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
探索建立長效扶貧模式
社會力量如何參與扶貧?去年,碧桂園明確升級扶貧工作為集團主業之一,全摸查、廣覆蓋、定模式,整合自身扶貧資源,積極探索黨建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以及健康扶貧、美麗鄉村建設等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扶貧方式。其中,打造農產品品類全產業鏈的產業扶貧機制,發展為一大成熟路徑。
“引進新做法后村民收入翻了兩番。” 廣東省英德市橋頭鎮坪山村貧困戶陳結坤高興地說。他加入了碧桂園產業幫扶項目,通過出租農地在家門口實現脫貧。去年,碧桂園整合當地300畝土地建立黑米種植產業基地,採用“公司+專業合作社+村小組+農戶”模式,由合作社機械化代耕,貧困戶享有股份的同時可參與管護,獲得租金、分紅及工資三重收入。發揮集團自身優勢,立足貧困地區實際,堅持精准方略,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這種幫扶模式已推廣到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等9省14縣。
幫“種菜”,還幫“賣菜”。缺乏品牌但特色優質的黑米豐收后,被碧桂園包裝轉化成扶貧自有品牌“碧鄉”產品,通過建立公益聯盟共同體、旗下新零售品牌公司“鳳凰優選”眾多門店、網上平台及參加展會等渠道進行銷售。安徽舒城小蘭花茶葉、陝西耀州和藍田貝貝南瓜……據統計,“碧鄉”目前共挖掘14縣109款優質農特產品,“鳳凰優選”700家門店設立扶貧專櫃。
產銷對接體系越完善,扶貧最后一公裡越暢通。除傳統苗木產業外,碧桂園還優先在貧困縣落地自身最為先進的產業。上個月,碧桂園博睿恩智能建造產業基地落地江西省興國縣,生產的半固態鋁合金壓鑄件等產品可對外租賃,業務開展后預計每年將為當地提供300多個工作崗位。項目一期投資規模約10億元,引入上下游企業,打造智能建造產業高地。
這些年,碧桂園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扶貧新機制。據統計,迄今為止,碧桂園集團及其創始人楊國強在扶貧公益事業方面累計投入超48億元,直接受益人數超36萬人次。從單個項目幫扶、試點駐村、大規模駐村到9省14縣全面推進精准扶貧鄉村振興工作,碧桂園積極探索可造血、可復制、可持續的長效扶貧機制。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10日 1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