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從村規民約看“善治”(一線探訪)

記者  朱  虹
2019年12月05日07: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初冬時節,記者走進天津市寶坻區爾王庄鎮馮家庄村。“全村無刑事、治安無案件,無火災、傷亡事故,無黃賭毒窩點,無信訪案件”,宣傳欄上一組組數據讓人眼前一亮。

幾年前,馮家庄村可不是這樣。土路土街、露天旱廁、垃圾亂堆、人心渙散。說起鄉村治理的“法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劉為頗有心得:“我們通過制定村規民約,建立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帶動村民致富,樹立文明新風。”

在村黨支部辦公室裡,記者看到了“農田保護規則”“土地使用規則”“村庄環境治理規定”“紅白喜事管理規定”等四項村規民約,下面還分列為50多個小條目,對農田保護、村內建房、紅白喜事等這些“關鍵小事”,都有著詳細的規定。

“最早是因為村裡出現了一些不好管、管不好的現象。比如一些村民為了農田澆水方便,破壞了水渠和田埂,一些村民建房佔道,還有鄰裡不睦、家庭不和等現象,就是因為沒有規矩,所以長期解決不了。”劉為說,為此村裡召開全體村民大會,聽取村民訴求,廣泛征求民意,制定了村規民約,用制度解決矛盾。

有了村規民約作保障,村民代表直接參與村裡工程招標、採購、建設過程﹔不能欺街佔道,村裡黨員干部帶頭執行,村民共同監督﹔成立紅白理事會,安排黨員干部挂職理事,取消辦事過程中繁冗的流程,減少村民紅白喜事的負擔,平均每戶可節省3000元左右。這些新舉措贏得了村民拍手稱贊,從此,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的文明新風深入人心。

鄉村治理的關鍵,在於能不能解決村民關心的難點問題。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從帶動村民集體致富入手,把目光瞄准了土地流轉。村裡低保戶石建新,妻子患有尿毒症,一家人日子艱難。他擔心土地流轉以后,自己又不能外出打工,一家人沒了進項。村委會成員輪流上門,掰開揉碎算經濟賬,石建新這才吃下顆定心丸。如今的石建新不僅有了土地租金,還給承包土地的種植大戶打工,年收入增加3萬多元。

此外,黨員干部帶頭,從公路周邊到河道堤壩,從房前屋后到各自院內,統一清理雜草堆、木頭、石頭等垃圾。村裡還給每家每戶配了垃圾箱,修建了26個垃圾池,每年開展最美庭院評比活動,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

不覺到了中午,走進馮家庄村日間照料中心,寬敞明亮的餐廳裡,21位老人吃得正香。劉為說,2017年,馮家庄村建成了日間照料中心,為村裡年滿70周歲的老人,每天提供一葷一素一湯的午餐,特殊情況還送餐上門。“一個人在家買菜做飯麻煩,做了也吃不完。這裡不僅味道好、安全,營養也豐富。”於連慶、牟芝英老兩口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有了這項便民措施,子女們都放心。劉為說,明年計劃將這項福利擴大覆蓋面,“年滿65周歲的老人都可以來用餐。”

村干部想干事了,村裡的事有人管,村裡的各項變化,村民看在眼裡,喜在心上。

《 人民日報 》( 2019年12月05日 19 版)

(責編:王瑤、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