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青龍縣推進易地搬遷工程 搬出山溝溝,增收門路多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一場小雪過后,寒風凜冽。
不過,對於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鎮龍潭村村民宋海來說,坐在樓房新家裡,“凜冽”二字隻能通過窗外嗖嗖的風聲感覺到。陽光透過巨大的落地窗洒進來,屋子裡暖得很。
今年過年,大伙沒怎麼走親訪友,宋海正在擺弄地上的年貨。“家裡備的年貨不少,這不年過了好幾天,還有這些!”宋海看著一堆肘子、雞大腿說,“哈哈,冰箱裡還有排骨,都塞不下了,買的螃蟹隻能擱窗台上!”
原先,宋海家在大山溝裡,一家人全指著幾畝薄田維持生計,錢不夠花,還需他和兒子打零工。2014年,宋海家被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那些年日子不好過!全家人擠在40多年的泥瓦房裡。一到冬天,四處漏風,躺在炕上凍得脊梁骨疼。”宋海回憶。
最讓他發愁的是就醫和孩子上學問題。“有一次,我大孫子生病,救護車到了離村口5公裡的山溝就進不來了,最后隻能靠人背出去。”因為住得偏僻,宋海家還得在孫子學校旁租房子,讓本就微薄的收入又多一份開支。
“全村455戶1275人,分散在22個溝溝岔岔中。村民生活不便。”龍潭村黨支部書記馮繼昌說,有些山溝裡隻有兩三戶人家,買個醬油需要跑十裡地﹔村干部走遍本村所有的山溝,至少要兩天時間。
近年來,青龍縣推進易地搬遷扶貧工程,搬遷人口1663戶6184人,涉及15個鄉鎮46個村,共建設34個集中安置小區。2018年,龍潭村29家貧困戶被納入易地搬遷范圍。當年5月,宋海家住進125平方米的新房。
搬進新家,能不能過上好日子,得看飯碗穩不穩。青龍縣通過發展扶貧產業、鄉村旅游,實施土地流轉、提供公益崗位等,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龍潭村組建了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吸收宋海一樣、尚有勞動能力的中老年人,能在家門口上班。
如今,“上下班”“掙工資”“分紅”成了宋海的口頭禪。
“我和老伴兒每年能有半年時間在食用菌棚內打工,我一天掙100元,她一天掙80元。”宋海高興地說,除去工資外,村裡還有光伏分紅。年前,宋海剛領了一筆錢,全家一年的分紅加起來有3600元。
“搬遷不影響種地,板栗去年賣了七八千元﹔兒子在市裡做木工,一年能掙四五萬﹔住在安置區,娃去鎮裡上學,校車就通到家門口。”說起現在的日子,宋海很滿意,“以前過年,給孫子10塊錢壓歲錢。今年,我給了孫子100塊!”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18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