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紅果成了幸福果(海歸扶貧故事會(1))

本報記者  孫亞慧
2020年07月08日09: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插圖來源:千庫網

張靜在山楂產品生產車間。

張靜(前排左三)與山楂種植戶在一起。

【開欄的話】

今年是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中國人距離擺脫絕對貧困的目標已越來越近,實現全面小康的夢想就在眼前。

甩掉一頂頂窮帽子,歡歡喜喜地奔向自己的好日子。在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大地上,為數眾多的留學歸國人員施展所學,擼起袖子、揮洒汗水,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夢想。

這樣的海歸身影隨處可見,這樣的生動事例俯拾皆是。革新技術、發展產業、培養人才、扶貧扶志……一個個海歸扶貧故事,正是當代海歸將最美的青春、最遠大的理想與祖國發展緊緊相系的寫照。即日起,本報將推出系列報道——海歸扶貧故事會,關注工作在扶貧一線的留學歸國人員,講述他們生動感人的扶貧故事。

——編  者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地處燕山山脈東段,是全國著名的“山楂之鄉”,也是海歸張靜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

若是每年10月來到這裡,挂滿串串紅果的山楂樹分外好看。一顆顆飽滿的紅果,似在預示著村民們的好日子,一定會一年勝過一年,越過越有奔頭。

今年疫情期間,張靜團隊克服經營困難,幫助父老鄉親共渡難關,主動與種植戶聯系,解決果農產品滯銷問題,以高於市場10%的價格收購山楂300余噸。2月,張靜還主動接下了馳援武漢的加急訂單,生產的紅果面包作為捐贈物資送到了武漢雷神山醫院等抗疫一線。

小果子有大價值

2013年,在英國薩裡大學企業運營與物流管理專業拿到碩士學位的張靜回到國內,在北京工作。

一次,她與父親在老家散步,意外地發現不少樹上掉落爛在地裡的山楂,這令張靜迷惑不已——自己從小便知道紅果是興隆縣的一大特色,為啥這些寧肯爛著也沒人去撿?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山楂收購價格太低,相較於摘果成本並不劃算。

紅彤彤的果子被棄在了地裡,她感到既可惜又無奈。張靜告訴記者,那時,她心裡就隱隱有了想法,想要嘗試通過自己所學,為家鄉的紅果開發出更大價值。

曾有數據顯示,興隆縣山楂種植面積與產量均位居全國縣級首位,山楂生產及加工收入佔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例高達33.8%。

這一顆顆紅果個頭嬌小,分量卻實實在在,它們是興隆縣不少果農的生計,因此,山楂的行情時刻牽動著鄉親們的心。

想要讓這顆紅果變成“致富果”,還得靠延伸產業鏈﹔想要挖掘出山楂更大的產品附加值,就得努力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若只是靠山楂果脯類產品彼此打“價格戰”,很難突破行業發展瓶頸。

2015年,承德瑞泰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注冊,張靜擔任總經理。一年后,她所在的公司作為理事長單位參與組建河北省山楂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其后,院士工作站和河北省山楂產業技術研究院也分別成立。張靜於是擁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技術研究院院長。

新的平台,吸引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尹偉倫,中國農科院博士生導師畢金鋒等多名知名林果專家,這為高附加值的山楂產品研發及落地轉化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葡萄籽精華特別有名,就是源於其中的原花青素。山楂中的原花青素含量與活性都比葡萄籽還要好,我們對於山楂原花青素的萃取實現了突破。”張靜說。

致富是場接力賽

每年秋天,山楂到了收獲季節,張靜都會密切關注開秤價的走勢。她會與農戶簽訂協議,明確規定以高於市場價10%—20%的價格收購山楂。以去年為例,山楂開秤價是1元錢,張靜兌現承諾,以1.2元的平均價收購山楂,農戶實現了實實在在的增收。

為了讓農戶能夠更好地規避風險,在瑞泰的2萬畝山楂種植園裡,張靜為參與園區種植的農戶免費提供栽培技術,避免因管理缺失造成果品減產。

與此同時,張靜已累積吸納1500余戶貧困戶入股,並建立扶貧車間,解決貧困戶的就業問題。截至目前,已累計返還貧困戶股金240余萬元,分紅達140余萬元。

“也有一些貧困戶拒絕了我們的本金返還,就踏實地把錢壓在這裡。”張靜說,這讓她感受到了信任,也有了更多堅持下去的后勁兒。

得益於技術突破,山楂產業也迎來新的發展。山楂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在參與包含山楂寡糖、酵素、多糖提取物對癌細胞抑制作用等在內的多項課題研究,也在進一步提取山楂中的膳食纖維。這從表皮到內核的價值,正在轉化為更多面向市場的高附加值產品。

去年5月,張靜榮獲“承德青年五四獎章”。31年前的5月4日,她的父親張學軍就因投身養殖業、帶領鄉親一起致富而在當年獲頒“河北省青年星火帶頭人”。

“頒發日期都是5月4日,前后相差整整31年。”張靜感慨地說。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以前,父親就是這麼做的,而現在,女兒拿過了接力棒。

“一切損失我們賠”

為了統一管理好山楂果樹,張靜採用了一種被稱為“落頭開心、矮化復壯”的修剪技術,即確定樹體高度后修剪去除樹體上部,並將樹枝拉平以增加樹體透光性。通過這種方式,整棵果樹的營養分布更均勻、營養度更好,結出的果子色澤與飽滿度都會得到大幅提高。

然而,這種修剪方式的缺點在於,第一年修剪時下手極“狠”,要將高處樹杈統統剪下,這令不少山楂種植戶不解。

“我們種了幾十年山楂,都種得挺好,你一來手起刀落都給我們剪下來了。憑啥信你!”

“我們要是減產了、賠錢了,這損失你們給賠償嗎?”

有的種植戶干脆將張靜和團隊成員攔在了地裡,不讓他們靠近山楂樹。“還有的說要去找政府告我們”,張靜苦笑說,“反正怎麼說的都有,推動‘落頭開心’的過程中就遇到了阻礙。”

在又一次被種植戶半路攔住、不讓修剪果樹的時候,張靜打定主意,再難也得把這扎根未來的技術推廣下去。“我對攔我們的鄉親說,‘您一定要相信我們,若是明年果樹減產了,一切損失我們來賠’!”

第二年,種植戶們懸著的心可算放下了。果樹的的確確長得比原來更好,山楂品相也更好,不但沒有減產,產量比之前還增長了不少。

一些頭一年不理解的果農主動找了過來,要跟張靜學習修剪技術。眼看著想要學習新技術的農戶越來越多,她由衷地覺得高興。張靜與當地科技局聯手,在家鄉組織技能培訓,想要多培養出一些農村實用型技能人才。

人才培養,也是她現在關注的重點。“當代青年願意從事農業的越來越少了,但在我們建設研究院、研發檢測中心的過程中也吸引了一批年輕人,他們慢慢覺得農業做好了也非常有意思。這些青年人是脫貧攻堅中的一股重要力量。”

有位果農在拿到分紅的錢后曾笑得合不攏嘴:“誰曾想種山楂還真致富了哩!”

“那可不!這紅彤彤的果子,真就是顆‘致富果’!”張靜說。

(本版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責編:史雅喬、勾雅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