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四川大竹抓黨建壯大農村人才隊伍

能人回家鄉 致富有希望

本報記者  王明峰
2019年07月09日08:4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與其在外打工,不如回鄉種蔥。”這是四川大竹縣八渡鄉青南村“東北大蔥”種植大戶歐堪貴逢人便說的一句口頭禪。

  2016年,在重慶打工的歐堪貴,受到大竹縣“能人助村”計劃的感召,回到家鄉發展大蔥產業。3年過去,歐堪貴從以前的“打工仔”成長為農村致富帶頭人。“東北大蔥平均畝產7000公斤,按每公斤3.4元的統一收購價計算,每畝能為蔥農帶來純收入1.1萬余元。” 這一本“明白賬”算下來,大竹縣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人員加入“回鄉大軍”。

  地處川東深丘地帶的大竹縣是勞務輸出大縣,2018年全縣輸出農村富余勞動力36萬余人,實現勞務總收入約40億元。“農村的娃兒出去了就不想再回來,在外面打工賺了錢、買了房再把父母接過去”——人才資源的流失,成為很多農村共同面臨的發展困境。

  農村要發展,鄉村要振興,首先要留住人。近年來,大竹縣瞄准農民工群體,以在外流動黨組織、智力支鄉聯誼會為平台,以鄉情鄉愁為紐帶,著力把在外優秀農民工凝聚在黨組織的周圍,培養成“領頭雁”,走出了一條以人才引進帶動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發展的路子。

  “我以前從事的是化工行業,要說搞鄉村旅游,一不了解行情、二不清楚政策,空有回鄉創業的心願也是無處著力。”大竹縣廟壩鎮百泉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余永寬談起返鄉創業之初的種種顧慮,感慨萬千。

  從2013年開始,在廣東打工多年的余永寬回到家鄉,用6年時間把家鄉五桂村700余畝撂荒土地打造成一個集休閑度假、兒童游樂、競技比賽於一體的旅游景區。“大竹駐廣東流動黨員黨委的牽線搭橋,給了我回鄉投資創業的底氣和信心。”

  成立於2013年9月的大竹駐廣東流動黨員黨委,是全國第一個內地縣在廣東建立的流動黨員黨委。如今,大竹駐粵流動黨員黨委直接管理流動黨員192名、服務管理流動黨員2000余名,回引余永寬、唐俊炳等6位致富能人返鄉創業,創業項目流轉土地3000畝,投入資金達8000萬元。

  農民工返鄉,除了“引”還要“育”。在大竹縣楊通鄉陽光村,曾經的“白領女高管”唐小佩回鄉做“村干”的故事,在當地成為美談。

  2013年,在廣東擔任企業高管的唐小佩在“能人助村”計劃的引導下,放棄了優厚的待遇,和丈夫一起回到楊通鄉創辦了大竹縣太陽花農業專業合作社。

  憑借多年的企業管理經驗,唐小佩探索出“合作社+貧困戶+黨支部+產業”發展模式:“比如葡萄園的種植、管護全部由合作社負責,通過‘721’利益鏈接模式分紅,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各佔70%、20%、10%,降低了貧困戶的種養殖風險。”全村3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吸收入社,產業扶貧資金入股、流轉土地入股再加返聘務工,2016年,全村貧困戶人均增收2600元,陽光村成功摘掉“貧困帽”。

  唐小佩的付出得到了全體村民的認可。2016年12月,唐小佩當選陽光村黨支部書記,完成了從“致富帶頭人”到“發展領頭人”的轉變。

  “把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凝聚在黨組織周圍,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感,引導他們既完善壯大自己,又對家鄉發展作出貢獻,從而匯聚起推動鄉村振興的磅礡力量。”達州市政協副主席、大竹縣縣委書記何洪波說。2016年至今,大竹縣已吸納558名優秀農民工進入村“兩委”班子,其中91人擔任村黨組織書記,117人擔任村委會主任,一大批“能人村官”充實到了鄉村振興的第一線。同時,吸引更多的人才助力家鄉發展,成為“能人村官”們義不容辭的職責,“能人助村”催生了“裂變效應”,越來越多的大竹籍農民工正加入到回鄉創業、發展家鄉、振興家鄉的隊伍中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9日 11 版)

(責編:杜燕飛、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