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當年靠土豆度過艱難歲月,如今讓它成為脫貧擔當

山西嵐縣:“山藥蛋”變得“高大上”(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

記者  喬 棟
2020年01月09日09: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65歲的牛潤海開始沒琢磨明白一件事:過去種“山藥蛋”,那點收成刨去人工落不下啥,自己也種成了貧困戶﹔2016年,縣裡又號召種它,敢指著這玩意脫貧?

“山藥蛋”,也即土豆。山西呂梁人對土豆似“情有獨鐘”,三餐不離。嵐縣土豆更堪稱呂梁的代表,當地有“早晨煮蛋蛋(山藥蛋),中午蒸蛋蛋,晚上想吃個改樣飯,土豆切成兩瓣瓣”的順口溜。

小寒遇大雪,呂梁山成了林海雪原,在嵐縣王獅鄉石橋村,下午5時,一輪明月已迫不及待挂在山尖,偶爾幾聲犬吠,讓小村子顯得更加靜謐。

可村頭的惠珍合作社裡卻格外熱鬧,臨近過年又來了新訂單,牛潤海和社員們正忙著將土豆裝箱,臉上的汗順著皺紋淌,都顧不上抹把汗,合作社負責人王會珍又叫他去把儲藏窖裡的恆溫箱開關打開。

“瑞雪兆豐年,”牛潤海嘿嘿一笑,“種了17畝土豆,兩口子這一下收入了4萬多!”

和牛潤海之前的判斷相反,嵐縣土豆已成為脫貧的主導產業。用嵐縣縣委書記高奇英的話說:“嵐縣人靠土豆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如今它成了脫貧的擔當。”嵐縣54萬畝耕地裡,土豆種植面積達30萬畝。當地測算,農民的收入裡60%來自土豆銷售,脫貧前一年,僅土豆收入就帶動了2.1萬貧困戶人均增收2330元。

“產量要上來,得從根上做起。”離石橋村不遠的大賢村,藏著一家種薯研發生產基地。負責人李先錄是專家,端著一個口杯大小的培育罐,幾句話就把種薯的前世今生講清楚了:“這個培育罐裡的,就是土豆苗,六段切開,培養架上放一個月,再放到大棚裡進行無土栽培。出來的土豆,隻有棗大小,叫‘原原種’,屬於‘爺爺輩’的﹔再經一年培育,才是‘原種’,然后才有了‘孫子輩’的種薯。老百姓種出的商品薯,就是種薯再‘生’出來的。”

經過3年試驗,一個適配當地土壤氣候條件的馬鈴薯品種方能投入市場。現在嵐縣主流的5種種薯型號,個個都經過這道關。從2016年開始,當地整合涉農資金,用免費發放的形式,讓這5種種薯型號完成市場替代。

效果立竿見影。“10年前,畝產1000斤出頭,現在平均4000斤,試驗田裡6000多斤問題不大。”王會珍有著深刻體會,“產量高當然也離不開不間斷的培訓,社員們掌握了齊壟術、防虫術,還用上了大型機械。”

嵐縣2018年通過脫貧驗收,土豆作為主導產業功不可沒,可嵐縣仍想著把土豆“吃干榨盡”。每年7、8月份,來看土豆花的游客絡繹不絕,白茫茫一片花海,給這黃土地的夏天增添了別樣的色彩,也帶火了幾個土豆基地周邊的農家樂。扶貧列車開通后,機靈的店主看到哪天火車票銷售一空,就知道這天該多准備點食材了。

最近還有一檔子事“驚”到了牛潤海。

今年元旦王會珍帶他去吃了回“土豆宴”,蒸熟壓碎的土豆泥,上下捶打一番,竟成了又綿又軟的土豆糕,還有口感筋道的土豆面、土豆餃子、土豆醋……讓他一個種了大半輩子土豆的人“腦洞”大開:土豆還能這麼吃?豈不知,縣裡土豆全國推廣總部已經研制出了108道菜組成的“土豆宴”。

“山藥蛋”也能讓人吃出時髦味!增加了這個“高大上”的土豆宴后,嵐縣土豆完成了“種”“薯”“花”“宴”的產業鏈布局。牛潤海越說越開心,他雙手捂緊袖口,頭一偏,眉宇間有些得意:“我們合作社效益好,收購價格也高,和我歲數差不多的鄰村人也種土豆,收入差我一截哩!”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09日 04 版)

(責編:王瑤、杜燕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