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康庄”人民網全媒體調研行
記者手記:小小二維碼,扶貧有新經
2020年08月13日10:43 來源:人民網
從洛陽出發,一個半小時后,我們抵達了河南嵩縣黃庄鄉三合村。仲夏時節的午后,綠意正濃,白牆黛瓦,知了陣陣。
正午時分,走進貧困戶王翠粉的家裡,廚房裡的燒雞香氣四溢,比香氣更讓人好奇的,是屋牆上挂著的兩個二維碼牌。
貧困戶屋牆上的二維碼。人民網 鄂志超 攝。
“這裡怎麼會有二維碼?”掃描后,蹦出一個表格,姓名、地址、家裡幾口人、致貧原因這些信息一一清晰羅列著。這時,王翠粉也走了過來:“這個東西太好啦!之前貧困戶的門口是挂貧困戶的牌子,不好看,覺得丟人!現在改成兩個二維碼就好多了。”看到扶貧工作的貼心惠民,和她幸福的笑容,我也不由得笑了起來。
然而,這個二維碼遠不止這麼簡單。為了讓脫貧攻堅工作精細化、精准化,2019年底,洛陽市研發推出“洛陽市智慧扶貧信息系統”,用手機APP的形式代替數不清的紙質貧困戶建檔卡、用一個動態的二維碼代替不斷涂改的單個紙質戶檔資料、用一套線上系統督促監督其它行政部門補貼落實情況......
錄入即匯總。得益於它,洛陽市一周就完成了全市有脫貧攻堅任務的142個鄉鎮、2658個行政村和9478個項目情況的摸底調查、數據提取和統計分析。
大數據是好,關鍵要用到實處。“一溝十八岔,岔岔有人家”“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是三合村以前的真實寫照,352戶人家分散在32個自然村,上學難、看病難、通訊難,許多孩子常常就近“跨縣就學”,脫貧工作開展后,他們的流向很難統計。
洛陽市智慧扶貧信息系統手機APP。人民網 鄂智超 攝
“有了這個系統,數據互聯互通,隔壁村的數據在手機上點兩下就能看到了。”三合村黨支部書記武淞生邊說邊展示著手機上的APP。
疫情期間,洛陽市脫貧攻堅的腳步也未停下。不能挨家挨戶去,那就線上聊,電話、微信齊上陣。“我們利用系統的採集戶幫扶計劃採集信息,就能自動匯總生成村分類施策精准幫扶台賬。”汝陽縣十八盤鄉竹園村駐村隊員李志恆說。
在脫貧攻堅戰推進中,區域之間、部門之間數據不對稱,曾讓許多基層扶貧干部走了不少彎路。
這麼多貧困戶,每一戶都有著不同的需求。這家需要危房補貼、那家需要殘疾人補貼,基層干部一一記錄,卻又苦於沒有統一的出口跟相關行政部門對接,他們也有苦說不出。
“這個困難現在就解決了!我們通過系統統一反饋,所有協同部門年底還會考核呢!”聽著洛陽市扶貧辦總經濟師丁雪峰的介紹,看著她神採奕奕的樣子,我深刻感受到了她對扶貧工作的決心。
惠民也惠己。曾經,提及“填表”,許多基層扶貧干部都有一肚子苦水,數據稍有變動,就可能要重新整理一套材料。
而現在,大數據的加持代替了所有紙質填報、修改,徹底讓他們從填表報數、檔卡整理中解放出來。“工作效率提高80%以上,獲得基層扶貧干部一致好評。”由此看來,這樣的評價不是空穴來風。
農民富了,干部笑了。大數據讓一顆顆勤勞淳朴的“心”和為人民服務的“情”離得更近了,雙贏的日子裡,生活也朝著康庄大道大步邁進。
(責編:丁亦鑫、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