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創建綠色小水電站,保障生態流量

把河水還給河道(美麗中國)

本報記者  王  浩
2019年05月29日08:3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保障河流生態流量,是目前全國正在開展的創建綠色小水電站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越來越多的小水電站正在裝上生態流量監控設施,放了多少水、是否達到要求,一目了然。同時,小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管也納入了河長制湖長制等考核體系。

  經過生態改造,小水電站提高了水能資源利用效率,河流生態也得到有效修復。

       

  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的螞蟥溝電站,位於青衣江的上游位置。不久前,這座水電站收到了一張兩萬元的罰單,被罰的原因是:生態流量下泄不足。

  原來,根據今年頒布實施的《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水電站應當按照批准的取水許可規定條件泄放最小下泄流量。3月初,寶興縣水利局通過監測系統發現,該電站的瞬時流量未達到生態流量下泄規定量,相關部門遂對其進行了行政處罰,目前已經整改到位。

  螞蟥溝電站收到的這筆生態流量罰單,是目前全國創建綠色小水電站、保障生態流量工作的一個縮影。

  生態流量是綠色小水電站的重要指標

  小水電站生態流量是指為保障河湖基本生態用水需求,小水電站閘壩下泄的流量。

  目前全國正在進行的創建綠色小水電站工作中,保障生態流量可以說是“牛鼻子”。截至目前,全國成功創建了165座綠色小水電站。不過,據水利部門統計,目前落實生態流量的農村水電站還不到全國電站總數的40%,能夠承擔灌溉、供水、景觀、生態等綜合利用功能的小水電站明顯偏少。

  “小水電站生態流量保障不夠,既有歷史成因,也有管理問題。”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副司長邢援越說,在電力短缺時期,很多地方為了解決無電、缺電問題,把發展小水電作為滿足電力需求的重要途徑。當時,對發電能力和節省投資比較看重,對河流生態重視不足,造成了小水電站建設標准較低。

  從管理上看,盡管環保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完善,但仍有部分地區環保意識薄弱,對生態環境保護認識不到位,存在“重開發、輕保護”的問題,片面追求投資效益。

  “難以保障河道基本生態用水需要,這是農村水電最突出的短板。集中表現在小水電站沒有核定生態流量,沒有單獨生態流量泄放設施,比如大壩放水設施、生態機組等,也沒有開展生態流量監測。”邢援越說。

  當前,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水電行業共識。針對一些地方農村水電開發影響生態的情況,水利部提出“有限、有序、有償”開發農村水能資源,完成了3200多條中小河流水能資源開發規劃修編,以河流為單元,開展電站增效擴容改造和河流生態修復,在全國實施綠色小水電站創建,其中生態流量是重要指標。綠色小水電站創建工作啟動以來,在生態改善、惠及民生、標准化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補齊生態流量泄放的工程短板

  站在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九峰水電站的攔水壩上,一頭,壩上水庫波光粼粼,與遠處的疊翠群峰相接相融。另一頭,壩下生態機組泄放的河水汩汩流出,為下游6個村子村民的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保障。

  九峰水電站是全國首批綠色小水電站之一。生態機組下游尾水河道安裝了自動流量監測裝置,保障厚大溪清水長流。

  為保障小水電站生態流量,全國各地積極探索。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對部分電站加裝生態流量監控設施,實施遠程監控。重慶市綦江區扶歡河5座老舊水電站增設生態流量泄放設施、保水涵水設施,增加生態濕地和親水平台,修復減脫水河段1060米。

  “補齊生態流量泄放的工程短板,要從兩方面入手。”邢援越介紹,一方面要讓“水能放得出”,改造引水、泄洪等設施,安裝生態機組,增設壩閘下放水設施。

  2016年水利部聯合財政部,啟動了“十三五”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目標是以河流為單元,通過實施河流生態修復和電站增效擴容改造,促進小水電綠色升級。其中涉及浙江等2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300多條河流,生態改造項目近2000個,修復減脫水河道3000多公裡。

  另一方面,要精准監控“放了多少水”。安裝流速儀、流量計等監測儀器,准確反映生態流量泄放情況,為生態流量監管提供准確依據。在湖北省,自然保護區、生態敏感區、重點流域內的小水電站都要安裝生態流量監控設備。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已下達中央財政獎勵資金40.5億元,370多條河流、1191個生態改造項目已完成改造,累計修復減脫水河段1830公裡。經過改造,小水電站提高了水能資源利用效率,基本消除了安全隱患,河流生態得到有效修復。

  核定生態流量,要因地、因河、因站精准施策

  在補齊工程短板的同時,更要加強監管,確保小水電生態流量泄放真正落地。

  “在生態流量核定上,一定要因地、因河、因站精准施策,防止一刀切。”邢援越介紹,根據河湖生態環境需水技術規范、水電工程生態流量計算規范、水電水利建設項目河道生態用水環境影響評價指南等技術規范,綜合考慮河流特性、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重點考慮下游河道水生生態、水環境質量、濕地補水、景觀維持等基本用水要求,科學確定小水電站生態流量。

  目前,已有浙江、福建、四川、甘肅等10個省份出台文件,對生態流量核定、泄放措施和監督管理做出明確規定。

  “農村小水電站多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生態改造成本較高,各地可通過制度創新,解決‘錢從哪來’的問題。”邢援越說,比如對實施生態改造、調整運行方式、落實生態需水而造成經濟損失的小水電站,考慮給予合理補償和政策優惠,激發小水電站業主改造的積極性。

  福建省率先出台生態電價管理辦法,建立生態流量監管平台,安裝監控裝置實時在線監控,獎懲結合促使小水電站業主自覺落實生態流量。對最小生態下泄流量監控數據完整率和達標率達90%(含)以上的改造類水電站,上網電價每千瓦時加價2分錢,限制類水電站加價3分錢。

  此外,水利部要求將農村小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管納入河長制湖長制、水資源管理等工作內容和考核體系,嚴格監督檢查,定期考核獎懲。採取明察和暗訪相結合方式,日常監管和專項監督並重,加強跟蹤檢查和督促指導。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表示,對進展緩慢、問題突出的,要挂牌督辦、限期完成﹔對責任不落實、監管不到位、敷衍塞責、弄虛作假的,要通報批評、公開約談﹔對情節嚴重的要嚴肅追責問責。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29日 14 版)

(責編:張玫、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