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內蒙古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馬鞍山村第一書記劉葉陽

總書記要求我們發展產業促增收

本報記者  辛本健  史鵬飛  張  棖
2020年08月13日08:3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剛過晌午,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馬鞍山村,黨群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大廳”熱鬧起來,駐村第一書記劉葉陽正忙著為村民解讀政策、答疑解惑。

  2019年7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馬鞍山村考察,在黨群服務中心,劉葉陽向總書記匯報了村裡的情況。在駐村干部之家、愛心超市,總書記看到村庄管理有序、村民生活幸福,十分欣慰,強調產業是發展的根基,產業興旺,鄉親們收入才能穩定增長。

  山葡萄拉動一條產業鏈

  “總書記要求我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回憶當天場景,劉葉陽記憶猶新。

  “那天,在愛心超市,我向總書記詳細匯報了愛心超市的積分卡管理機制,村裡根據環境衛生、孝老愛親等6個方面開展評分,群眾根據積分到這裡免費換取相應物品,以此提升全村文明水平,助推鄉風建設。”劉葉陽回憶,“總書記聽了很感興趣,問得很細,仔細了解積分方式和物品來源。”

  曾是冀察熱遼抗日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的馬鞍山村,前些年是當地出名的貧困村。“那時全村1/3的房屋存在安全隱患,村裡基礎設施落后,旱地較多,老百姓基本上靠天吃飯,村集體經濟隻有靠出租果園收點租金,沒有什麼像樣的產業。”這是4年前劉葉陽剛到村裡時的情景。

  地處北緯41°左右,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馬鞍山村很適合種植釀酒用的山葡萄。但由於賣不上好價錢,許多村民砍掉山葡萄樹晒干當柴燒。

  必須在擴大規模效益、優化更新品種和延長產業鏈條上下功夫,劉葉陽和扶貧工作隊同志深入農戶宣傳講解,聯系專家更新品種。幾年光景,村裡的山葡萄種植面積從2016年的2000畝發展到如今的3500畝,還建成了集中連片的山葡萄栽植基地,畝產也由原來的1500斤增加到現在的2000斤,每畝純收入突破4000元,是種植玉米純收入的3到5倍,33戶75人因栽種山葡萄實現穩定脫貧。

  劉葉陽推動山葡萄合作社轉型升級,成立了葡萄酒釀造公司,通過“扶強帶貧”合作化經營,山葡萄以每斤兩元的保護價收購,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248戶村民受益。

  63歲的村民李義家裡種了8畝山葡萄,前些年總為價格低還滯銷而犯愁。如今,村裡有了合作社和葡萄酒公司。2019年秋天,老李自己買來釀酒設備,用1萬斤山葡萄加工了5000斤原汁葡萄酒,並讓女兒幫忙開了網店,生意好時每天能賣出30多桶原汁葡萄酒。“現在年收入6萬多元,日子越過越紅火。”

  馬鞍山村還將45萬元項目資金投入葡萄酒公司, 49戶貧困戶共116人成為公司股東,每年人均增收500元﹔ 8戶貧困戶參與企業和基地勞動,每年人均增收3000多元。

  鄉村游帶火了農家樂

  馬鞍山村距赤峰市城區較近,青山環繞,環境優美,素有“塞外小黃山”美譽的馬鞍山國家森林公園就在村邊。

  “我們將山葡萄產業和旅游業結合起來,把山葡萄種植基地的田園風光、休閑體驗與馬鞍山的自然風光融為一體,實施‘鄉村旅游+山葡萄+扶貧’模式,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劉葉陽說。

  “那天,在村民張國利家座談交流時,總書記高興地說,鄉村振興了,環境變好了,鄉村生活也越來越好了。”劉葉陽說,“我們正按照總書記要求,繼續完善村裡的公共基礎設施,改善村裡的人居環境,把馬鞍山村建設得更美。”

  總書記考察后,到2019年底,村裡新開3家農家樂,短短幾個月來了13萬多名游客,農家樂戶均增收15萬元。今年開春,又開張4家民宿。

  年過五旬的村民王子成,2019年7月辦起了農家樂,生意出奇火爆。“我真趕上了好時候,不到半年時間,營業額就有60萬元,忙不過來,我從貧困戶中聘了2人幫忙,大家一起脫貧致富嘛!”

  劉葉陽引導貧困戶與農家樂聯手,蔬菜瓜果、雞鴨牛羊有了銷路,豆包、豆腐、葡萄酒等也成為游客們青睞的商品。

  “現在村裡旅游火了,在村裡蓋房子、搞裝修,一年賺了10多萬元,比在外邊打工強多了。”返鄉村民劉春廷說。

  2017年底,馬鞍山村摘掉了貧困村帽子,成為當地有名的生態文明村和鄉村旅游村。

  “馬鞍山村地處革命老區,未來我們計劃建一個紅色教育基地,開辟一條紅色旅游線路,讓更多村民參與其中。”劉葉陽說。

  牢記囑托不懈怠不鬆勁

  “那天,我向總書記表示,駐村工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總書記聽后十分高興。”劉葉陽動情回憶。

  剛進村時,少數村民擔心駐村干部是“做樣子”,劉葉陽就挨家挨戶走,為村民修理電視,幫輟學6年的農家孩子返校……村民漸漸開始親近劉葉陽。

  “年底核算貧困戶收支情況,一些貧困戶明明已超過貧困標准,但不想退出。我們耐心解釋,告訴他們即使脫貧了,仍可以按照‘四個不摘’政策,繼續享受扶貧政策。大伙兒的心結打開了,我們的工作也更好開展了。”劉葉陽說。

  富了口袋也要富腦袋。

  村裡開辦“愛心超市”,為積極參與環境整治等集體事務的村民發放大衣、洗衣粉等獎品﹔開設“富民課堂”,為村民講解政策,講授種養技術﹔開展科教惠農培訓﹔發布善行義舉榜……

  “那天座談時,總書記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共產黨說到就要做到,也一定能夠做到。” 劉葉陽說,“總書記的話讓我們熱血沸騰。雖然我們村已經摘掉了貧困帽,但我們不會有喘口氣、歇歇腳的念頭,一定不懈怠不鬆勁,帶著大伙兒繼續向前奔跑。”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13日 01 版)

(責編:杜燕飛、王宇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