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聚齊心氣兒解難題——一個村庄改善村貌的蹲點觀察 

(第一落點·蹲點鄉村看治理)

記者  劉曉宇
2019年12月23日08: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治理前的爛泥溝。

治理后的荷花池。
  馬長健攝(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不足百米長的環村道,把官田村分成裡村、外村兩個部分。曾經,“你們裡村”“他們外村”的稱呼司空見慣,同宗同源同住一村,雙方村民卻像陌生人。

如今,村民們打開心結、聚齊心氣兒,村小學前多年“改不動”的爛泥溝裡種下了200多株荷花苗,紅蓮綻放,美不勝收。

“村小學前面那條爛泥溝,臭氣熏天,和咱們村現在的村容村貌太不搭了,該整整啦!”

“馬書記,你說得輕巧,那得‘裡村’‘外村’兩個村都同意出讓地皮才行,我看你呀,得費老大的勁也不一定成!”

這是兩年前的冬天,馬長健從福建省委老干部局來到寧德市壽寧縣鳳陽鎮官田村擔任第一書記時碰到的第一個“釘子”。到任第一天,他就在村裡轉了一圈,村小學前的那條爛泥溝很快就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決定,先拿這條爛泥溝下手。

不成想,村兩委會一開,議題一擺,馬長健就遭遇了反對的聲音,幾個反對意見聽下來,他心裡有了譜:歷史積怨導致村裡不團結,讓村黨支部工作屢屢碰壁。

“打開心結,相互信得過才行”

歷史上的官田村,是一個血緣關系緊密的村落,村民大部分姓繆。

但在村裡,有一條不足百米長的環村道,把官田村分割為裡村、外村兩個部分的自然村。

上世紀90年代,縣裡修路,征地補償不均的經濟糾紛,讓裡外村的區隔變得更加明顯,“你們裡村”“他們外村”,這樣的稱呼司空見慣,同宗同源同住一村,雙方卻像陌生人,甚至村黨支部的20多名黨員,因為分別居住在兩邊,支部開會都成了“老大難”。

問題擺在這兒,讓馬長健足足惆悵了3個月。

轉眼就到開春,“馬書記啊,婦女節要到了,按照傳統,咱們要給村裡婦女送慰問品,你去裡村,我去外村,咋樣?”村支書繆福官住在外村,一開口就給自己攬了個輕鬆差事。

“我去外村吧,外村我不太熟,我得去熟悉一下,你去裡村吧!”馬長健一眼看穿繆福官心裡的“小九九”。看著繆福官提著慰問品一步三回頭的遲疑,馬長健心裡有了妙計。

第二天,裡村熱鬧了:“奇怪,繆書記從來不來裡村的呀,這回咋這麼主動熱情……”

馬長健趁熱打鐵:“那是咱們繆書記專門去裡村的,村裡要團結,書記走在前嘛,繆書記是咱們的好榜樣!”一下子“繆福官送禮”成為了整個官田村的熱門話題。

第三天,馬長健召集村支部開會,果不其然全員到會,裡村黨員都主動跑到位於外村的支部會議室,“書記都上咱家門了,信得過咱,咱們來開個會是本分嘛!”

3天“組合拳”打下來,馬長健有了信心,“打開心結,相互信得過才行”,村民“心結”算是解開了第一個扣。

“村裡產業旺了,心也就齊了”

“咱們一個山地小村,種啥啥不行,在地裡刨食太難了!”也正因為地難種、錢難掙、人難留,大伙兒對於20多年前那區區幾百塊錢的征地補償耿耿於懷,心裡還是邁不過去那個坎兒。

“掙了大錢自然就不會計較小錢,心裡的坎兒要用產業來鋪平!村裡產業旺了,心也就齊了。”馬長健從去年一開春就一直往鎮裡跑,想為官田村爭取鎮裡剛剛推行的“我有一畝葡萄園”計劃。

鎮政府統籌資金,購買示范合作社已經有穩定收入的葡萄園30畝,再交給合作社托管,以每畝每年1萬元的收益分配給重點扶貧群體,實行托管扶貧新模式。經過馬長健三番五次游說,官田村順利成為第一批試點村,當年在征地補償中有異議的8戶貧困戶,順利拿到項目,擁有了自己的穩定收入,裡外村的爭議焦點不再那麼“顯眼”。

“每年都有上萬塊錢的分紅,那幾百塊錢征地補償算個啥!”村民繆長春在去年底拿到分紅后,分外高興。

也正是在去年底,官田村實現了村委會平穩換屆,新年剛過,又被評為福建省“鄉村振興試點村”。

“人心齊了,才有咱村的好環境”

轉眼又是一個開春,馬長健這回信心滿滿,又把爛泥溝整治的議題擺到了村兩委會上。

“現在咱村團結了,不就是一塊地皮嘛!我先簽字!”繆福貴是裡村的老黨員,也是爛泥溝中最大一塊地皮的承包人,會議剛開始,他的表態讓整個討論特別輕鬆。

第二天一早,繆福貴主動帶著馬長健,挨家挨戶了解爛泥溝地帶的土地租賃,不出所料,當聽說村委會要租地改建荷花池時,十幾戶村民都非常支持。一天跑下來,馬長健手上拿著的合約上就摁滿了村民的紅手印。

今年5月1日合約簽好,4日開始土地平整,8日到隔壁鄉“借”荷苗,到10日,200多株荷花苗已經在昔日的爛泥溝裡種下。7月,福建團省委聯合人民日報數字傳播有限公司共同組織了“人民牆繪”鄉村振興專項行動,還邀請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的師生來官田村幫忙裝點。這時節,荷花迅速生長延伸,已經覆蓋了大部分荷花池,一周后師生離開時,官田小學附近已經變得風景如畫,“蓮葉何田田”,映著牆繪圖畫,美不勝收,村民紛紛贊嘆:“人心齊了,才有咱村的好環境。”

官田村中心的荷花池紅蓮綻放,村民施樹芳正在池邊散步,碰上馬長健。

“村裡鴨圈兔欄也要開始整治,這一次用不了兩年啦,估計兩個月就成!”馬長健說起下一步的打算。

“馬書記去哪兒?裡村嗎?”施樹芳問。

“現在沒有裡村外村啦,我們都叫官田村!”馬長健說。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23日 04 版)

(責編:王瑤、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