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精氣神(中國道路中國夢·奮戰在基層一線(28))

劉葉陽
2019年12月24日09:5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用志氣消除思想上的惰性、用智慧填補能力上的不足,才能真正拔除窮根

2016年4月,我來到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馬鞍山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這個青山環繞的小山村,是多民族聚居村、生態文明村,也是革命老區村、重點貧困村。駐村工作以來,既感懷於這裡淳朴的民風,也深切感受到老百姓對我們寄予的厚望。真情實意投入到工作當中,持之以恆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才對得起腳下這方土地、不負眼前這些村民。

下鄉駐村,走訪群眾是一門基本功。在迅速掌握全村59戶133口貧困群眾的情況后,我按照致貧原因、年齡結構、勞動力類型、文化狀況等進行全面細致分類,組織開展座談交流,統一歸類、研判、謀劃、落實可行的舉措,努力做到因戶施策、精准扶貧。不僅如此,我們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鼓勵有一技之長的黨員與貧困戶一對一“結對子”,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事實証明,努力解決貧困群眾實際生活困難,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身邊,就能為脫貧致富鼓足干勁、打好基礎。

光解決生活困難還不夠,找到致富出路才能讓脫貧可持續。為此,我們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多管齊下。一方面,大力發展山葡萄產業和鄉村旅游業,實施“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動員村民種植葡萄、改良品種、提升產量,實現了33戶75人脫貧致富﹔另一方面,我們積極引導貧困戶與農家樂建立長期供銷關系,為貧困戶自家種植的蔬菜瓜果和飼養的雞鴨牛羊等農畜產品提供穩定的銷售渠道。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17年底,馬鞍山村徹底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變成了團結奮進、齊心致富的文明村,村民的幸福感穩步提升。

擺脫貧困,必須智隨志走、志以智強。“志智”雙扶,努力解決一些貧困群眾思想上的“等靠要”問題、觀念上的因循守舊問題、致富上的本領不足問題。基於這一思路,村裡從“物質扶貧”為主,逐漸轉為“物質扶貧”與“精神扶貧”並重。開辦“富民課堂”,為村民講解相關政策與技術解決實際問題﹔開展第一書記上黨課、科教惠農培訓、發布善行義舉榜、文化扶貧到戶等一系列活動,不斷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精氣神。

用志氣消除思想上的惰性、用智慧填補能力上的不足,才能真正拔除窮根。不斷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方能真正走上致富之路。當前,脫貧攻堅到了緊要關頭,我們將一如既往做好本職工作,與全村老百姓共同努力、共同奮斗,和全國人民一同步入全面小康社會。

(作者為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河南街道馬鞍山村第一書記,記者張棖整理)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24日 05 版)

(責編:王瑤、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