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非遺——扶貧富民的“金鑰匙”

記者  柴逸扉
2020年01月13日07: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近年來,陝西省寧強縣以“公司+合作社+繡娘+產品回收”模式實施“巾幗脫貧行動”,組織繡娘生產羌繡並定期回收繡品,年產值800多萬元。圖為繡娘在交流羌繡技藝。
  吳天文攝(人民視覺)

文化和旅游部、國務院扶貧辦近日印發通知,支持各地特別是國家級貧困縣以傳統工藝為重點,依托各類非遺項目,設立一批特色鮮明、帶動作用明顯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幫助貧困人口學習傳統技藝,促進就業增收,鞏固脫貧成果。

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

通知明確,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應當依托一項或幾項覆蓋面廣、從業人員多、適於帶動就業、具有較好市場潛力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優先支持依托列入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的項目建設非遺工坊﹔有建設、運營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牽頭企業、合作社或帶頭人﹔有建設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必要場地和水電等基礎條件﹔能夠有效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低收入家庭參與就業,吸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的數量標准,按當地扶貧車間相關規定執行。

通知要求,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由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會同扶貧部門認定和管理,並報省級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備案。扶貧部門要將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納入脫貧攻堅項目庫,並錄入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系主任陳岸瑛認為,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要想做得有效果,有關部門應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選取適於帶動就業、有市場潛力的傳統工藝項目,根據項目特點和工作實際,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形成一個或幾個相對集中的傳統工藝生產培訓和交流展示空間。

“非遺+扶貧”成果顯著

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是非遺助力精准扶貧的重要舉措,成果十分顯著。

2018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國務院扶貧辦確定了第一批10個“非遺+扶貧”重點支持地區,支持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一年以來,非遺助力精准扶貧工作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積極響應,全國393個國家級貧困縣和150個省級貧困縣已開展非遺助力精准扶貧工作,全國共設立非遺工坊2310個,帶動46.38萬人參與就業,帶動2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在重慶石柱縣中益鄉,國家級非遺夏布“壹秋堂扶貧工坊”為當地百姓舉行夏布織造制品培訓,並在培訓結束后對成績優秀、能完成工作任務、制作產品精良的學員,採取招工、計件合作等多種方式,促進其就地就業增收,就業率達70%,人均每月增收500元至2500元。

同時,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認為,非遺扶貧增加手藝人的榮譽感、成就感,增強文化自信,能激發傳承的內生動力。“非遺扶貧能發揮脫貧攻堅中‘扶志’‘扶智’的作用。”

互聯網開拓營銷渠道

“非遺+扶貧”的工作能夠獲得成果,既需要有關部門、企業的組織培訓、生產,也離不開渠道的推廣。因此,許多地區選擇和互聯網結合,通過直播平台、短視頻形式向網友推介非遺產品,獲得了不錯的效果。

前不久,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與YY直播合作,積極探索“直播+非遺+電商”的運營模式。畢節織金蠟染合作社的苗族繡娘以直播的方式向全國各地網友們介紹織金蠟染、售賣蠟染非遺產品。在YY直播間裡,繡娘們與網友實時互動,向網友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織金蠟染、刺繡圖樣和作品。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織金蠟染非遺產品通過直播網上成功簽訂訂單10余萬元,總銷售額同比增加2倍。如今織金縣32個鄉鎮2000多名苗族繡娘,有望通過直播實現在家工作有收入的願望,有效帶動了織金更多的貧困人口就業和脫貧。“直播+非遺+電商”的新型扶貧方式,正在貴州織金流行起來。

此外,許多平台也專門推出非遺項目,像抖音宣布推出“非遺合伙人”計劃、YY開通了非遺專屬頻道,意在傳播非遺文化、為“非遺+扶貧”提供營銷渠道。

(責編:王瑤、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