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脫貧筑牢健康基石(暖聞熱評)

【人物】“摩托醫生”賀星龍
【故事】山西省大寧縣徐家垛鄉位於黃河岸邊,28個村子的鄉親們以前去縣城看病,路上就得一個鐘頭。在這裡,鄉村醫生賀星龍守護著徐家垛鄉4000多人的健康安全,前前后后已跑壞了7輛摩托車,行駛40萬公裡。大寧縣此前是國家級貧困縣,鄉親們收入沒保障。多年來,賀星龍還為不少村民墊付了醫藥費。很多村裡老人行動不便,他隨叫隨到、24小時上門問診。有老人說,是賀星龍讓他多活了15年﹔有老人給他送了一面錦旗,“黃河優秀兒子 鄉村最美醫生”。賀星龍堅守這份事業20年,榮獲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獎。
【點評】
黃河山西段的河岸邊多是連會車都難的盤山路,徐家垛鄉的路更是不好走。再見賀星龍時,他正瞅著雨歇的工夫,拿著掃把將大路上流淌的雨水往排水渠裡趕。和五年前見他時相比,他的皺紋似乎變多了。2019年獲全國脫貧攻堅獎時,賀星龍腼腆地說:“我只是個鄉村醫生,貢獻比我大的人有很多。”
這份榮譽不只是對扶貧貢獻的獎勵,更是對為民初心的肯定。20多年前考上衛校時,全村人幫他湊了3000元學費,他從那時起便下定決心,學成歸來回報這片黃土地。回村后,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始終把鄉親們放在第一位。作為鄉村醫生,雖然條件艱苦、待遇不高、工作狀況繁雜,但他堅信,健康扶貧需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可以說,正是這樣的情懷,為脫貧事業筑牢了健康基石。
健康扶貧,離不開科技手段的運用。近幾年,大寧縣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農村醫療保險日益完善,貧困群眾賒賬買藥的情況幾乎沒有了,而“遠程醫療”的應用,讓賀星龍碰到棘手病情時再也不會睡不著覺了。誰家要換吊瓶、不知道如何用藥,通過視頻聊天就能知道怎麼解決。心裡裝著群眾,人文關懷疊加技術賦能,定能更好守護群眾生命安全。
扶貧過程中,基層工作者也要不斷成長。賀星龍現在多了一個身份,樂堂村黨支部副書記。既要當村醫,又要操心村裡事,需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分配精力。今年春節期間,他在附近的黃河大橋抗疫卡點值守,早7點到晚7點負責登記統計相關信息﹔到了晚上,他就騎著摩托車給鄉親們問診。賀星龍一個人的力量很小,肩扛的責任很大,成為守護群眾健康平安的一個典范。
賀星龍說,最高興的是,鄉親們人人看得起病了。多一些有病可醫,多一份堅守服務,就能少一些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全民健康一定能更好托舉起全面小康。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08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