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雲梯裡的幸福路——巴拉格宗筑路人的故事

(旅游扶貧故事①)

記者 何欣禹
2019年11月25日08:2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斯那定珠在香格裡拉大峽谷內修建的盤山公路
  新華社發

香巴拉佛塔
  來自網絡

在雲南香格裡拉大峽谷深處,有一個藏族村落名叫巴拉村。這個多少年來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地方,因為沒有公路,到香格裡拉市區隻能步行,最快也得走5天。

如今,出香格裡拉市區,下214國道,沿著S形柏油公路從斧鑿般的峽谷盤旋而上,拐繞52道彎后,方能抵達巴拉村。與巴拉村一同映入眼帘的,還有純淨的藍天和聖潔的雪山。這裡已成為香格裡拉大峽谷·巴拉格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將巴拉村美景送出深山的,正是這條蜿蜒35公裡的“挂壁天路”——由巴拉村人斯那定珠修建,令他耗盡所有積蓄。這條公路,不僅送出美麗的風景,還建立起封閉村落與外部世界的聯系,更為村民找到一條通往幸福的路。

路,是巴拉村人的命

巴拉格宗是藏語,意為“神仙居住的地方”。白雲掩映下的雪山若隱若現,湍急奔流的崗曲河宛如一條綠色的腰帶環繞在峽谷。從四川巴塘地區遷徙而來的巴拉村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這“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然而,“世外桃源”也意味著與世隔絕。不通電、不通路、沒有通訊……村民們幾乎沒有現金收入,想用點鹽巴、茶葉等生活必需品都十分困難。貧窮落后成了巴拉村的代名詞,男不好娶、女不好嫁。村民想走出深山,得靠上世紀70年代絕壁上修筑的一條人馬驛道,寬不到一米,稍有不慎就可能掉入滾滾奔騰的崗曲河。

斯那定珠第一次走出雪山峽谷,是9歲那年因燒紅的鐵條打中左眼,被父親帶去縣城看病。走了整整5天,才到達中甸縣城(現在的香格裡拉市)。不過,由於拖的時間太長,斯那定珠的左眼幾乎失明。但那也是他第一次看到大山外的世界。

五顏六色的燈光、在地上跑來跑去的汽車、用電的鋼磨、賣酥油茶的店鋪……村外的世界令斯那定珠的內心深深震撼,也使他萌生了改變家鄉貧困面貌的夢想。

“外面還有這樣精彩的世界,等我長大后,要麼走出去闖一闖,要麼跟父老鄉親們一起,想辦法修一條通到巴拉村的路,讓外面的車子開到我們巴拉村。”斯那定珠說。

這些夢想在斯那定珠心中生根發芽。13歲時,他懷揣父親籌來的35元錢,義無反顧地走出了巴拉村,開始外出闖蕩。從香格裡拉到昆明,再從昆明到廣州,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憑借誠信務實的處事方式,斯那定珠積累下幾千萬元資產,在迪慶州開了第一家五金機械門市部和火鍋店。

然而,貧困封閉的巴拉村卻一天天衰落。62、48、31、25……原本有60多戶人家的巴拉村最后隻剩下14戶。這牽動了斯那定珠的心。他一直記得兒時的那個夢想,“要讓村裡人過上和山外人一樣的生活。”

他下決心修出一條讓巴拉村人走出大山的路。

給鄉親們的潔白“哈達”

然而,當他回到家鄉表示要為巴拉村修路時,遭到了家人和村民的強烈反對。有人冷嘲熱諷,認為在懸崖峭壁上修路是天方夜譚、白日做夢﹔有人認為他想把大峽谷賣了搞水電開發,還有人因為修路要佔用自家土地而拒絕。一位憤怒的村民甚至將唾沫吐到他臉上。

“所有的事都很難,困難太多了。”回憶起當時修路的情況,斯那定珠感慨不已。村民不同意,隻能反復去溝通。“我把唾沫一抹,繼續說。佔用大家土地的,包括地上的庄稼和經濟作物,全都給予補償。好在后來,村民們都理解了。”

可要修通長35公裡,連接周邊4個藏族村落的“挂壁天路”,遠不止村民的同意就能完成。望著峭壁懸崖,斯那定珠請來的一批又一批設計者、工程隊都束手無策,連修路的價格都不詢問,掉頭就走。最初,斯那定珠隻好親自帶人勘測地形、設計施工路線。兩年時間,他風餐露宿,硬是規劃設計完成了公路上的43個急轉彎。

更大的困難還在后面,在絕壁上修路耗資巨大,斯那定珠的幾千萬元很快就被用完。為了保証資金投入,斯那定珠不顧家人反對,變賣了經營多年的餐館、五金店,抵押了房子、車子,跑遍了所有的銀行和信貸公司,借遍了所有的親戚朋友,隻為修成巴拉村通向外界的公路。

2004年9月,隨著一聲巨大的爆破聲響,從國道214通往巴拉村的盤山公路正式動工。

修修停停,停停修修,2008年1月1日,執著的斯那定珠終於在半山腰、溝壑間鑿出了這條“天路”,宛如山間的白色“哈達”。一條全長34.8公裡的10千伏輸變電線路也架了起來,路通了,電來了,電話也用上了,巴拉村村民的生活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公路變成致富路

1999年,在昆明世園會和西山龍門景區游覽的斯那定珠,萌生了回鄉發展旅游業的念頭,同年,他注冊了巴拉格宗生態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后來,路修通了,景區建設也逐步走上正軌,成了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把家鄉那一片人跡罕至的神聖淨土展示在世人面前,不僅可以作為旅游項目開發,還可以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斯那定珠說。

如今,村民和游客可以坐著車,一路直抵香格裡拉·巴拉格宗景區。位於滇川藏三角區域中心地帶的巴拉格宗景區,海拔較低,風景絕佳,素有“香格裡拉小江南”之稱。道路暢通后,景區的客流量也逐漸多了起來,“今年到年底能有20萬人,比前兩年多了不少。”斯那定珠說。這兩年,他不斷完善景區建設,提升景區服務,為游客提供高空滑索、徒步露營、峽谷漂流等旅游項目。

景區的開發也帶動了村民們脫貧。為了幫助村民,斯定那珠租了村裡閑置的土地發展生態農業,將景區工程分包給村民,景區道路維護按段承包給村民,還雇村民在景區工作……在他的幫助下,村民陸續遷至峽谷底的緩坡地帶,建起了新的藏式石頭房、水泥地籃球場,過上了幸福生活。山上的老房子則被整修復原,辦成游覽景點。斯那定珠自家三層的老房子,已經打造成為巴拉民居文化博物館,向游客展示著藏文化和藏族民俗。

不過,對於斯定那珠來說,他依然肩負重壓。因為修路,斯那定珠至今還欠著巨額債務。養護好千辛萬苦修成的路,維護景區運營,更需要大筆后續資金。不斷有人出高價請斯定那珠一同開發巴拉格宗的礦產資源、修建水電站,都被他毅然拒絕。在他心中,巴拉格宗神聖的一草一木、山川河流決不允許被污染,被破壞。

(責編:王瑤、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