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雲南臨滄萬名干部假期回鄉參與村寨規劃

將鄉愁融入家鄉建設(聚焦鄉村治理)

本報記者  徐元鋒
2019年05月28日08:4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把加強規劃管理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作。雲南臨滄去年12月起實施萬名干部參與家鄉規劃建設行動,請農村走出去的臨滄籍市內公職人員,利用節假日回老家,和鄉親們一起謀劃發展,讓鄉村振興規劃先行。

  

  自從有了規劃圖,趙國華眼裡的正氣塘有了新希望:登高望去,哪是染飯花景區,哪是中草藥種植區,哪是古茶驛道旅游區,他指點起來頗有自信。正氣塘村小組屬於雲南省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庫鎮那賽村,地處西南邊境臨滄市,趙國華是小組長。今年5月初,正氣塘村小組首個村寨規劃由村民大會表決通過,尋常村落一下子有了新前景,這是臨滄市干部回鄉行動的一個縮影。

  臨滄市去年12月起實施萬名干部參與家鄉規劃建設行動,截至目前,全市2.6萬多名干部參與其中,村村寨寨累計召開規劃小組會議過萬次。這些從農村走出來的臨滄籍市內公職人員,利用休息時間與老家的鄉親們一起做出一份份有特色、能實施的發展藍圖。

  鄉愁不隻在夢裡

  幫村子理清家底、理明思路、理順關系,回鄉干部得到鍛煉

  干部回鄉行動啟動時,李本菊還在鳳慶縣雪山鎮督導脫貧攻堅。她是臨滄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土生土長的正氣塘人。1月23日周末安排完手頭工作,她驅車四個多小時返回老家,作為牽頭人接手正氣塘村庄規劃。四個月,回村18次,召開規劃小組和村干部會12次,僅規劃圖就七易其稿。

  臨滄市有6511個小組需要規劃,按專業規劃每個村三四萬元計算,耗資不菲,地方難以負擔。臨滄市副市長趙子杰說,如果請專業規劃設計院來做,往往還水土不服落地難,且容易造成千村一面。臨滄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李紅文認為,村裡走出去的干部有責任感、有見識,回鄉行動是對干部一次大規模考試和鍛煉,也是讓村民做村庄主人的探索實踐。

  1月21日,臨滄市召開專門培訓會議,對回鄉干部講解村庄規劃的思路、內容、方法、審批和時間步驟等,要求回鄉干部牽頭成立規劃小組,根據實地踏勘情況和村民商量提出方案,須合乎生態環境保護紅線、基本農田保護線、林業生態紅線、區域交通控制線、水源保護等,形成“兩圖一書一表一民約”(即:自然村村域規劃圖、自然村村庄規劃圖、規劃說明書、規劃項目統計表、村規民約)。成果經有關部門審核合理后,再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表決。

  雲縣的老許村楊家小組地處冷涼山區,群眾收入主要靠外出務工,在臨滄市紀委工作的楊天強成了牽頭人。他認為回鄉行動有三重意義:資源家底理清了,振興思路理明了,村民關系理順了。楊家小組的規劃做下來隻花了三四千元,是幾個公職人員自掏腰包湊的,把村庄排污、停車場、改造低效茶園、農村公墓等都囊括其中。楊天強說:“離開家鄉多年,如今鄉愁不隻在夢裡,還注入到了規劃圖裡。”

  目前,臨滄市已成立三級工作領導小組90個,設立規劃咨詢服務站90個,確定6511名公職人員為自然村規劃牽頭人,20余萬人次的群眾參與其中,6200多個自然村完成村民表決。1333個沒有在外公職人員的自然村,也通過縣級統籌有了“兜底規劃”。

  規劃不光靠紙筆

  人入村、心入戶、足入點、情入圖,給全村帶來現代理念

  回鄉干部雖然有見識有夙願,但畢竟離家多年。為完成這個任務,李本菊和規劃組成員走遍了村裡的古驛道、古戰場和古茶園,聽了許多傳說故事。在她看來,干部回鄉做好一份規劃需要“四入”:人入村、心入戶、足入點、情入圖,通過家家戶戶走訪調研,再用腳步丈量踏勘,規劃圖才能帶感情又不失理性。

  雙江沙河鄉的那京村是個傣族村落,依山傍水物阜民豐,在永德縣亞練鄉工作的肖雲祥成為規劃牽頭人后沒少往老家跑。肖雲祥從上小學就開始住校,工作后一年隻回家兩三次,但一直在鄉村工作,對基層情況熟。他說:“做好規劃需要商量著來,做村民自己的規劃。”

  規劃小組成員包括回鄉干部、村干部、鄉村振興理事會成員,肖雲祥用“加減乘除”法形容小組工作: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做加法﹔實地踏勘論証做減法﹔把規劃融入縣鄉的發展規劃做乘法﹔通過規劃調整村民利益做除法。他還找來相關政策法規,利用前期新農村建設、村庄環境整治的既有成果,為這份規劃“經常加班到夜裡一兩點”。

  那京村的底子好,有咖啡、桑蠶、堅果等經濟作物,37戶人家開了9家農家樂。規劃小組把重點放在片區規劃、集體經濟、三產融合上。村裡的小組長肖雲華一直參與其中,對干部回鄉相當高興,“回鄉干部有見識有創意,比如雙頭箐那裡以前是個荒山溝,如今在箐溝裡投放了魚苗,城裡孩子周末來摸魚,可喜歡了!”

  記者發現,干部回鄉為村寨發展帶來現代理念,硬件上設計了停車場、垃圾池、養殖小區等公共設施,軟件上則完善了鄉村振興理事會、合作社、村規民約等,集體經濟發展也納入統籌考慮。

  發展不隻看眼前

  人才資源下沉、本地資源激活,實施規劃要分步長期進行

  臨翔區邦東鄉邦東村的“昔歸”普洱茶名聲在外,古樹茶賣到6000多元一公斤。記者在昔歸村小組看到,古樹茶核心產區的忙麓山范圍內,機動車直接開過來,人來人往吃喝拉撒對茶園生態環境造成壓力。邦東鄉鄉長楊紹查介紹,臨滄市打造“昔歸特色小鎮”,目前正在招商﹔結合上級規劃,昔歸的規劃重點放在茶園環境治理、成立協會自我管理上,避免走普洱茶名山寨私搭亂建、“一富就亂”的老路。

  隨著農村生活水平提高,傳統村落的功能布局急劇變化:一方面,村民富了建起兩層小樓,可垃圾收集、污水處理依然很難,很多村內道路行車擁堵﹔另一方面,脫貧攻堅完成后,貧困村的發展鞏固也需明晰發展路徑。富起來的村子需要規劃,正脫貧的村子更需要謀劃。

  趙國華說,正氣塘的古樹茶不愁賣,全村50多戶人家農民人均純收入保守說過萬元,沒有一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但對正氣塘往何處去,怎樣更上層樓,村小組一班人力不從心。“也懂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但怎麼利用好山林、古茶和祖輩留下的文化,咱一沒經驗二沒資源,干部回來正好補上這個短板,往后發展就有了‘好章程’。”趙國華說。

  規劃做好了,怎麼實施?對此,臨滄市將遴選一批優秀的規劃方案,典型帶動逐步落地實施,此外,村裡也會拿著規劃招商引資。不過,規劃實施起來,會不會造成干部為家鄉拉項目跑資金,搞得各村不公平?一旁的雙江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張龍解釋:“規劃制定和實施相對分離,干部回鄉主要為鄉村振興出主意貢獻智慧,實施規劃要分步長期進行,與片區發展相結合,實施主體還是村民自己。”

  “以鄉愁鄉情為紐帶,推動干部和人才資源下沉村村寨寨,更能調動群眾參與村庄規劃的主動性和話語權。”張龍說,畫好這個“同心圓”,臨滄的鄉村振興才會更實、更美。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28日 11 版)

(責編:張玫、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