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縱深·中國經濟韌性在哪裡②

觸摸一個貧困縣的發展脈動

本報記者  徐元鋒
2019年07月09日08: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數據來源:交通運輸部、工信部、財政部、國家統計局和本報報道

  核心閱讀

  雲南省會澤縣是一個深度貧困縣。近年來,在財政的強力支持下,會澤縣的交通、網絡、教育等基礎設施大為改善,為會澤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通過對會澤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能直接推動經濟增長,還可以通過其規模效應、空間配置效應、結構效應與社會福利效應,為經濟發展增添強大韌性。 

  6月5日下午,段正永領記者爬上田壩鄉板坡村附近的一個小山坡。站在這裡,G85(銀川—昆明)和沾益—會澤兩條高速公路在眼前交會。白雲青山下,高聳的橋墩林立,高速出口匝道盤曲回旋。他興奮地指點介紹:“田壩鄉以前是交通死角,和昆明、曲靖、會澤‘三不靠’。這幾年高速路新開了3個出口,硬化道路村村通,即將動工的渝昆高鐵還在鄉裡設了站!”

  田壩鄉隸屬於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副鄉長段正永的“興奮勁”也屬於全會澤。這個地處烏蒙山集中連片貧困區的深度貧困縣,6年來貧困人口下降近30萬,貧困發生率從近48%下降到約15%。縣裡2018年財政支出同比增長三成多,其中87%用於民生。這些支出的相當一部分,來自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強力的財政支撐下,千年困苦的烏蒙山煥然一新,基礎設施大為改善,發展脈動強勁。記者日前走訪會澤,聽到許多激動人心的故事。

  打通交通動脈

  一路通百業興

  378個建制村全部完成公路硬化,還要硬化村組路2000多公裡

  范興元的家,在田壩鄉板坡村元門小組。他介紹,以前從板坡村到昆明、曲靖要4個小時,到會澤要3個小時,如今各自的時間都縮短了一半。2015年雲南南北大通道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在會澤境內不再腸梗阻,范興元家門口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2017年6月,滇中經濟圈環線沾益至會澤高速公路通連,結束了會澤至曲靖無高速公路的歷史,范興元又是直接受益者。

  范興元說,以前交通不便“三不靠”,村裡小伙子找對象都困難。村內道路是泥巴路,下雨時路上泥漿淹到腳脖子。賣菜的三輪車拉不出去,他就把家裡的兩頭黃牛套上,“牛拉三輪車”出村。村裡人看不到出路,紛紛外出務工。

  如今的元門小組,94戶人家基本都是新房。路通了,雞蛋有人上門收,搞種植養殖方便,外出務工的人又回來了。元門一個小組,有6家飯店小吃店,3家旅館,以前一個都沒有。村裡人建新房向高速路出口聚集,陸續來了二三十家。說起路通后的好處,范興元喜上眉梢:建房的水泥運費從100元一噸降到如今的60元﹔家長送學生上學從靠腳力到開摩托車和轎車﹔去會澤、昆明看個病,也不會在路上耽擱了……

  會澤縣交通局局長馬婭瓊是個“老交通”。她介紹,打通高速大動脈的同時,378個建制村全部完成公路硬化,兩年內還要硬化村組路2000多公裡,打通出行的“最后一公裡”。“會澤通用機場正在推進前期工作,渝昆高鐵也即將開工。100多萬人口的會澤縣,未來將形成集公路、高鐵、航空、水運一體的綜合交通網。”

  流量拉動市場

  網絡連接城鄉

  全縣有移動4G基站1000多個,網絡覆蓋所有行政村和絕大多數自然村

  記者趕往會澤縣娜姑鎮牛泥塘村,一個多小時山路,全程硬化路面,路過的村庄裝了太陽能路燈。轉過一個山包豁然開朗,眼前漫山遍野綠樹“白花”——走近才發現,這“白花”是石榴果套了紙袋。

  村主任徐國孟笑臉相迎,“這幾天正忙著請工套袋,一個男勞力一天120元,還管頓飯。”牛泥塘村916戶人家,曾有1/3是貧困戶。2014年開始大規模種植的3000畝軟籽石榴,如今成了脫貧致富“金果果”。不過挂果多了,徐國孟又擔心:價格每公斤4年降了4塊多,闖市場、打品牌迫在眉睫。

  路通了、水來了,石榴是娜姑鎮的主打產業,現有2.8萬畝,短期目標是發展到5萬畝。規模不斷長,關鍵看市場。鎮裡今年成立石榴協會抱團闖市場,但小散弱局面一時難改變,特別是農戶怎麼辦?牛泥塘駐村第一書記武建良出招:娜姑石榴亟須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會用微信賣石榴的,價格相對要高些。”與牛泥塘村挨著的發基卡村黨總支書記顏晶說:“流量也是石榴生產力。”顏晶是個90后,在昆明讀書工作過,玩起微信、抖音來都熟得很,他去年用微信賣出兩噸半石榴。

  顏晶說,最近幾年山村公路通了、4G信號強了、物流進來了,給賣石榴開辟了新空間。一次顏晶在昆明一家小館子吃飯,旁邊桌的陌生人竟然說認識他,原來是在直播上見過他。顏晶打開微信,給記者看天南地北的客戶:“手機上網越方便,年輕人返鄉創業就越多。”

  一旁會澤移動公司的崔明飛介紹:“全縣近5年移動公司的基礎網絡建設投資達3.3億元,有4G基站1000多個,網絡覆蓋了所有行政村和絕大多數自然村。”顏晶接話:“等5G開通,變化更不得了。”

  遷新居工作忙

  搬得出穩得住

  縣城拿出3000多畝土地,有兩萬多人從大山裡搬進新居

  4月18日剛在會澤爽身服飾有限公司入職培訓,鄒瓊妹5月就在“下蘭機”工序過手7000多件校服,月工資2000元。“照這個速度,3個月后工資能拿5000元”,連老板林清鬆也佩服鄒瓊妹進步快。

  鄒瓊妹是易地搬遷貧困戶,新家在會澤新城,老家在匡山鎮三家村。從三家村到縣城,翻山越嶺轉客車要兩個半小時,單程車費50多元。在老家,她家8口人擠在3間土牆房裡,靠種苞谷洋芋生活,“不敢想能住上新房”。5月26日,她家四口人住進了80平方米的新樓房,離上班的服裝廠走路不到5分鐘。

  烏蒙磅礡山大谷深,許多地方“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2018年借精准扶貧東風,縣城拿出3000多畝土地,計劃建設281棟樓,易地扶貧搬遷8萬多人。截至目前,有兩萬多人從大山裡搬進了縣城新居。

  會澤“新城辦”的解治龍介紹,新城總面積10平方公裡,總投資150億元。住進新房,鄒瓊妹家隻交了8000元。政府配好家具、電磁爐等,老百姓隻需挂個窗帘就能拎包入住。

  搬家前,鄒瓊妹聽說新城服裝廠招工,就借住在親戚家來學習。每天中午舍不得回家,在工廠吃免費午餐——因為過手一件服裝,鄒瓊妹就能多掙兩角錢。她說:“能苦能干,再大的壓力也不怕!”

  建新城既要“搬得出”,還要“穩得住”,縣裡想方設法解決新城居民就業:組織外出務工、招商引資、建扶貧車間等。福建老板林清鬆投資建服裝廠,會澤縣盡可能給出優惠政策:第一年免廠房租金,之后每平方米每年120元﹔吸納10個以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的,縣財政將為公司提供補助……

  硬件軟件齊全

  教育扶貧扶智

  5年間,新建校舍79萬平方米,2018年發放各類資助資金兩億多元

  雨后初霽,大海小學花紅柳綠一片生機。高官波是會澤縣大海鄉大海小學校長,這裡海拔3150米,是全曲靖海拔最高的學校。他說:“如今的校舍是最美麗的地方。”

  會澤縣今年將迎接義務教育均衡化國家驗收,涉及10個大類的指標,有軟件也有硬件。一年多前,記者曾到大海鄉採訪,對“艱苦條件辦高質量教育”的大海辦學精神印象深刻。大海小學剛對一棟三層的教師宿舍完成加固,綠化美化、教學設備等比一年前再上台階。

  高校長領著記者挨個參觀新辟出的舞蹈室、美術室,計算機室裡還新增了幾台電腦。“5月26日才裝好的,現在共有42台電腦,最大的班有40個學生,上課一人一台電腦。音樂室裡有兩架鋼琴,還有嶄新的架子鼓。”高校長說,“這些功能室以前在農村偏遠學校不可想象,如今城裡孩子有的,我們也有了。”

  5年時間,會澤投入17億多元,新建校舍79萬平方米,排除D級危房40多萬平方米。如今建立起7萬多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檔案,2018年發放各類資助資金兩億多元,確保學生不因貧失學。“窮縣富教育”,近5年來,會澤縣共有121名高考學生被北大、清華錄取,1萬余名學生被全國重點大學錄取。

  站在能抗8級地震的教學樓前,高官波說:“海拔高志氣也高,我們教育孩子要‘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9日 10 版)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