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沖鋒號吹響在脫貧攻堅戰場(強軍之路)

本報記者 金 歆
2019年05月20日08:4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在前不久舉行的軍隊參與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上,記者獲悉:全軍各部隊發揮自身特長,綜合推進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已助力2061個村、43.7萬名群眾脫貧摘帽。

   

  隨著駐新疆某師幫扶引進的合作養殖社項目的實施,新疆和田縣巴拉瑪斯村村民人均年收入由不足2000元增加至8357元﹔聯勤保障部隊第904醫院結對幫扶西藏米林縣醫院,每年選派專家骨干蹲點3個月以上﹔南部戰區陸軍引導南寧市西盛村村民發展黑山羊養殖項目,幫助這個村年均增收20余萬元……在脫貧攻堅的特殊戰場上,人民軍隊是一支重要力量。

  藍色光伏板,

  開啟產業脫貧路

  朵朵白雲下,藍色的光伏板發出絢麗光彩。這座光伏發電站的背后,凝聚著軍委后勤保障部官兵的智慧和汗水。

  革命老區陝西渭南市華州區高塘鎮柿村,在2016年前,貧困人口124戶443人。“那時村裡窮,外邊的姑娘一聽是柿村的,都不願嫁到咱這兒……”村民郭濤至今難忘那段艱難的歲月。

  2016年9月,軍委后勤保障部將柿村選為定點扶貧村。紅色土地吹響了脫貧攻堅的沖鋒號。

  經過深入調研論証,后勤保障部決定利用柿村優厚的光熱條件和當時國家的補貼政策,建設光伏發電項目。這一項目既有經濟價值又綠色環保。而且,電站建起來后可以保障電力引水,為養殖種植提供灌溉用水,不用再擔心農作物干旱了。

  然而意見一提出,就引來不少反對。村民對於建光伏電站能否有收益還很不確定。為了打消群眾的疑慮,扶貧干部、聯勤保障部隊某部政委高海科俯下身子入鄉隨俗,從請教耕種學問開始,與村民拉家常,慢慢與村民們打成一片。之后,他就找機會向大家介紹政策,並分析柿村的發展優勢。

  心想事成,擲地有聲。由后勤保障部投資170余萬元、政府扶貧專項資金200萬元的500千瓦光伏發電站,不到半年就竣工了。2018年一年,電站讓村裡100戶貧困戶獲得2次分紅,每戶收益4000元。這一筆收入,一下充實了貧困戶的口袋,讓村庄有了持續收益的原動力。

  “有了收益,我心情特別激動。我把這筆錢用來買化肥了,這樣庄稼能有好收成。”貧困戶郭庚戌激動地說。

  光伏產業又帶動了農業觀光游項目。不久,由政府補助、部隊援助投資的167畝清水蓮菜園扶貧工程成功落地。

  近年來,像柿村這樣以引進產業的方式精准扶貧的例子還有很多。過去3年間,全軍支持發展禽畜養殖、農產品加工等項目8300多個,有效增加了貧困地區的收入,加快了脫貧步伐。

  白衣天使,

  雪域高原送健康

  雅拉香布雪山下,31歲的旦增玉珍拉著女兒的手,焦急地等待著一支白衣隊伍——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藏區包虫病救治分隊。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區同胞,因長期與牲畜接觸,飽受包虫病之苦。對於患上這種傳染病的母女倆來說,這群白衣天使就是救星。

  此時,跋涉幾千公裡來為這對母女登門問診的,是第五醫學中心肝膽外科二中心劉振文主任帶領的醫療團隊。

  劉振文一行從北京一路奔波到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薩嘎縣城,聽說旦增玉珍母女因家庭困難一直未能及時就診,他們顧不上休息,又在雪山深處顛簸了7個多小時,終於趕到目的地。

  冬季的雪域高原,氧氣含量不及內地的一半。頭痛、惡心、胸悶,各種不適一起襲來,劉振文頭暈目眩,然而他還是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

  見到旦增玉珍母女后,醫療隊馬上對她們進行了詳細的檢查。隨后,醫療隊決定讓母女倆跟著隊伍去拉薩做手術。那一刻,旦增玉珍的眼裡盈滿了淚水,這個飽受病痛折磨的藏族母親,幾年來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在黨中央做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后,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響應號召,啟動藏區包虫病救治項目,成為精准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5年以來,第五醫學中心先后派出77名專家,赴藏區開展包虫病流行病學調查、疑似患者篩查和分級治療等工作,共篩查群眾7520人次。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2016年7月21日,第五醫學中心成為全國首家援藏包虫病治療技術幫扶醫院。

  為實現從“輸血援助”到“造血幫扶”,第五醫學中心派出專家赴藏區長期駐點幫帶,牽頭舉辦了藏區包虫病篩查診斷與治療技能培訓班,為藏區的醫務人員進行理論實踐教學……一系列舉措,悄然改變著藏區醫療的面貌,一大批人才和技術,在曾經落后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我們不但要為藏區群眾治療疾患,還要幫帶培養一批醫療骨干,為藏區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高原的風,吹拂著潔白的雲朵。2018年,第五醫學中心作為軍隊唯一代表參加了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回報告。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只是全軍醫療扶貧的一個縮影。截至今年4月,全軍87所醫院累計派出302批1700人次駐點幫扶。今天,由白衣天使組成的隊伍,堅定地行走在醫療扶貧的路上!

  藍天春蕾,

  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2018年9月1日,開學的日子,喀提其村的孩子們像過節一樣高興,因為這一天,他們搬進了新校園。

  新疆和田縣塔瓦庫勒鄉喀提其村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原本,喀提其村隻有一所小學,校舍低矮破舊、設施簡陋,教室窗戶玻璃破損,一到冬天就會透進混著沙子的寒風﹔孩子們連中午吃飯的地方都沒有,隻能散落在各個角落裡蹲坐著吃飯。

  對於喀提其這樣一個人均可耕地面積隻有半畝的貧困村來說,如果不能將教育辦好,那貧窮就會傳遞下去。已經以“藍天春蕾計劃”致力於教育扶貧20多年的空軍部隊,向這個祖國西陲的村子伸出援手。於是,一所現代化的小學在喀提其村拔地而起。

  在反復對接論証、聽取學校意見基礎上,西部戰區空軍幫扶建成了一所佔地82畝、擁有8個多功能教室、可容納35個教學班1500名學生的現代化學校。這所小學配套建成了擁有100台電腦的電教室、900平方米的塑膠運動場和容納上千人的多功能食堂。

  如今,該校成了當地辦學條件最好、規模最大的小學。同時,它也是空軍進行教育扶貧的“藍天春蕾計劃”的一部分。

  扶貧先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全軍在扶貧工作中,始終抓住教育扶貧這一根本大計。156所“八一愛民學校”在革命老區蔓延開來,“藍天春蕾計劃”“武警春蕾計劃”已經助力上萬個家庭的孩子上好學、讀好書。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19日 06 版)

(責編:張玫、王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