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

從“輸血”到“造血” 貧困縣正安的金融幫扶脫貧路

庄紅韜

2020年09月22日08:35  來源:人民網-扶貧頻道

 

 

8月中旬,剛進入三伏。正午時分,站在桴焉茶葉茶場的山坡上,滿眼整齊的茶田,綠意蕩漾,身邊一片清涼。

“多虧了國家開發銀行的大力支持,正安的茶產業這幾年發展才能這麼快”,正安縣茶竹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賈波指著面前的茶園,感慨地說。

正安縣,位於貴州省北部,素有“黔北門戶”之稱,是國家級貧困縣。多年來,國家開發銀行(以下簡稱“國開行”)立足開發性金融功能定位,用心用情用力支持正安縣脫貧發展。2014年,正安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1298戶128031人、17個貧困鄉鎮、90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為21.33%。在國開行的大力幫扶下,到2019年底,全縣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實現貧困人口全部清零。2020年3月,正安縣正式脫貧摘帽。

國開行投資建設的盤山路(航拍)。人民網 王天樂、魏青成攝

扶貧助困 多措並舉

“大力+精准”資金支持讓貧困縣摘帽翻身

初到正安,走在縣城的街頭,記者的目光不覺被街邊路燈上的吉他造型吸引。作為“中國吉他制造之鄉”,吉他的印記在這裡幾乎無處不在,稱得上是當地的一張“名片”。位於縣城中心地帶的正安吉他文化廣場,寬闊優美,干淨整潔。每當夜幕降臨,來此休閑娛樂的人們絡繹不絕。

正安吉他文化廣場夜景。人民網 庄紅韜 攝

從“一張白紙”“筑巢引鳳”到引進企業、人才落地創業,再到如今形成吉他產業園,成功申報“中國吉他制造之鄉”,產品打出名氣遠銷海外,正安走出了一條白手起家的創業之路,而這當中離不開國開行金融扶貧的支持。國開行針對能夠振興當地經濟、帶動產業發展的優質項目,發放產業項目貸款,並通過舉辦東西部協作龍頭企業對接會,引入上海企業並提供扶貧信貸支持正安縣“返鄉創業吉他產業園”建設,形成了提供數萬個就業崗位產業集群,助力“雁歸興貴” ,打造“吉他之鄉”。

在建設中的正安吉他產業園B區,記者看到,這裡已有包括芬達等國際品牌在內的多家企業入駐。道路旁一座5層高的建筑,是貴州律謙樂器有限公司廠房。在廠房內,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按照工序生產吉他。公司負責人趙和兵是江西人,做吉他銷售16年,有著20多年的從業經驗。他告訴記者,他的企業原本是在沿海地區,“聽業內朋友介紹說正安這邊吉他產業園搞得好,就過來試試”。他給記者算了筆賬,正安當地的運費比廣東便宜70%,工人工資也低一些。加上現在的廠房是政府投資蓋好,5層樓房12000平方米租給企業用,光廠房租金就比原來要節省幾十萬。他介紹,公司的業務還在擴展中,新的生產線下個月就能安裝好。

貴州律謙樂器有限公司負責人趙和兵在介紹吉他生產情況。人民網 庄紅韜攝

外來企業的到來不僅帶來了新的商機,也增加了正安當地的就業,以律謙公司為例,該企業的員工中本地員工佔到了80%。

產業園區的建成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而園區開發建設離不開國開行在資金貸款方面的支持。近年來,國開行在正安縣發放產業項目貸款9.84億元,支持了正安縣返鄉創業吉他產業園、白茶生產基地、易地搬遷就業園區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了2738戶農戶、15家合作社和43家中小企業。

茶葉是正安的另一大產業。在桴焉茶葉茶場,正安縣茶竹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賈波告訴記者,國開行針對正安茶產業發展缺乏資金的情況,提供條件優惠的企業貸款和農戶貸款。國開行在正安縣先后推廣“開行小額農貸”、扶貧轉貸款,精准滴灌產業資金,幫助打造了正安白茶等縣域優勢產品。僅農戶貸款就達到1860戶,金額超過2.8億元。桴焉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正文介紹,正是因為有了資金的支持,正安的茶產業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茶園從2012年18.2萬畝,增加到2020年的31萬畝﹔企業從2013年的52家,增加到2020年的164家﹔加工規模逐步擴大,產能從2012年2000噸茶葉增加到2019年7000噸,產值8.63億元,效益明顯。茶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當地就業,每年務工數量達20000人次,增加了農民收入。

桴焉茶場。人民網 王天樂、魏青成攝

融智融情 用力用心

“助學+助業”提升當地內生發展動力

家住在正安縣安場鎮的祝齊萱,家庭收入低,是建檔的貧困戶,父親常年在外務工。國開行助學貸款幫助她圓了大學夢。“如果沒有國開行助學貸款,我可能就上不了大學了”。祝齊萱非常珍惜能夠上大學的機會,同時也感謝為她和她的家庭積極提供幫助的干部。她在給國開行總行駐正安縣挂職干部劉國琛的信中寫道,“感謝扶貧干部們,謝謝你們的無私幫助。因為你們的付出,我的父母肩上的擔子減輕了不少,我也帶著愉快的心情開始我的大學生活”。

在北京上學、即將升入大四的胡啟偉也是一名貧困大學生。他表示,家裡的經濟狀況不好,媽媽生病身體不好。自己和弟弟又是同一年考上大學,“多虧了國開行的助學貸款,解了燃眉之急。”

多年來,國開行堅持“規劃先行”,發揮專家、行業優勢,主動參與和支持正安縣扶貧開發規劃編制,先后為正安縣編寫了《正安縣發展顧問咨詢報告》、《正安縣“十三五”脫貧攻堅融資規劃研究》、《正安縣鄉村振興重點領域融資咨詢報告》和《正安縣易地搬遷后續產業發展系統性融資研究》,助力科學發展。

堅持“助學+助業”兩手抓,圍繞貧困學生實際需求,通過舉辦畢業生招聘培訓會、專場招聘會等活動,助力高校貧困學生實現精准就業。國開行歷年累計向正安縣發放助學貸款2.18億元,支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1.49萬人。

此外,國開行累計向正安縣投入捐贈資金3096萬元,支持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農村產業化道路及農旅一體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國開行克服特殊時期工作困難,打破常規、簡化流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捐贈資金相關審批,927萬元捐贈資金於3月10日即撥付到縣,並提供1萬隻醫用口罩,緩解正安縣疫情防控燃眉之急。

人民網 王天樂、魏青成攝

國開行還通過開展直接採購、宣傳推介、舉辦消費扶貧對接會、幫助上線電商平台等形式,近三年累計向正安消費扶貧142.15萬元。引入“啟明行動”、“彩燭工程”等公益活動,社會反響強烈。

搬得出 留得住

“人居+就業”讓百姓安居樂業能致富

在扶貧工作中,易地搬遷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同時也面臨重重困難。如何讓貧困群眾“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是一項嚴峻的考研。

國開行根據實際情況,支持扶貧再就業市場項目1億元,解決了易地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

在正安縣瑞濠工業園區安置點,記者看到,社區被劃分為幾個整齊的封閉小區,街道兩旁是各種市場和店鋪,路口的過街牌樓上,“創業一條街”5個大字十分醒目。

正安縣人民政府瑞濠街道辦事處主任吳太璽介紹,園區面積443畝,建筑面積51萬平方米,2019年6月30日完成搬遷(3793戶)。搬出了,能否留得住,關鍵看能否讓搬遷群眾有事干、能就業。為了解決易地搬遷居民的就業問題,國開行與地方政府合作,為再就業市場項目貸款1億元,興建配套基礎設施,為居民就業提供條件。

人民網 王天樂、魏青成攝

36歲的樊林敏,丈夫在遵義市開出租車,她本人在扶貧再就業市場開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飲食店,月收入能達到3000元。

黃永鴻、唐應琴夫婦,家庭有人口7人,原住桴焉鎮紅岩村大淌組,因病致貧。2018年8月搬遷到瑞濠工業園區安置點。公公黃興財在物管公司上班。2018年9月起夫妻二人一直在扶貧再就業市場做熟食買賣,每月收入7000元左右。

居民家中擺放的新舊居住環境的照片對比。人民網 庄紅韜攝

吳太璽表示,“創業一條街”有商鋪121戶,444人就業。“沒有國開行的貸款,就沒有現如今的再就業市場,也就無法實現居民就業。”吳太璽說。

貧困地區的人居環境改善也是扶貧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市坪鄉龍坪村覃家灣組,依山而建的村落干淨整潔,水泥路面平整寬闊,可以2車交錯。雖然一眼望去就能看到不遠處的田野,但是這裡卻給人仿佛置身於城市的一條小街,幽靜安詳的氛圍讓人倍感身心舒暢。

這裡距離正安縣城70多公裡,開車需要1個小時。王家龍是市坪鄉黨委的組織委員,也是挂職龍坪村的脫貧攻堅作戰隊隊長。他告訴記者,覃家灣共有76戶301人,其中貧困戶29戶。以前村裡環境差,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2017年實施農村人均環境改造以來,國開行貸款600多萬元,支持龍坪村進行四改(改危房、改廁、改圈、改廚)三化(庭院綠化、路面硬化、街道亮化),並實現了鄉村的垃圾處理和污水處理。當地人居環境的巨大改善,吸引了大量來自重慶、湖南等地的游客來此旅游居住,促進了當地民宿、餐飲等旅游產業的發展,在外打工的年輕人也紛紛返鄉就業。“2019年,僅覃家灣就接待了游客5000多人次。”王家龍說。

龍坪村覃家灣組的街道。人民網 庄紅韜攝

在覃家灣組村民覃志順的家裡,記者看到,衛生間鋪著瓷磚,還裝有浴霸。廚房的灶台使用電做燃料,干淨整潔。為了方便干一些農活和為牲口准備飼料,在屋外單獨壘了一口柴火灶。在自家門前的空地上,覃志順還建了一個帶噴泉的觀賞魚池。用他的話說,現在的生活真不知比以前方便了多少倍。

覃志順家屋外保留的灶台。人民網 庄紅韜攝

央地聯手 創新合作

扶持“草根產業”助力實現脫貧成果的可持續性

產業扶貧是實現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產業增收是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作為中央定點幫扶單位,國開行在通過金融支持正安提升基礎設施、發展名優產業的同時,還利用本行自有的捐贈資金,與上海市等單位創新合作,支持有發展前景、能帶動當地經濟、讓百姓增收的“草根產業”健康發展。

針對正安縣山多林密,環境無污染,利於開展綠色養殖的特點,國開行與幫扶正安的東西部扶貧協作單位——上海市,就正安活禽屠宰中心和“林下雞”養殖項目2個項目展開合作。

國開行與上海市共同出資在安場鎮正江村(國家級貧困村)建設禽類屠宰場及交易中心。該項目投入使用后,既可省去活雞運回上海屠宰的運輸環節,降低產品成本,使終端銷售價格更具市場競爭力﹔又可延長產業鏈並帶動如運輸業、餐飲業等周邊配套服務業發展,解決貧困人口就業問題。

正在建設中的禽類屠宰場(航拍)。人民網 王天樂、魏青成攝

“林下雞”養殖場建成后,由村黨支部牽頭組織成立合作社,引導村民發展優勢產業,帶領貧困群眾共同養殖。同時,引入上海有實力的企業,按照孵化、供雛、飼料、技術、防疫、收購“六統一”的標准給予支持。

國開行總行駐正安縣挂職干部劉國琛向記者介紹,上面的兩個項目將分別通過“捐贈援建+集體產權+固定分紅”“上海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確保當地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全產業鏈發展,建成后將實現對口支持貧困地區的方式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對於鞏固正安脫貧攻堅成果具有重要意義。

截至2020年8月10日,國開行累計向正安縣授信各類貸款80.68億元,發放貸款64.1億元,為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補短板、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等領域提供有力支持。其中,發放易地扶貧搬遷貸款1.63億元,工程惠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667人﹔發放農村通村通組道路建設貸款9.4億元,惠及144個村19.35萬人﹔發放人居環境整治項目貸款8.94億元,惠及85個村32495戶11.99萬人﹔發放產業項目貸款9.84億元,支持了正安縣返鄉創業吉他產業園、白茶生產基地、易地搬遷就業園區等重點項目建設,支持了2738戶農戶、15家合作社和43家中小企業。

青山綠葉蘊深情。在國開行傾情幫扶下,如今的正安縣已經摘掉了貧困帽子,青山更綠、道路更平、民生更幸福。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國開行有關人士表示,下一步,國開行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做到“四個不摘”,全力以赴,進一步做好定點扶貧工作,幫助定點扶貧縣鞏固脫貧成果、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真正實現持久穩定脫貧。

(責編:庄紅韜、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