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幫基本 扶重點 強能力

對口支援精准發力 三峽庫區發展再上台階

記者  蔣雲龍  常碧羅
2019年11月22日08: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上海市援建的萬州新田中學。
  資料圖片

河北省援建的豐都縣職教中心。
  資料圖片

廣西壯族自治區援建的長壽區實驗二小。
  資料圖片

廣東省援建的巫山博物館。
  資料圖片

 

四川省支持開州區“水韻厚壩”美麗鄉村建設。
  資料圖片

為支持三峽工程建設,1992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出了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的號召,從而拉開了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的序幕。

27年來,對口支援碩果累累。全國對口支援通過支持項目建設、交流技術、拓展市場、勞務合作、人員培訓、資金幫扶等多種途徑,全力支援三峽重慶庫區移民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

在重慶,一大批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落戶,一棟棟教學樓拔地而起,一條條寬闊大道蜿蜒盤旋。重慶聚焦“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總目標,探索出了一條“幫基本、扶重點、強能力”的對口支援路子。截至目前,全國各省區市累計對口支援三峽重慶庫區1800多億元,為三峽庫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助力。

——編 者 

  輸血造血並重

  產業發展添動力

百姓安穩致富,產業興旺是關鍵。多年來,為發展庫區經濟,各支援省區市堅持輸血與造血並重,大力支持庫區產業發展。

為提升重慶萬州區自我發展能力,上海市累計為萬州區無償提供資金1.37億元建設三峽移民就業基地,建成標准廠房23萬平方米﹔南京市實施產業援助,引入一批高新企業落戶﹔廈門市積極鼓勵和引導轄區企業到庫區投資興業,由廈門冠音泰公司投資興建的電子產業項目已實現產值近6億元,提供就業崗位400個。

在以盛產榨菜而聞名的涪陵,沿烏江行駛20多公裡,就是知名的化工城——白濤街道。浙江省對口支援涪陵,積極進行產業幫扶。9年前溫州市的華峰集團落戶涪陵,從生產高分子材料的原料己二酸,到生產高分子材料聚氨酯樹脂和氨綸,品種不斷豐富,實現基地化生產,有力推動了涪陵區新材料產業發展。隨著去年第三期工程建成投產,這家企業的己二酸年產能已經達到54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產基地。2020年預計實現產值200億元,利稅30億元。

此外,國盛基業集團在涪陵建設的12萬平方米現代商業綜合體和5萬平方米義烏模式專業市場,成為涪陵城區重要核心商圈。正凱集團年產120萬噸食品級PET高分子新材料項目預計在2020年春節前竣工投產,計劃總投資36億元,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20億元。源源不斷的“輸血”為涪陵區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產業扶持,不僅要“引進來”,還得“走出去”。近年來,重慶雲陽縣的產品在江蘇“賣得俏”,正得益於對口支援的助力。依托江蘇省的扶持政策,雲海藥業、萬力藥業、旭達藥業以及 “天生雲陽”農產品順利進入江蘇大市場,累計在江蘇省銷售價值約6億元的雲陽縣產品,並以每年近20%的速度快速增長。江蘇省內市場正在成為雲陽縣本地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尤其是中藥飲片及中成藥方面,江蘇省內市場佔雲陽縣銷售收入的1/3。通過扶持雲陽企業發展,有效帶動了雲陽縣中藥材種植等特色農業發展。

為實現重慶庫區高質量發展,打造庫區特色產業支撐,進一步加大對口支援合作力度,今年3月、7月、11月,重慶市水利局分別在南京、杭州、廣州等地,與有關省市聯合舉辦了3場庫區合作交流和文旅活動,集中部門之力、匯聚庫區特色,多方面展示宣傳庫區資源優勢,吸引外來投資興業。

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福建、江西、河南、廣東、廣西等地充分發揮商會、協會以及各類展覽、洽談會等活動的作用,突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特點,推動了廣泛參與、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區域合作互助體系建設。

  強化人才培訓

  提升庫區軟實力

對口支援,不僅要扶資,更要“扶智”,為庫區長遠發展提供智力支撐,留下人才資源。

柑橘是重慶市涪陵區的特色產業。如何讓柑橘的種植更科學,讓培育柑橘成為人人可學的技術,浙江省和涪陵區下了一番苦功夫。4名浙江省柑橘研究所專家來到涪陵,傳授柑橘種植、柑橘品種選擇技術,推介病虫害防治措施……

這只是眾多對口支援庫區人才就業培訓活動中的一個縮影。讓新技術、新方法、新理念在三峽庫區生根發芽,離不開對口資源平台的搭建和人才的培養。

上海市黃浦區公安分局道路交通大屏幕前,萬州區赴滬學習的交巡警支隊骨干成員聽取了高科技設備在交通管理的應用情況介紹。“干什麼交流什麼,缺什麼學習什麼”是這次學習的原則,上海對口支援工作開啟一種新模式。“學技術,更要學理念。”在上海,萬州區的交警們聽取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理念,了解城市道路交通組織等實施運行保障模式,學習情報指導勤務工作新機制。

人才的交流學習不僅停留在技術層面,理念、機制的革新也創造了不一樣的動力。72人次干部赴浙挂職鍛煉,295人次致富帶頭人培訓,是浙江省對口支援給出的成果之一。

2014至2018年,遼寧省支援奉節1000萬元培訓經費,組織1697人次赴遼寧參加黨政干部、文化、科技等培訓,2.4萬人次在奉節參加技能提升、產業扶持等培訓。每一個數據,滲透著支援地遼寧省和援建地奉節縣之間對於人才就業保障的努力。

上海市組織教育、醫療、農業科技、烹飪專家赴萬州開展醫療救助、學術講座、現場技術指導等活動﹔遼寧省支援奉節縣本地移民技能提升、產業扶持、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農村實用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工作﹔涪陵選送移民干部、教師赴杭州培訓﹔重慶市三峽庫區對口支援辦公室今年組織全市200多名基層干部到杭州、青島、昆明等地學習……

雲南省先后對武隆、石柱1200余名移民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吉林省連續15年舉辦巫溪縣干部和移民致富帶頭人培訓。福建省教育廳連續18年每年定向招收萬州庫區大學生20余名。

“對口支援不但給庫區帶來了資金、技術、品牌,而且通過各類人員和致富帶頭人培訓及遠程教育等多種形式,輸入了沿海省市先進技術、理念和經濟社會發展成功做法,為庫區注入了新的觀念、新的信息、新的機制。”重慶市水利局局長吳盛海說,這些使庫區群眾增長了技能知識,提高了增收致富能力,提升了庫區人力資源整體水平。

守護綠水青山

打好生態治理牌

船至三峽,兩岸峰巒挺秀,山色如黛﹔古樹青藤,繁生岩間。一幅壯觀瑰麗的畫卷在面前徐徐展開……守住一方碧水青山,生態建設成為三峽庫區的治理要門。

對口支援工作把庫區水污染防治作為重點,加強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場建設,實施了三峽庫區周邊綠化帶工程,建設環保生態體系,庫區生態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三峽庫區水質監測中心是廣東省對口支援巫山縣生態環境治理的成果之一。水質監測中心切實提高了庫區居民飲水安全工程水質檢測能力,統籌優化水質檢測資源配置,確保近12萬城區居民高品質生活。

河北省還重點支持豐都縣生物質能綜合利用、太陽能、省柴節煤灶等項目建設。

長江北岸,巫山曲尺鄉,每年6、7月,萬畝脆李進入挂果期,綠油油的果實壓彎枝頭。巫山培育起了特色富民產業,發展脆李讓家家戶戶都有增收的途徑。近年來,廣東省對口支援巫山曲尺鄉等地發展生態產業項目8個,援助資金上千萬元,生態和產業緊密結合,綠色經濟亮點頻出。

種植面積4.1萬畝,年產值6000萬元,600余名群眾就業……遼寧省寬甸縣紅豆杉加工企業落戶重慶市奉節縣,項目建成不僅綠化了荒山坡地,保持了生態涵養,更有利於當地村民就近務工,脫貧致富。

產業生態化,讓生態環境變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生態資源正在成為三峽庫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優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帷幕正在三峽大地緩緩拉開,青山綠水逐漸變成庫區人民的“金山銀山”。

  建設基礎設施

  三峽庫區大變樣

露天垃圾場不見了﹔山坪塘得到了整治,變成了清澈的人工湖﹔健身步道、涼亭、羽毛球場等基礎設施也配置完善。涪陵區雙溪安置移民小區裡的雙溪公園,環境越來越好,成了附近居民休閑的好去處。

2018年初,在浙江省的支援下,雙溪移民小區通過實施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滲漏山坪塘整治、雙溪公園基礎設施建設等綜合整治項目,大變了樣。

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完善是地區自我發展的基石,對口支援帶來的基礎設施改善為庫區以后的發展鋪好了“跑道”。

上海市將萬州區作為上海市黃浦區職工療養目的地,將滬萬航線加密到每天一班。寧波市連續兩年安排財政專項資金1500萬元對甬萬直航進行航線補貼,並將萬州確定為全市職工療養目的地之一。

在巫山新縣城,當地把最亮麗、最繁華的一條路命名為“廣東路”,用來表達巫山對廣東省人民無私援助的感謝。廣東省的援建還在當地創造了多個“第一”—第一部程控電話、第一條硬化公路、第一座通往鄉鎮的國家電網變電站、第一個工業園區……2019年8月16日,由廣東省援建機場連接道項目的巫山機場正式通航,巫山正在實現“水陸空鐵”綜合交通樞紐的夢想。

27年來,一大批重點交通建設項目在庫區相繼完成,學校、醫院、衛生院、圖書館、福利院、廣電中心、科技中心、培訓中心、市民廣場等一大批社會公益項目順利推進。

在上海市的援助之下,萬州上海中學迎來發展的春天,學校校容校貌煥然一新,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功能齊全的科技樓拔地而起。1.2萬平方米的塑膠運動場,2300平方米標准規范的學生食堂應需而生。教學樓窗明幾淨,每間教室均配有互聯網、多媒體、電子白板等先進教學設備﹔科技樓宏偉壯觀,實驗室、微機室、美術室、音樂室、圖書室、閱覽室、天象館等一應俱全,設施完備。辦學條件提升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節節攀升,萬州上海中學成為三峽庫區家喻戶曉的明星中學。從起初在校700多名學生到目前在校學生超過5000人,走出了一條在移民搬遷和上海市對口支援中完善壯大之路。

安徽省把移民小區綜合幫扶作為援建工作重點,嚴格將50%以上的援助資金用於改善庫區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條件。

“這些項目的建設有效改善了庫區基礎設施條件,完善了庫區公共服務功能,社會事業穩步提升。”重慶市水利局局長吳盛海介紹說,2014至2018年共實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1261個,投資超過10億元。

  推進精准扶貧

  百姓過上好日子

近年來,各對口支援省區市和各大城市黨委政府圍繞實現整體脫貧的總體目標,把支持脫貧攻堅放在對口支援工作的重要位置,在精准施策上出實招、在精准推進上下實功、在精准落地上見實效,有力地促進了三峽庫區脫貧攻堅的順利實施。

通過對口支援開展的移民鎮街農村道路、農村公共服務中心、人飲工程、特色產業扶持、移民小區基礎設施改造等項目建設,極大改善了移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移民群眾脫貧致富打下堅實基礎。

萬州區曾是國家級重點扶貧區,各對口支援省區市安排無償援助資金1.7億元,助推萬州脫貧攻堅,重點用於太安、長嶺、熊家、燕山等鄉鎮的精准扶貧工作,惠及貧困人口近5萬人。

山東、天津、四川等省區市優先安排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項目和資金,幫助引進企業投資農業扶貧項目,通過舉辦專門的扶貧展銷會、洽談會等活動,幫助庫區百姓致富。

廣東省精准幫扶、精准發力,對口支援巫山縣實施扶貧項目100余個,幫助700余貧困戶2000余名貧困人口完成易地扶貧搬遷﹔補助農村危舊房改造500余戶1862人,解決庫區群眾安全住房保障困難等問題。

2014至2018年,遼寧省援助資金1.38億元,對口支援奉節縣用於基礎設施項目、產業發展項目、移民小區幫扶項目44個(項)。比如,安排資金1300萬元打造奉節縣草堂社會福利院項目,該項目用地13.1畝,建筑面積8000平方米,供養貧困失能人員280人,實現貧困家庭失能人員“應養盡養”,可釋放貧困家庭勞動力400人以上,減少貧困家庭經濟負擔1000萬元以上,解決貧困家庭后顧之憂。

2018年,奉節縣貧困戶全面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一達標”,穩定鞏固128個貧困村、12.3萬人脫貧成果,實現7個貧困村銷號、2176戶7570名貧困人口脫貧,全縣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13.5%降至0.99%。通過對農業產業進行扶持,帶動了更多貧困群眾持續增收脫貧,為有效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探索了新路徑。

近年來,三峽重慶庫區的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均持續增長,生活質量逐步提高。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22日 14 版)

(責編:王瑤、初梓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