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成就感源自群眾的幸福感(扶貧手記)

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前楊村第一書記  史彥昌
2020年07月21日07: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2012年,我到魏縣郝中村駐村扶貧,於2014年完成了階段性扶貧任務。我本以為就此結束扶貧,可離開后才發現,心中對鄉親們的深情難以割舍。2016年,我主動申請,來到前楊村,開始了第二輪駐村扶貧。2018年駐村干部輪換時,我又一次申請,開始第三輪駐村。

  2016年3月,我初到前楊村,發現空閑宅基地和殘垣斷壁隨處可見,村兩委辦公場所外遍地枯草落葉,門窗不全,屋裡霉味刺鼻,塵土老厚,還有老鼠竄來竄去。雖說有心理准備,但這樣的場景還是讓我吃驚。一開始,村民對我並不信任。就連老支書都說:“你們城裡人能受得了這個罪?把被子放下,該回哪回哪去吧。”我沒有走,而是支鍋架灶,發誓要在這兒干出個模樣。

  為摸清村裡情況,進村第二天,我入戶走訪,問村民所難所需﹔第三天,找來一輛三輪車,帶著村裡黨員清理道上積存多年的垃圾,整整拉了70多車﹔第七天,邀請縣醫院專家到村義診﹔隨后,籌措44萬元資金,開始硬化出村道路……

  有的村民家確實困難,我們實施重點幫扶。60多歲的宗國喜身體不好,愛人有殘疾。他家住房搖搖欲墜,因為窮,剛上大學的女兒正考慮輟學。我聽說后,連夜走訪勸解: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借助危房改造政策,我幫老宗蓋起了3間新房,購置了家具、家電,為他老伴辦理了殘疾人補助,他女兒獲得“雨露計劃”扶貧教育補助。老宗現在逢人就說:“是扶貧干部為俺家改了窮命啊!”

  前楊村留守婦女多、老人多,如何發展產業?與村兩委商定后,我們發揮“致富能人”效應,激活村裡一池春水。村民王紅勇是養雞專業戶。我多次到他家做工作,動員他擴大規模,招收貧困群眾到雞場打零工,並傳授技術。貧困戶張翠萍、宗向朝在他的養雞場幫忙,每月增收上千元。同時,我們爭取上級項目資金購置了22台縫紉機,建起服裝加工廠,吸收10多名貧困群眾和留守婦女就業,人均月收入增加1200多元。

  有了致富路,群眾跟著走。現在,前楊村已形成一個以養雞為龍頭,以光伏發電、扶貧微工廠為基礎,螞蚱等特色養殖,金銀花、李子、黃金梨等特色種植為有效補充的產業集群,村民人均純收入由原來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2019年的近6000元。村集體收入也實現了零的突破,達到年均5萬元左右。

  8年駐村扶貧,我先后籌資2200多萬元,幫助兩個村順利脫貧摘帽、200多戶貧困群眾穩定脫貧。這期間,我也曾猶豫過,但轉念一想,我當初為什麼來?不就是為了與群眾靠得更近嗎?成就感源自群眾的幸福感。堅守住初心,絕不半途而廢,才能真正幫助群眾把貧困的帽子甩掉,走上小康幸福路。      

  (本報記者  史自強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21日 19 版)

(責編:史雅喬、庄紅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