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靠天吃飯到吃“旅游飯”
民宿富了梁家溝
換個思路,盤活農家小院
同在西柏坡,境況卻不一樣。
河北平山縣梁家溝村,離西柏坡核心景區僅一公裡,同西柏坡村是老鄰居。憑借家門口的資源,西柏坡村許多村民賣紀念品、開“農家院”,住上小樓。而梁家溝人過去隻能“喝稀的”。
“梁家溝不能燈下黑!”村干部謀劃追趕“好鄰居”。“整舊村、蓋新房,騰出土地建市場,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村主任韓志平說,村裡組織村民、黨員開“諸葛亮會”,引導大家闖新路。
村裡請專業機構設計新居,圖紙不難畫,錢從哪裡來?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干部。村兩委組織黨員商議,帶頭解囊,湊夠啟動資金20萬元。為鼓勵村民建新房,村裡為搬遷建房戶每人補助5000元。沒多久,全村70多戶陸續在新村建新房,按照統一規劃,小院蓋起兩層樓,裝了暖氣。村頭建起小公園,成為村民休閑的樂園。
大學生齊娜娜家在新村第一排,按當地風俗,她結婚前到准婆婆家“看房”。“當時老宅還在山溝裡,等結婚時一看,新的二層樓建好了,比老房子漂亮多了。”
搬了新家,今后咋致富呢?“干民宿唄!”小兩口把二樓的4間房收拾利落,民宿開業了。一開始,受資金所限,硬件不到位。
西柏坡的客流逐年增加,但梁家溝民宿卻留不住人,村干部發現了這個尷尬,看來將就湊合真不行。於是,村裡爭取資金為民宿提檔升級,改造為示范戶。房間改為標間,增設獨立衛生間。
改完硬件,改善軟件。村裡對開民宿的農戶進行禮儀、廚藝培訓,還組織村民到浙江桐廬考察,學人家盤活農家小院。
齊娜娜過去做飯經常夾生,剛學包餃子時,一下鍋,皮是皮、餡是餡,成了一鍋粥。經過培訓,她的廚藝大增,張羅十幾個家常菜不成問題,包餃子成了拿手戲。
經過用心裝扮,民宿示范戶生意日漸紅火,村裡20多戶民宿紛紛仿效改造。過去每間房費不到100元,如今增至150元左右。客人點贊,農戶增收。這不,2016年齊娜娜開回一輛新轎車。
建旅游小鎮,讓農民體面掙錢
緊鄰西柏坡景區,過去梁家溝一些村民在附近擺攤設點,騎著三輪車賣紀念品。韓志平說:“還有人騎著摩托車沿路攬客,跑得飛快,不安全也不文明。”
村干部琢磨:追著游客賣東西,不是長久之計,怎樣讓農民體面地掙錢呢?
新上任的村支書陳志軍是個70后,他有想法、敢干事。“過去村裡人習慣守著小攤,做點小買賣。想做大生意,關鍵是要解放思想,盤活資源。”陳志軍說。
借旅游發展大會東風,去年5月,梁家溝招商引進一家公司,聯手打造西柏坡紅旅小鎮,建起20多個別致的小木屋,作為固定攤位。開發美食一條街,太行山民居風格,引入全國各地名小吃,一店一品。游客進入小鎮,吃住行游購娛全齊。
為保障村民穩定收益,紅旅小鎮每年保底給村裡200萬元,用於村民分紅。“觀念一變,大不一樣!”韓志平說,“荒山禿嶺變成‘銀行’,很多村民現在成股民了。”
去年10月,紅旅小鎮試營業。“三輪商販”陳習強搶先承包一個攤位,“客流越來越大,這裡生意會越來越好!”
眼下,紅旅小鎮的固定攤位已經發包10多個,50多家餐飲開業。旅游旺季、周末尤其火爆,美食街上人流穿梭,歡聲笑語不斷。
吃上“旅游飯”,梁家溝人收入噌噌往上漲,2018年突破1萬元。陳志軍說:“找對路子,一張藍圖繪到底,村裡人就能早日奔小康!”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24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