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全州:“好風景”變成“好錢景”
全州縣井源生態農庄 |
盛夏時節,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的兩河鎮魯水村,昔日紅軍血染過的這片紅土地上,如今桃李挂滿枝頭,芳香四溢,生態農業觀光園裡,游人如織。村子旁的水果批發市場停滿了南來北往的長途貨車。“我們一家現在都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門口靠發展生態農業觀光就能發家致富了。”村民廖大爺興奮地對筆者說。
全州縣地處湘桂走廊,灌江、湘江、萬鄉河流經全縣,圍繞“生態全州、綠色發展”,逐步建立起“發展全域旅游帶動脫貧致富、發展鄉村旅游助力精准脫貧”的旅游扶貧模式,讓家門口的“好風景”變成脫貧路上的“好錢景”,加大綠色資源開發利用力度,培育銷路好的綠色產品,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龍井村風景如畫,有“桂北九寨溝”之美譽。“旅游扶貧”讓該村很多貧困戶脫貧致富。“我們老家不僅有豐富的紅色歷史遺跡,還有良好的生態資源,我在家門口就能創收。”龍井村一家農戶發展餐飲業,一年能掙20多萬元。在龍井村靠吃“旅游飯”脫貧致富的不止這一家,有10余戶貧困戶從事旅游業,人均年收入萬元以上。綠色發展讓旅游扶貧走向前台,原來的農戶變成了旅游經營戶,農家院變成農家樂。目前,龍井村周邊的種植業、養殖業、農家山庄、餐飲旅店業、小商品零售業等業態發展迅猛,實現了旅游發展和脫貧攻堅的深度融合。
全州還打造集愛國主義教育、廉政教育、瞻仰憑吊、文化研究等於一體的經典紅色旅游區,吸收貧困戶到相應經營主體就業。利用紅色景點輻射帶動效應,把特色產業有機地貫穿於整個旅游路線,打造了荷塘採蓮、重走紅軍路等特色景點。許多農戶紛紛在旅游路線上展示和出售自己的農家特產,如富硒有機大米、金槐、醋血鴨、禾花魚等,增加貧困戶就業機會。大碧頭村村民賓澤藝說:“我們當地群眾通過發展旅游業,全村14平方米左右的房租每月就達500元。”
全州去年共接待旅游總人次364萬,同比增長296.17%,實現旅游總收入30.7534億元,同比增長237.6%。近3年來,該縣依托旅游或相關產業實現了49個貧困村,8338戶29643人脫貧摘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