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帶不走的醫療隊”帶走了貧困

——新疆塔縣鄉鎮衛生院健康扶貧的故事

本報記者  劉樂藝
2020年07月02日08: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2019年12月,阿不都哈力克·艾蓋西(左一)在宣傳傳染病預防。

  卡依木·達力(右)與村民進行家庭醫生簽約。

  努克力·達拉甫去往對病人進行隨訪的路上。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卡爾巴西大叔,這兩天感覺怎麼樣?”

  “卡依木大夫,來嘛來嘛,先坐下來再說。”

  6月14日晚,夜幕降臨,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以下簡稱“塔縣”)瓦恰鄉衛生院副院長卡依木·達力來到昆玉孜村73歲的貧困戶卡爾巴西·先比家中,回訪病情。一進門,卡爾巴西就迎了上來,兩人盤膝而坐,開始暢談。

  “卡爾巴西大叔,這次血壓數很正常,小藥箱裡降壓藥還有吧?”卡依木口中的小藥箱,是塔縣政府為每家每戶居民發放的,裡面有各種常備藥。說罷,卡依木收起血壓儀,熟練地打開了卡爾巴西家中的小藥箱,開始更替過期藥品,增補常備藥……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塔縣各級部門集中力量,深入推進健康扶貧力度。從拿藥怕花錢到治病全免費,從小病難出門到醫生走上門,同卡爾巴西一樣,生活在帕米爾高原的塔吉克族群眾都切身感受到健康扶貧春風的陣陣暖意。

  卡依木的電話成了當地農牧民的“120”

  放大地圖不難發現,塔縣所在的帕米爾高原東麓,恰好是天山、昆侖山、喜馬拉雅山等一眾山脈的交錯之處。縣境平均海拔4000多米,高寒缺氧、風沙強勁,雖有“雲端上的縣城”美譽,但過去一直都是集少、邊、窮於一體的深度貧困縣。疾病則是橫亙在塔縣脫貧攻堅道路上的最大障礙。

  身為土生土長的塔吉克族本地郎,卡依木一直懷有要為家鄉醫療衛生事業助力的心願。2016年,從新疆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后,他拒絕了許多家條件更為優渥的醫院拋出的“橄欖枝”,毅然決然地回到瓦恰鄉衛生院工作。

  牧民習慣游牧,從鄉衛生院到最遠的牧場,二三十公裡的山路,完全要靠雙腳,光在路上就要耗費將近10個小時的時間,有時甚至還要露宿野外。

  盡管基層醫療機構條件較為艱苦,但這難不倒卡依木治病救人的赤子之心。4年間,卡依木扑下身子,徒步走遍了瓦恰鄉所有自然村和冬夏牧場,看大病、做檢查、送新藥,鄉裡的家家戶戶都曾留有他的身影。“雖然基層工作條件有限,但能回家為鄉親們看病,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願。”卡依木說。

  2016年,帕米爾高原上響起了“脫貧攻堅沖鋒號”,塔縣黨委、政府正式向壓在幾代農牧民肩上的“看病難”問題宣戰。

  要想看好病,首先得能“看得上病”。走進瓦恰鄉衛生院大院,最吸引目光的,是緊靠在院牆下停著的一輛輛摩托車。“這可是不亞於呼吸機的寶貝啊!”去年,縣政府為保障困難群眾能及時就醫,特意為各鄉鎮衛生院醫生配備了一批摩托車代步。“有了這些寶貝,現在看病路上花費的時間能比原來少一半咧!”卡依木笑著說道。

  根據塔縣衛健委的統籌指導,2018年,卡依木帶領5名同事自行組建了一支“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與4個村子的貧困農牧民建立了契約服務關系。一旦有治療需要,病人隻需一通電話,團隊醫生便會隨叫隨到。

  也正是因為這一舉措,卡爾巴西的性命得以挽救。

  “卡依木醫生,你快過來看看吧,卡爾巴西的血壓又高了,但家裡沒有降壓藥了……”2018年12月的一天,已是晚上12點多,卡爾巴西老伴兒在電話裡傳來的消息,讓已經入睡的卡依木困意全無。

  “平時卡爾巴西家裡都會放些降壓藥以備不時之需的,但前一天降壓藥卻剛好用完了。”來不及多想,卡依木穿好衣服就往衛生院藥房跑,冒著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頂著寒風在夜裡深一腳淺一腳地走了2個小時,等趕到卡爾巴西家中時,卡依木的臉上已經被冷風刮得直冒“肉疙瘩”。

  顧不得暖手熱身,卡依木立即開始了急救工作,喂藥、吸氧、聽診,一步不落,最終卡爾巴西得以轉危為安。

  自那以后,卡依木便每周都要去卡爾巴西家中“上門服務”,不為別的,隻為保証有充足的降壓藥放在其家中。“感謝卡依木醫生,是他為我的生活帶來希望。”卡爾巴西眼含熱淚,拉著卡依木的手說道。

  “卡依木,我在縣醫院住院的報銷比例怎麼算?”“卡依木醫生,我們家庭小藥箱有些藥不夠了,你快來看看吧!”……很長一段時間,卡依木的電話變成了當地農牧民的“120”,凡事隻要打給他,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醫療問題。

  現在,為了做好健康精准扶貧,醫療惠民政策宣傳、傳染病防治知識講解都已成為卡依木的常規“宣傳課”。截至目前,他一個人就已經發放了3000多份健康扶貧宣傳單,幾乎覆蓋到瓦恰鄉的全部人口。

  “農村基層衛生工作艱苦卻光榮,扶貧工作的迫切性使我更深刻感受到自己肩負的職責與使命。作為一名醫務人員,給群眾看病是我為扶貧工作應盡的責任。”卡依木的話擲地有聲。

  努克力冒著生命危險帶去的藥品,成了農牧民心中的“聖物”

  在瓦恰鄉南側的馬爾洋鄉,一棟顯眼的二層小樓正坐落在鄉鎮中心。小樓內,一排排藥品、一套套醫療器械、一間間功能室……這個醫療條件豐富的小樓便是馬爾洋鄉去年新蓋的衛生院。

  “這幾個紅瓶藥都是預防上火和感冒的,是冬天的常用藥。”此時,48歲的馬爾洋鄉衛生院門診醫生努克力·達拉甫正在二樓會議室內為下轄村醫進行培訓指導。

  “我們鄉可以說是整個塔縣最艱苦、最偏遠的一個地方。”面對記者,努克力打開了話匣子。

  努克力告訴記者,馬爾洋鄉雖然僅下轄4個行政村,但卻個個偏遠難行。以最遠的皮勒村為例,皮勒村村委會距鄉政府所在地有60公裡。“那時山路多,沒車子,來鄉裡看病,都得找同村村民用擔架抬著,一趟路往往要走好幾個小時。”

  偏遠貧困的現實環境嚇退了一些醫生,但努克力這位塔吉克族漢子卻不為所動。為給農牧民看病,翻山渡水他都在所不惜。

  無論去哪個村子,幾十公裡的河道與山路都是努克力與同事們必須要面對的考驗。夏天的河道僅有部分裸露的河床可以落腳,河床上布滿了硌腳的小石子,稍有不慎就會跌落水中,冰冷的河水宛如針扎般刺痛肌膚。

  但這是最糟糕的嗎?當然不是。

  “最糟糕的還是遇到洪水淹路。”面對湍急的山洪,努克力隻得爬上半山腰,在隻能供一個人側身攀行的懸崖上挪步。“下面是湍急的洪水,頭頂上又隨時掉落碎石,過去很多醫生都曾在路上受過傷,甚至有的犧牲了生命。”努克力說。

  事實上,努克力冒著生命危險帶去的藥品,都是感冒藥、降壓藥等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常見藥。“那個時候,得了闌尾炎都有可能要人命。”努克力告訴記者,這些在我們眼中看似尋常的藥品,卻是許多農牧民心中的“聖物”。

  隨著健康扶貧工作的有序開展,帕米爾高原上的貧困農牧民看到了重獲新生的希望。互聯網接通了,慢性病患者在家就能溝通病情﹔柏油路修好了,醫生問診耗時大幅縮短……

  最讓努克力高興的,是馬爾洋鄉各轄村新建起的一個個標准化衛生室。針對高血壓、關節炎、心臟病等病痛的50多種常備藥擺放其中,B超、心電監測儀等醫療設備也均已配齊,如今遇到感冒發燒,農牧民不用出村就能得到妥善醫治。“我自己跋山涉水不怕,但是生病的農牧民在路上萬一遇到刮風下雨,病情肯定就加重了,設施如此齊全的衛生室對他們來說真的很必要。”

  但令努克力意想不到的是,醫療衛生條件的日新月異反而為他增添了一些新“煩惱”。雖然身為一名醫療“老兵”,對於互聯網辦公,努克力卻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新丁”。

  “之前,因為我漢語水平不好,用電腦開藥方,我都得找別人幫忙。但國家現在為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條件,我必須得努力跟得上形勢才行,隻有掌握現代化技術,我才能更好為病人服務。”通過一年持續不斷地練習,努克力的漢語與計算機水平現已突飛猛進。

  “這一切都要感謝我們的黨和國家”

  每次接受採訪前,塔縣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阿不都哈力克·艾蓋西都會主動將採訪時間約在中午或晚上的休息時間,他最常說的一句開場白是:“不好意思,劉記者,上(下)午我又去檢查下面衛生院(室)的工作情況了。”

  “為了啃下因病返貧、因病致貧這塊硬骨頭,我們現在必須再加把勁兒,現在工作累點根本不算什麼。”盡管阿不都哈力克語氣稍顯疲憊,但聽得出,這位塔吉克族漢子參與健康扶貧的精氣神卻一點兒沒鬆懈。

  如何爭取讓塔縣貧困群眾少生病、不生病?近兩年,阿不都哈力克一直在通過加大重點疾病防控力度、做好健康宣傳工作來尋找答案。

  “肺結核病人切忌隨地吐痰,想咳嗽的時候一定要用紙巾捂住嘴,千萬不能對著周圍人,否則會傳染的。”每次去各鄉衛生院做結核病教育宣傳工作,阿不都哈力克都會跟患者耐心地講解預防傳染需要注意的事項。

  若想真正守護好結核病防治的“最后一公裡”,定期開展結核病篩查必不可少。而根除結核病,關鍵在“療”“養”。

  “結核病不可怕,隻要到服藥點按時按量吃藥,兩個月后結核病就不再有傳染性了。”在達布達爾鄉衛生院,熱斯喀木村村民阿裡甫·巴吉邊聽醫生講解,邊連連點頭。他說,“自從被確診為肺結核后,我一直很擔心傳染給家人。自從來服藥點吃過幾次藥后,我的症狀越來越輕了,相信很快就能徹底痊愈!”

  根據阿不都哈力克介紹,除了在全縣12個鄉鎮設置集中服藥點,提供免費的結核病檢查與治療服務外,塔縣正全面推行“集中服藥+營養早餐”的新診療模式。自2019年至今,塔縣統一購置了多個消毒櫃、冷藏櫃與煮蛋鍋,共為33例肺結核患者免費提供營養早餐,發放營養餐費17075元。

  為加強村醫隊伍建設,夯實基層醫療衛生網底基礎。新疆衛健委結合實際需求,通過“定向招生、定向就業”方式,在2016至2018年間,定向為包括塔縣在內的多個貧困縣培養了262名村醫,並取得良好成效。

  “我們塔縣基層醫療機構的臨床能力一直都比較薄弱,人才短缺是最急需解決的問題。這種‘定向招生、定向就業’方式,不僅為當地解決了就業問題,還為我們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阿不都哈力克說道。

  2018年,塔縣就委托昌吉職業技術學院對50名孩子進行免費醫學生培養,去年這一培養人數又新增多至92個。

  對於這批孩子,阿不都哈力克一直滿懷期待。一有空閑,他就會跑去學校看望孩子們,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需求。“隨著他們的成長,我們塔縣基層醫療衛生實力一定能得到增強,這些孩子就是我們全面健康脫貧的希望。”阿不都哈力克對此深信不疑。

  塔縣的變化源於黨的健康扶貧政策,正如努克力醫生所說:“我一直在盡最大努力把村醫指導好。我經常給他們和農牧民講一講,現在相對於以前的變化,好讓他們知道究竟以前看病有多麼困難,現在的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這一切都要感謝我們的黨和國家。”

(責編:庄紅韜、王宇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