全覆蓋、有勞動能力搬遷人口就業全覆蓋,培育了一大批土地流轉拿租金、入股分紅得股金、入企務工掙薪金的“三金”農民,受益建檔立卡貧困戶3230戶7112人。根據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採取“政府+企業+銀行+農民”四方聯動新模式,2018年,啟動和推進“空心村”治理,對空置率30%以上的116個自然村、3.1萬多人進行搬遷安置,2021年將全部完成。
推進退水壓採,建設“首都兩區”
今年9月,在河北壩上閃電河國家濕地公園東部、閃電河鄉萬畝壓採項目示范區內,種植的油菜花牧草喜獲豐收。
為推進“首都兩區”(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沽源縣在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中下了真功、用了真勁。根據《沽源縣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旱作雨養試點實施方案》,以濕地和景區周邊、重點採水區等為重點,逐鄉逐村落實“退水還旱”地塊,強力推進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兩年來,累計退減水澆地面積6.26萬畝,壓減地下水開採量810萬立方米。2019年,沽源縣成為張家口地區地下水位回升最高的縣區,最高回升0.67米。今年7月份,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較去年同期又上升0.56米。
為保障“農戶退水不減收益”,沽源縣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將退減水澆地種植金蓮花、藜麥、菜籽、葵花等高效旱地作物。項目區內,無勞動能力人口年人均增收840元,有勞動能力人口年人均增收2500元。
強化宣傳引導,激發內生動力
2020年9月,以“幸福小康路 相約天鵝湖”為主題的張家口市第三屆百名新人脫貧脫單大型集體婚禮活動在沽源縣天鵝湖畔順利舉辦。
沽源縣把激發廣大群眾內生動力、扶貧脫貧政策宣傳、脫貧奔小康氛圍營造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的重心,廣泛宣傳、深入發動,廣大群眾內生動力顯著增強。全縣3萬余戶參與“創星工程”“星級文明戶”等系列評選活動,最終評選出縣級文明戶40戶、文明村20個、文明鄉鎮3個。以“戲曲節目+政策宣講+現場問答”的模式,累計開展基層宣講550多場次。此外,連續3年舉辦脫貧脫單集體婚禮活動。
數據來源:中共沽源縣委宣傳部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2日 1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