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扶貧攻堅的見証與沉思
——評長篇小說《鄉村第一書記》
忽培元著 |
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進程中,鄉村振興和農民富裕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但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相對落后與之形成了強烈反差。為了補齊這塊短板,黨的十九大把精准扶貧作為國家三大攻堅目標之一,足見其在國家整體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忽培元所著的長篇小說《鄉村第一書記》,就是一部應時而為的、跟蹤時代步伐、全面、迅捷、深入反映扶貧攻堅現實生活的文學佳作。
中國是個農業大國,曾幾何時,農村題材的文學創作成就斐然,這些年卻逐漸衰落,尤其是反映農村當下火熱生活和變革現實的文學佳作更是鳳毛麟角,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長篇小說卻鮮有聲音。《鄉村第一書記》以敏銳的文學觸角反映當下農村生動復雜的社會生活,展現扶貧攻堅的時代主題,在一定意義上填補了該領域長篇小說創作的空白。這部作品的問世,既體現出作家高度的政治敏銳性、深厚的生活積累和扎實的創作實力,也表達了一個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文化人應有的使命擔當。
《鄉村第一書記》以駐村扶貧干部的獨特視角展現了當下農村豐富多彩的生活面貌,這就跳開了以往農村題材文學創作平鋪直敘的敘事套路,駐村扶貧的第一書記以現代城市人的視角審視農村,這種嶄新的主動式的介入方式容易形成鮮明的對比,直接把讀者帶入預設的文學語境之中,橫斷面呈現出落后農村在時代沖擊下的風雲變幻。這樣的敘事視角,既便於創作迅速進入主題,也便於讀者用現代社會的目光認識和思考農村的現狀與問題,進而通過公與私、新與舊、文明與愚昧、開拓與固守、廉潔與貪腐等林林總總矛盾沖突,鮮活地再現封閉鄉村現代轉型過程中真實的當下圖景。
作家絲毫沒有回避落后農村存在的諸如愚昧、保守、懶惰、貪婪和宗族勢力等方面的種種問題,而恰恰是因為揭櫫並正視這些復雜現實,才讓人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農村落后的歷史根源與現實誘因,感悟到鄉村振興的艱難與迫切,詮釋出扶貧干部身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所面臨的艱辛與不易。作品在真實刻畫了白朗等人在鄉親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頂著層層壓力,克服各種困難,在建沼氣池、改造廁所、生態農業、多種經營和公路硬化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並以此為依據,印証了扶貧所暗合的農民對於美好生活的渴望,熱情謳歌了以白朗為代表的扶貧干部的無私奉獻精神。白朗作為眾多工作在基層農村一線干部的縮影,這一獨特文學形象的出現,有利於全社會真切體諒農村干部的甘苦,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與愛護。
難能可貴是,作品以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作的一條副線,深刻表達了作家對鄉村變革過程中深沉的文化憂思。解決農民脫貧問題,促進農村發展進步是文明的大勢和歷史的必然,但中國農村特有的風土人情、文化形態以及其中所蘊含的特有的鄉村文明和文化觀念,飽含著中華農業文明豐厚的文化基因,鄉村固有的田園詩意不應該在現代化的浪潮中被無情吞食。當下,在推動農村進步和保持農村特色的兩難抉擇間,如何找到一條既不放棄傳統,又能走向富裕的文明之路?作者在書裡雖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卻從文學的形象角度,給人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