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特色產業加油干(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
吐遜江·肉孜(右一)到果園和貧困戶交流。 |
楊承新(左一)在調研脫貧攻堅補短板工作。 |
吉色方森(右)與昭覺縣住建局局長在商量三河村新村文旅產業發展。 |
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貧困地區呈現出新的發展局面。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產業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旅游扶貧等較快發展,貧困地區經濟活力和發展后勁明顯增強。
各地是如何發展特色產業的?記者採訪了3個未脫貧縣的干部。他們介紹了如何結合當地特點,培育種植業、光伏項目、文化旅游業等特色扶貧產業的做法和經驗。要千方百計把產業培育起來,給貧困老百姓栽好這棵搖錢樹。
——編 者
新疆喀什地區英吉沙縣副縣長吐遜江·肉孜講述:
打造“杏”福產業
前兩日,我到克孜勒鄉蘭干艾日克村走訪時,貧困戶斯迪克·熱依木激動地和我說:“科學管理就是不一樣,今年我家的杏子應該又能有個好收成!”
這裡是新疆喀什地區英吉沙縣,是新疆10個尚未摘帽的貧困縣之一,貧困程度深,脫貧任務艱巨。這裡有著400多年的杏樹種植歷史,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杏樹。
可是,以往村民們在種植杏樹時,不會花太多心思去照看,能收多少是多少。2017年,英吉沙杏感染了食心虫病,長虫的杏子連做干果都不行,村民們隻能眼睜睜看著杏子被一筐筐丟棄,近90%的英吉沙杏沒了收成。
2018年,自治區開始大力施行“推進南疆特色林果業提質增效、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借此契機,英吉沙縣圍“虫”而戰,通過生物誘殺、人工化防和飛防等方式全力做好病虫防治工作。同時,我們為農民提供肥水管理、採摘晾晒等方面的技術指導。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兩年虫災慢慢地消退了,2019年的杏子得到了豐產。
2020年,英吉沙縣投入4600余萬元用於9.3萬畝建檔立卡貧困戶果樹的補植補造、病虫害防治、增施有機肥、嫁接改優、修剪、技術服務等,預計實現果品商品率80%以上,農民增收10%以上。
杏子好,還要賣得出去。為了解決英吉沙鮮杏銷售難題,我們主動尋求支持,引進新疆果業集團和阿裡巴巴、聚劃算等電商平台,建立外銷網絡。2018年,我們開始上線售賣英吉沙杏。“觸網”第一年,20噸英吉沙鮮杏第一次走出新疆。由於鮮果品質勝過市面上的大部分杏子,一走出去,英吉沙杏頓時身價倍增。今年,又有多家客商陸續找上門來訂購英吉沙杏。
接下來,我們還要繼續引進多家杏產品深加工企業,將優質杏子制成杏干、杏皮、杏脯、杏仁以及杏仁油等系列產品,充分延長杏子的產業鏈,真正打造英吉沙縣各族群眾的“杏”福產業。
(本報記者 阿爾達克整理)
雲南麗江市委常委、寧蒗彝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楊承新講述:
點亮光伏之路
貧困村開展光伏扶貧有政策傾斜,我們寧蒗趕緊組織申報材料,82個未摘帽村,一個不少被納入光伏扶貧的范圍。
82個貧困村交通、光照條件不一。現場看完之后,我們決定建設集中式光伏電站:不光能加快建設工期、提高發電效益,從長遠看,還能有效降低運維成本,為下一步發展市場化光伏產業預留場地。最終,我們決定在交通、光照條件較好,場地較為寬闊的爛泥箐村和馬金子村建設兩個聯村電站。
項目於2019年11月5日開工建設,12月20日建成發電。得益於我們寧蒗得天獨厚的光照條件,加上南方電網雲南公司對我們的光電優先上網,項目運行以來,發電效益遠遠高於設計標准。運營4個月,已經獲得了350萬的收入。光伏電站產權歸82個村集體所有,全部收益也都用於82個未摘帽村的扶貧,一年一個村保底5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沒問題。
光伏電站收益形成的村集體收入怎麼花?我們也做了精心謀劃:必須通過勞動獲得收入,避免養懶漢。我們將資金作為村庄保潔員、水利管護員、道路維護員、護河員等公益性崗位補助,每個崗位補助400元,每個村20個名額,盡可能地覆蓋更多貧困家庭﹔各村的村庄保潔員、水利管護員往往都是為了照顧家庭,在村庄周圍就近務工的貧困群眾,多一份公益性崗位收入,就多了一份防止返貧的保障。
4月22日,我到爛泥菁鄉牦牛坪村委會紅星村民小組已經脫貧的貧困戶加巴邊哈家走訪,單單光伏發電公益性崗位補助他一年就有4800元收入。再加上養羊、種植馬鈴薯和外出務工,如今脫貧沒問題。
項目運行這段時間,光伏發電收益挺高,除了公益性崗位人員的工資性支出后,我們還會略有盈余,這部分錢咋分?我們決定繼續反哺貧困村,作為村內公共基礎設施維護的公共支出和臨時救助、小微獎勵。有了好政策,我們就充分用好,讓光伏照亮我們寧蒗小涼山的脫貧之路。
(本報記者 楊文明整理)
四川昭覺縣副縣長吉色方森講述:
捧好文旅飯碗
春日的昭覺縣,索瑪花開,到處是花的海洋。早上,我又來到尼地鄉,查看正在施工的谷克德文旅小鎮建設情況。鄉黨委書記陳勁鬆忙著給我介紹小鎮建設進展。如今,景區雁棲山庄已經具備接待條件,景區環線道路也已建設完工,文旅小鎮上的彝家新寨也將於6月底建成,23戶老鄉即將入住。
昭覺地理條件特殊,擁有谷克德國家濕地公園、鬆濤森林公園等自然風光和博什瓦黑岩畫、木撮乃姐石板墓群等歷史遺跡,同時又保留了完整的彝族傳統文化特色。根據這一條件,我們提出了“一核兩翼雙線多點”的旅游發展規劃戰略。即以縣城為核心,竹核溫泉、懸崖村等為東翼,博什瓦黑岩畫、洒拉地坡現代農業綜合體等為西翼,發展火把環線、彝族文化體驗線和火普村、三河村的新時代紅色文化旅游。
要發展文化旅游,當然得有資源支持。我們和州文旅投公司已進行了多次合作,像谷克德景區就是縣裡建設基礎設施,公司建設山庄賓館,然后收益分紅。有了公司的產業帶動,村民光在當地賣吃的就可以賺很多錢。“去年,有十幾戶群眾收入達到十幾萬”,聽到陳勁鬆的匯報,我感到很高興。
三河村發展得也不錯。現在,三河村脫貧攻堅實景博物館、村史館等已經建成,三河村舊址彝族傳統村寨及房屋修繕保護等已完成初步建設,一個反映彝區和脫貧攻堅今昔對比的村落博物館將展現在人們面前,極具震撼力。“現在我們一方面是可以發展民宿,另外,種下的油菜籽,六七月份就可以長起來,既能銷售,景色還特別美!”三河村第一書記李凱對我說。現在,村裡也成立了合作社,姑娘小伙們都可以在那務工增收,合作社也有利潤分成。
現在,我們正准備迎接五一假期。目前,懸崖村那裡已經接到了旅行社的合同,旅游大團將來到我們懸崖村游覽。最近這兩天,要接待雲南來的朱教授,讓他來指導三河村的舊建筑保護,還要請人來指導博什瓦黑岩畫的發展保護規劃,事兒可真不少。吃文旅這碗飯,我們就是得抓緊干!
(本報記者 王永戰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9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