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奮力譜寫脫貧攻堅的“共青城篇章”

2020年09月04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收官之年。江西省共青城市建檔立卡貧困戶1159戶4360人,其中1062戶4186人達標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2%,“十二五”和“十三五”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果,“兩個翻番”目標提前實現,全面小康指數達96.09%。近年來,共青城市發揮黨建引領力、強化社會聚合力、筑牢產業支撐力,積極探索“3+”模式,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不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創造了“共青城經驗”、貢獻了“共青城力量”。

  黨建引領  脫貧路上激發“新動力”

  貧困戶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離不開駐村干部的幫扶,也離不開黨建引領作用。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共青城市大力實施“市領導挂點幫扶、幫扶單位定點幫扶、鄉鎮和十大牽頭部門一線幫扶、第一書記及駐村工作隊駐點幫扶、結對幫扶干部入戶幫扶”的幫扶機制,選派40多名優秀黨員干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1100多名黨員干部與貧困群眾實行結隊幫扶。

  當前,共青城市以創建“共產黨員示范市”為契機,將共產黨員示范崗、共產黨員示范戶、共產黨員示范村(社區)、共產黨員示范鄉鎮(街道)等7個創建工程同脫貧攻堅工作融合,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扶貧一線涌現出了一批農村示范性基層黨組織、優秀扶貧干部,他們以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凝聚鄉賢力量,助力脫貧攻堅,帶動一批貧困戶摘帽脫貧、走上致富路、成為致富帶頭人。同時,共青城市建立黨支部、村委會、合作社、公司“四位一體”運行機制和“黨組織+合作社(基地)+農戶”“一領辦三參與”多樣化合作經營模式,38個村建立村集體運營公司,培育具有扶貧帶動功能的新型經營主體28個、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16人,60%的合作社由村級黨組織、黨員領辦,5個“十三五”貧困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均突破10萬元。

  鄉賢示范  致富路上飛來“領頭雁”

  共青城市金湖鄉黃橋村鄉建立了“鄉賢+鄉挂點干部+村幫扶干部+挂點單位幫扶干部”的“四個一”幫扶機制,鄉賢們發揮親緣、地緣、人緣等優勢,幫助家鄉招商引資,助力家鄉鄉村振興。今年,黃橋村引入當地能人投資1000萬元建設生態農庄,帶動農戶就業100余人,促進了村集體經濟發展。

  近年來,共青城市非常重視鄉賢作用,積極凝聚鄉賢力量,引導和鼓勵鄉賢通過資金資助、安排就業、結對幫扶等形式助力家鄉脫貧攻堅工作,一批貧困戶在鄉賢的幫助下順利脫貧。目前,共青城市鄉賢成為脫貧攻堅工作重要幫手。這些鄉賢們各有優勢、各有所長,是脫貧攻堅路上一股“愛心暖流”,更是致富奔小康路上的一群“領頭雁”。鄉賢積極探索家鄉發展新路徑,動員新型經營主體和致富帶頭人通過電商平台等載體,以預售產品、尋求產業幫扶等方法助力脫貧攻堅。共青源扶貧產業基地發起扶貧眾籌項目“共青源板鴨”,參加全國紅十字系統舉辦的第二屆眾籌扶貧大賽,先后榮獲全國第33名、江西省第6名的好成績。

  創新模式  小康路上穩固“致富源”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也是廣大群眾的致富之源。近年來,共青城市立足市情強產業,積極探索“政府+市場”“農業+高校”“線上+線下”的“3+”模式,創新金融扶貧機制,引導金融資源向扶貧產業集聚,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消費扶貧,建成了九江市首家消費扶貧生活館,從而貫通產業發展布局、生產、銷售“筋脈”,筑牢產業支撐力。

  共青城市出台了系列支持產業扶貧政策,鼓勵貧困群眾利用自留地、荒山荒地等閑置土地種植中藥材,依托現有葛根、黃精兩大種植基地簽訂技術指導和包銷協議,有效解決了貧困戶種植中草藥的后顧之憂。此外,共青城市利用當地科教城高校資源優勢,主動對接科教城9所獨立院校和職業院校,發揮高校科研優勢和消費力優勢,打造了一批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的扶貧產業。

  目前,共青城市中藥材種植面積近千畝,197名貧困群眾種植葛根400余畝,每畝預計增收2000元至3000元,政府免費提供葛根苗和技術服務,葛根種植合作社按照不低於每公斤3元保底價收購。共青城市打造的消費扶貧生活館,鼓勵帶貧益貧新型經營主體和貧困戶將滯銷扶貧農產品統一由消費扶貧生活館銷售,引導企業、社區等社會力量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方式採購扶貧農產品,拓寬了扶貧農產品銷售渠道。

  數據來源:共青城市扶貧辦公室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04日 12 版)
(責編:羅知之、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