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樹皮畫是咱致富之寶

本報記者  張  棖
2020年09月01日08: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李艷紅(中)在教授制作樹皮畫技藝。資料照片

  大興安嶺深處的內蒙古阿爾山市,林海茫茫、郁郁蒼蒼。白狼鎮林俗文化村內,一幅幅由白樺樹皮、鬆樹皮、苔蘚等為原料繪就的仕女圖、花鳥圖、風景圖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引來游人駐足。

  構圖布局畫出底樣,再將白樺樹皮層層揭開,使用剪刀、刻刀,折、扎、旋、刻……44歲的李艷紅展示的,正是白狼林俗樹皮畫的制作過程。不多時,各類圖案小件便已成型,隻見李艷紅將小件拼接、粘貼、裝裱后,一幅簡易的樹皮畫即告完成,“倒木和朽木的樹皮,經過姐妹們的巧手,就能變成栩栩如生的工藝品。這可是我們的致富之寶啊!”

  下定決心

  生於林業工人家庭的李艷紅,從小便與樹皮畫結緣。

  林區森林茂密、樹木繁多,當地人常撿來脫落的樹皮,做成煙盒、器皿等生活用品,其中白樺樹皮層次分明、顏色漸變,十分好看。當地婦女常在閑暇時,將白樺樹皮揭出層次,剪刻粘貼為畫,或擺在家中,或贈予親友。少時的李艷紅受長輩影響,創作了不少以仕女、卡通等為主題的作品。

  上世紀90年代中期,李艷紅來到烏蘭浩特市,在職業高中學習服裝裁剪,畢業后在當地一家服裝廠工作,“樹皮畫的手藝我一直沒放下,可那個時候,制作樹皮畫既沒穩定銷路又賣不上價,不能指望它生活啊。”

  2000年后,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阿爾山林區得以休養生息,旅游業隨即發展壯大,當地不少林業工人“放下砍樹斧、吃上旅游飯”。李艷紅便將自己閑暇時做的樹皮畫托人拿去售賣,“從最初銷售一兩千元到后來的七八千元,每年都能增收不少。”

  2017年底,阿爾山市林俗文化產業公司的總經理謝彩雲看到了李艷紅的作品,專門找到了她,再三勸說,希望她能回到家鄉,帶領大家一起致富。

  “那時候,還真沒見過有人把做樹皮畫當工作,而且孩子在上高中,學業正緊,我不在身邊照顧她可咋辦?”面對謝彩雲上門提供的機會,李艷紅有點猶豫。

  女兒勸說她:“媽,你就放心回去吧,樹皮畫你堅持了這麼多年,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我能照顧好自己。”貼心的話,讓李艷紅下定了決心。

  樹立信心

  2018年5月,李艷紅回到家鄉白狼鎮,被聘為樹皮畫講師。但她一接手,就發現面臨的困難不小。

  公司依托政府扶持成立,前些年也曾組織過培訓,可是參與的人員少,做出的樹皮畫質量差、水平低、樣式舊,標價還高,壓根沒人買。“畫質差、賣不出,就更沒人來學,結果越做越差,形成了惡性循環,公司前些年幾乎零銷售,還背了不少貸款。”謝彩雲說。

  “突破的關鍵在於找到優秀的樹皮畫制作人。”為改變局面,李艷紅和謝彩雲四處找“能人”,把她們請回來,專職制作樹皮畫。

  48歲的趙桂華自小就會做樹皮畫,面對邀請,她十分猶豫:“做樹皮畫能掙錢嗎?這麼多年沒做了,還能撿起來嗎?”

  李艷紅以自己為例,最終說動了趙桂華。在李艷紅的指導下,兩年來,趙桂華的技藝不斷提升,起初作品略顯粗糙,但現在已做得十分精致,還成了公司的“一級大師”。“我現在專心做樹皮畫,計件收費,工作時間自由不說,一年能掙四五萬元,比過去高多了!”

  2018年,白狼林俗樹皮畫列入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3月,自治區“非遺+扶貧”試點培訓班舉辦,來自北京服裝學院的專家對制作者們開展培訓。

  “從技法創新到顏色配比、從畫風融合到材料運用,培訓讓我們視野寬了。”李艷紅感嘆。過去局限於樹皮作畫,如今景泰藍掐絲等新材料運用其中﹔過去隻求形似,如今更要神似﹔過去畫完即畢,如今更需與家居風格搭配﹔過去以畫為主,如今正在開拓各類文創產品……

  增收暖心

  公司逐漸走上正軌,李艷紅意識到,樹皮畫產業要長期發展,必須要擴大參與,促進大家穩定增收。

  為此,李艷紅設計了易上手、能量產的樹皮畫產品,比如曾經獲獎的作品“十二生肖系列”,隻需幾天就能制作完成,能讓更多人參與。目前當地已有上百人參與樹皮畫產業,產品銷往全國多地,平均每人每月增收一兩千元。

  很多人都是從零開始參與樹皮畫制作,起步是最艱難的階段。48歲的貧困戶顧長雲就是其中之一,她身體患病、干不了體力活,還有70多歲的父親需要照顧,過去隻能靠打零工、上山採野菜維持生計。從去年開始,她便在李艷紅的指導下,慢慢學習實踐。“一開始她做得不好,我們在收產品時有意多給些錢,幫她建立信心。”李艷紅說。如今顧長雲能在照顧老人之余做些簡單的產品,一年多掙幾千元,一家人在去年脫了貧。

  “每個月我們都會舉辦培訓,因材施教。”李艷紅將傳統的花鳥山水人物與中國風元素以及林區特色融合創作,提升藝術性,“產品美了,銷量自然好,價格也更高,學的人多,大家的收入也漲了不少。”

  

(責編:杜燕飛、羅知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