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一線行走:土地瓜咋成了金疙瘩

徐鵬
2020年07月10日08: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鄉村振興關鍵要靠人才。有了引路人,敢闖敢試,傳統農業也能找到新的生機。  

  麥收過后,正是種植地瓜的最佳時節。早晨8點多鐘,我來到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鎮逄家桃園村村委辦公室,轉了一圈沒見到村黨支部書記逄境明,就知道他准是又到地裡忙活去了。

  來到村東南地瓜種植基地,遠遠地看見一個高個子正帶著村民們一起整地、起壟、覆膜、插秧苗、澆水,黝黑的臉上寫著一絲不苟。

  逄家桃園村曾是當地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村裡有種植地瓜的傳統,但是村民們忙活一年下來賣不了多少錢。怎麼辦?2014年,鎮黨委主動聯系在外經商的逄境明,說服他回村帶領村民致富。回到家鄉后,逄境明帶領村兩委干部拆除違章建筑、整治環境衛生,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很快贏得村民的信任。

  硬件修好了,下一步村庄怎麼發展、村民怎麼致富成了逄境明的一塊心病。

  有著多年經商經驗的他認准做農業有廣闊舞台,便將主攻方向放在村裡傳統優勢地瓜種植上。“這裡的土質、環境等天然條件好,地瓜味道獨特,品質雖好卻不值錢。”剛到村裡時,逄境明告訴我,當他和村民們說要種地瓜致富時,村民們都笑了,“本來指望著逄書記回來后弄個大廠子打工掙錢,結果還叫我們種地瓜!”

  對務實的逄境明來說,干比說更重要,得發動更多人帶頭行動起來,讓群眾盡快看到變化才是最好的回應。於是,逄境明自己先嘗試種植,同時發動一直在外面做海鮮生意的逄淑軍等人回村參與。他們從南京引進了優良品種,收獲后賣到5元錢一斤。后來,他們邀請專家來指導科學種植,地瓜產量翻了一番。村民們一算賬,按照畝產6000斤、普通品種單價2元錢計算,每畝收入可過萬元。眼看著幾位致富帶頭人讓土地瓜變成了金疙瘩,大家也紛紛擴大種植規模。

  從曾經不值錢的地瓜到現在連成片的種植基地,逄家桃園村的變化表明,鄉村振興關鍵要靠人才。有了引路人,敢闖敢試,傳統農業也能找到新的生機。

  發展的路子找對了,但小規模種植難以形成產業,必須走合作社發展之路。於是,逄境明四處取經,以村兩委成員、部分黨員為骨干,成立紅寨嶺地瓜專業合作社,還申請注冊了商標。知名度提高了、銷量打開了,群眾的錢袋子也隨之鼓了起來。

  其實,不少村子都有像逄境明這樣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領頭雁。他們常年在外奮斗,也有著建設家鄉的願望。開闊的視野和豐富的產業發展經驗,讓他們成為發展本土產業的行家裡手,成為鄉村治理中的新動能。

  (作者為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組織部干部)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0日 07 版)

(責編:勾雅文、孟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