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鄉親們奔向致富路(我和我的祖國)

謝東陽
2019年05月31日08: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南粵高州,浮山嶺秀,鑒江水美,曾被贊美為“山如簪碧玉,水似帶青羅”。然而,這裡也曾被人形容為窮山惡水。老輩說,都怪這地理環境:八山一水一分田。這“一分田”,怎麼養活全縣近200萬人口?那時候,鄉民們簡陋的餐桌上,經常是一大鍋稀粥水,旁邊放著一盤煮番薯。

  1978年以后,改革開放的春風吹綠高州的山山水水。包產到戶讓山區人們的干勁來了,糧食增產,牲畜增加。在縣委修路架橋的部署下,鄉親們群策群力,把村路和鄉道連通,平坦開闊的土路熱鬧起來。卡車把肥料等農資運進村庄,鄉親們把糧食山貨、土特產運進城裡。

  農村的變化越來越大,窮親戚的日子逐漸好起來。但家鄉的面貌,依然是土房子和不多的磚房子。

  有一天,父親對我說:“你的幾個叔叔,他們都還很窮。我們一家都是領固定工資的,有什麼辦法能幫助他們呢?”

  我想起一位廣州的朋友曾介紹說,現在的人們喜歡吃水果,種果樹能致富。我靈機一動,就跟身為熱帶林木專家的父親商量,“老家有一個荔枝貢園,我們可以動員叔叔們種荔枝啊!”

  父親高興地點頭:“可以試試。掙錢了也能幫他們改善生活。”

  於是,我們和老家的親戚搞起了水果種植“合作社”:在老家承包了一塊寸草不生的坡地,父親出技術,我和妹妹出資金,兩個叔叔出勞力。我們共同努力致富的日子開始了。

  父親從保水保土採光的科學角度規劃,把拖拉機開來,開始動工。經歷了艱辛的努力,兩年之后,幾千棵荔枝樹挂果了!當年就賣了幾萬塊錢。這在當時“萬元戶”稀缺的高州縣,引起不小的轟動。高州縣委干部到我們這個荔枝園參觀調研。根據高州氣候復雜多樣的特點,縣裡集中辦起幾個樣板荔枝園,動員百姓種植荔枝、龍眼、香蕉等嶺南傳統果樹。

  后來,山嶺間修建起蜿蜒的公路,眾多科技站也遍布村村寨寨,在科技人員的指導下,這裡的水果、水稻連年增產。昔日的荒山變成了一座座花果山。

  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高州人體會很深,格外珍視。他們靠山惜山用山,通過多年勤奮耕耘,把祖輩痛恨的“窮山”變成了果香濃郁的“金山銀山”,把“惡水”改造成果品外運的“黃金水道”,荒山成了“搖錢樹”和“聚寶盤”。鄉親們因栽種荔枝、龍眼等特色果樹而致富,陸續蓋起了漂亮的小樓,替代了早年的泥磚房、火磚屋。

  如今的高州,果香飄萬裡。特別是水果成熟季節,荔枝樹下,龍眼園裡,滿是採摘游客的歡聲笑語﹔鄉間路上車水馬龍,裝運新鮮荔枝的集裝箱車絡繹不絕,運往各地。

  站在高州山嶺的觀荔亭上,我想起當地干部曾對我說過的一句話:“用不了多久,這看不到邊的荔枝山,就是農民的金山!”是啊,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創業,高州已經以荔枝之鄉、水果強市而聞名中外!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高州年產超過200萬噸的荔枝、龍眼、香蕉,遠銷國外。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31日 07 版)

(責編:張玫、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