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五個村,奮戰十六年,馮永成——把最美的時光獻給扶貧事業
(百姓影像)
馮永成(右)給村民送微型收割機。 |
10月8日下午,廣東省肇慶市43歲的扶貧干部馮永成在手機留下最后一條微信,永遠離開了他最牽挂的扶貧工作崗位。
幾個月來,馮永成一直在與病魔斗爭,但精神稍有好轉便與其他扶貧干部聊扶貧對接、指導貧困戶子女就業入學等。一條條手機信息串起來,就是他用青春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矢志不渝奮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動人壯歌。
重返扶貧一線,他對農民有一份特殊情感
馮永成出生於肇慶市廣寧縣一個小山村。1995年,他從肇慶農業學校畢業后,來到廣寧縣石咀鎮政府當農技員。2000年,他服從組織安排調入縣城,擔任扶貧干部,從事基層扶貧工作。2016年4月,已回城市機關工作3年的馮永成又一次回到了駐村扶貧工作崗位,擔任駐懷集縣梁村鎮鎮武村第一書記和駐大崗鎮扶貧駐村工作組組長。
廣寧縣石咀鎮水利站站長馮政遠曾與馮永成一起在基層工作了8年。他回憶說,馮永成對農民有一份特殊的情感,總說“我是農民的兒子”。大崗鎮大鐘村委20米開外的出租房,是馮永成生前與其他駐村干部一起生活、工作過的地方。二樓小房間內,隻有一張上下床、兩張單人床和一個簡易衣櫃。馮永成主動把兩張稍微寬鬆的單人床留給其他扶貧干部。睡房旁是小會議室,沒有辦公桌,牆上挂著脫貧攻堅工作示意圖,另一側是放滿貧困戶資料的櫃子。
扶貧十六載,如今,馮永成工作過的5個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鎮武村茂林修竹,青牆黛瓦,流水潺潺,成為肇慶建設新農村5個示范樣板村之一﹔大崗村等4個村共有183戶540名貧困群眾達到“八有”標准預脫貧,脫貧率達88.8%,整村脫貧指日可待。
扶志同時扶智,用知識照亮村民致富之路
在駐村扶貧過程中,馮永成手把手傳授村民種植知識,搞活產業扶貧,又注重扶志與扶智高度融合,在教育扶貧上開拓思路、精准發力。
白天,馮永成到田間地頭了解實情,到市場了解需求狀況﹔晚上,他翻開書本學習和研究土質情況,分析當地適合種植什麼農作物,幫貧困戶出謀劃策。大崗鎮生態優越,在發展種植業的同時能不能開發其他扶貧模式?2016年,馮永成和肇慶水務集團駐村扶貧工作組聯手建成了大鐘村浪美觀光旅游扶貧農場,今年農場預計實現15萬元收益,為貧困戶提供超過20個穩定就近就業崗位。
他幫扶的村裡已有41名貧困戶子女就讀中專和技工學校,繼續完成讀書成才之夢,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幫扶模式。鎮武村覃氏姐妹初中畢業后在父母的催促下外出打工。馮永成了解情況后,三番五次上門做她們父母的思想工作,還跑學校幫助辦理“0元入學”,推薦姐妹倆到廣寧衛生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就讀護士專業。覃氏姐妹的父親覃福興說:“現在兩個女兒已順利完成學業,在醫院從事護士工作,是馮書記讓我們一家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牢記黨員使命,把扶貧工作作為事業追求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馮永成自覺把扶貧工作當作自己應盡職責和事業追求。他生前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說:“黨組織培養了我,我必須隨時響應黨的號召。”
馮永成深入農戶,與村民們真心誠意“結對子”。“有時匆匆扒了幾口飯,他就往貧困戶家裡趕﹔有時候工作晚了,錯過飯點,他就在路邊大排檔吃個簡單快餐,又繼續入戶工作。”曾經與馮永成共事的駐村扶貧干部黎福江說,每逢刮風下雨,馮永成和同事們就往外跑,憂心百姓的農產品是否受災,村民是否安全。他的一言一行,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頭。懷集縣大崗鎮大鐘村干部孔令華說:“馮書記做事特別認真、有干勁,很多事都親力親為,不是在走訪貧困戶的路上,就是在考察扶貧產業的田頭。”
今年7月中旬,馮永成勞累成疾,被確診患上原發性肝癌。10月8日,馮永成與世長辭。春去秋來十六載,馮永成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了扶貧事業。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24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