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扶貧工作隊的促銷計劃——山西省農業廳的產業扶貧掃描

吳晉斌

2019年03月23日22:33  來源:農民日報
 

  編者按:脫貧攻堅,響鼓重槌。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脫貧致富離不開產業支撐,要大力扶持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農村貧困地區最大的稟賦和資源都在土地和農業上,無論是鄉村振興還是脫貧攻堅,首先要讓貧困地區的農產品賣得出去、“俏”得起來。消費端熱火起來,生產端才有指望,鄉愁才能留守在遼闊的田野上。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已經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消費扶貧”模式:

  本報記者吳晉斌

  去年臘月,在山西省農業廳扶貧工作隊的牽線之下,太原河西農副產品市場為山西最大的貧困縣臨縣搭建了免費銷售平台,來自臨縣中鷹大紅棗產業有限公司等35家農產品企業的八大類120余種綠色農產品在市場展銷5天。

  太原河西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山西省最大的農產品市場,不僅保障供給太原的菜籃子果盤子,而且還輻射著蓋山西全省、陝北等區域的鮮活農產品供應。

  流通企業不僅具有銷售的平台優勢,而且也有為貧困山區農產品賣難解憂的意願,在扶貧工作隊的協調下,雙方很快達成了無償為貧困縣提供場地的協議。

  臨縣位於呂梁山集中連片貧困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同時,臨縣也是紅棗、核桃、小雜糧等農產品生產優勢區。紅棗種植面積達82萬畝,居全國縣域之首。綠色紙皮核桃種植規模突破30萬畝,盛產的腎型大豆綠色純天然。此外,新培育種植的“棗木香菇”,成功出口韓國。

  短短4天時間,參展企業攜帶的農特產品銷售一空,成交額達到300余萬元。嘗到甜頭的臨縣正在政府和工作隊的牽頭下與河西農產品洽談開通臨縣農特產品省城直銷通道的工作。一個貧困山區農產品進城,推動消費扶貧的市場路徑由此打開。

  2018年以來,山西省農業農村廳駐臨縣扶貧工作隊以該廳包扶的六個村為基礎,積極搭建產銷橋梁,探索各種消費扶貧方式,強化市場手段,建立了貧困群眾增收和幫扶村精准脫貧的可持續機制。

  2019年1月24日,山西省農業農村廳扶貧工作隊與駐地的龍頭企業山西歐萊特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扶貧點農產品收購合同。

  在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山西省農業廳幫扶的貧困村圍繞企業加工原料需求,調整種植產業結構,強化了原料基地建設。目前,已在大禹鄉的10個農業農村廳幫持村落實了1250畝“腎型大豆”種植、7000畝的核桃提質增效和1800畝的核桃嫁接改良基地。

  同時,53個農業農村廳派駐在臨縣的第一書記村已經規劃建設了2萬畝紅棗嫁接改良基地項目,現已與臨縣紅棗局進行了溝通與申報。

  這些農產品訂單與生產基地項目的有效對接,解決了臨縣大豆、紅棗與核桃收購的難題,實現了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為企業消費扶貧提供了支撐,同時,打通了幫扶村農產品流通環節,推進了訂單農業和精准脫貧的有機結合。

  此外,春節前后,扶貧工作隊動員幫扶干部開展“以購代捐”消費扶貧活動,共慰問走訪貧困戶240戶,消費扶貧金額5萬余元,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同時,工作隊在單位的支持下,搭建了農產品進機關食堂的直銷渠道,目前,已消費臨縣農特產品近萬元。

  “我們讓貧困戶拿出優質農產品來銷售,把這次公益性購變成以后的重復消費,從而建立一種可持續的市場化的消費扶貧機制。”扶貧工作隊隊長李慧芳說。

  3月5日,扶貧工作隊將在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大院舉辦“山貨進機關,消費促脫貧活動”。

  “我們將借助資源優勢,把全省知名的電商平台吸引到活動中,來採購臨縣的優質農產品做電商銷售,從而進一步拓寬臨縣農特產品銷售渠道,建立與電商平台的合作關系。”李慧芳說。

(責編:張桂貴、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