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一碗螺螄粉串起一條致富鏈——柳州延長螺螄粉產業鏈,助推脫貧攻堅 

龐革平  李 斌
2019年12月27日09: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一碗粉,不僅做成了俏銷各地的“網紅”,還成了“農民脫貧致富的好幫手”。短短5年間,預包裝的廣西柳州螺螄粉,已從名不見經傳的地方美食,成長為年產值約60億元的大產業。廣西柳州還用工業化思維推動螺螄粉產業一二三次產業發展,帶動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螺螄殼裡做道場”,柳州用螺螄粉做出了一篇大文章。

借螺生財,鼓了農戶錢袋子

螺螄粉產業高速發展,對相關配料農產品需求量急劇增大。“作為螺螄粉產業的輔料,需要大量的酸筍、螺螄、酸豆角、木耳、腐竹等原材料,我們通過積極發展螺螄養殖及竹筍、豆角、木耳種植,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柳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曾和平說。

“種出來的豆角全部由白沙酸廠收購做酸豆角,價格低於行情時,還有保底收購。”柳州市魚峰區白沙鎮新安村村民陳啟福說。新安村是柳州螺螄粉產業核心示范區豆角基地,陳啟福種植了7畝豆角,畝純收入達到4000元,實現了脫貧。

在白沙酸廠的酸筍腌制區,數十個腌制酸筍的食用塑料桶裝得滿滿的。白沙酸廠總經理黃彥志說,酸廠採用山泉水和企業特有的“老酸水”即乳酸菌結合來腌制酸筍,味道很好。黃彥志是土生土長的當地農民,2016年投身螺螄粉原材料加工,“沒想到螺螄粉產業發展這麼快,我們的產品一直供不應求,今年產值超過1400萬元。”黃彥志說,為保証原料來源,白沙酸廠發展了6000多畝豆角基地,引進新品種種植了3000多畝竹筍,與農業專業合作社合作建立“扶貧車間”。“我們與裡雍鎮那六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採取提供種子、保底收購的方式合作,收購大量豆角。”

今年,該廠共收購了500多萬公斤豆角。在此帶動下,當地裡雍、白沙兩鎮12個村900余戶農民,包括建檔立卡戶300多戶,成為其原材料供應商。

以螺為媒,趟出脫貧新路子

柳州建起螺螄粉產業園,目前已入駐23家企業,每日生產需要米粉31噸、酸筍23噸、豆角18噸、腐竹10噸。大量的原材料都由上游提供。基於這一產業特性,柳州運用工業化思維,延長產業鏈,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柳南區太陽村鎮在螺螄粉龍頭企業帶動下,一個擁有種(養)、加工、生產、銷售的完整產業鏈的螺螄粉特色小鎮正在發展起來。“過去種10畝桉樹林5年才收入4萬元,現在依托螺螄粉小鎮建設,我種竹子賣竹筍,一畝地一年就有近3000元收入。”柳南區太陽村鎮村尾屯農戶楊培忠說,今年初他把家裡的桉樹林全都換種上了甜竹苗。

據統計,螺螄粉產業發展已帶動就業超過5萬人。依托螺螄粉產業發展,當地還走出了生態扶貧、旅游扶貧之路。

柳南區在太陽村鎮打造了“萬畝竹海”公園,吸引眾多游客前來休閑觀光。日前,柳南區舉辦螺螄粉小鎮文化節,舉辦音樂節、嗍螺大賽、百螺宴等活動,6萬多人參加。在三江、融水等地,通過種植竹林,竹林養雞、竹蓀種植、竹鼠養殖等林下經濟也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

高山清泉,適宜養螺,螺螄粉產業的“外溢效應”還惠及苗山侗寨的少數民族群眾。大苗山深處的融水苗族自治縣拱洞鄉積極引導農民在稻田套養田螺增收。“種稻養螺都有收益,還有政府的產業補助,我們信心更足了。”通過種稻養螺,拱洞鄉高武村村民韋腰科今年脫了貧。拱洞鄉經過3年發展,養螺面積今年已經突破6000畝,成立了6家養螺專業合作社,帶動2160戶農戶,其中1673戶貧困戶參與田螺養殖。

依螺發展,實現產業化發展

高質量的螺螄粉需要高質量的產業基地,柳州通過定標准、做品牌,引導螺螄粉企業與產業基地聯合,推動螺螄粉原材料標准化生產,改變柳州農村傳統的一家一戶生產模式。

“按照柳州市一天產銷170萬包螺螄粉計算,一天要消耗8萬公斤酸筍、80噸螺螄等原料。”柳州市委副書記、柳州螺螄粉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梁旭輝說,螺螄粉原材料需求量巨大,螺螄粉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確保原材料綠色、優質、安全,培育一批原材料的種養殖示范基地是必然選擇。

目前,柳州正推動酸筍、酸豆角、木耳等相關產業生產模式工業化、質量模式標准化、管理模式現代化。在螺螄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農民在參與螺螄粉工業發展的鏈條中收入有了持續保障,實現了穩定脫貧增收。通過產業基地建設,廣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等螺螄粉生產企業已將建立螺螄粉原料可追溯體系納入計劃。

“在農村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以農業現代化為支撐,通過規模化、產業化種養,實現農民穩定增收,讓農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梁旭輝說,柳州正在致力於將螺螄粉打造成為“雙百億”產業,即袋裝螺螄粉的產值超過100億元,原材料等附屬產業也要超過100億元。按照這個目標,柳州將加緊打造一批螺螄粉原材料基地,並以螺螄粉產業為示范引領,推動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責編:王瑤、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