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扶貧頻道

山東東營連續33年共下派干部3579人次

下派幫扶路,一批接著一批干

本報記者  劉成友
2018年12月04日08: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房前屋后樹成行,豬圈沼氣廁旁藏。台田冬棗棉花旺,桃李瓜果甜又香。”這幅美景,說的是山東東營市河口區六合街道后畢村的田園風光。村支書劉增光滿懷感激地說:“這離不開市裡干部下派幫扶。10多年前,連續3批,9個干部,吃住在村裡,一批接著一批干,才有今天的好光景。”

  “一批接著一批干”,正是對東營干部下派幫扶的生動概括。這項始於1985年的工作,33年來共下派3579人次,長流水、不斷線,帶富了群眾和集體,密切了干群關系,培養鍛煉了年輕干部,積蓄了鄉村振興、持續發展的動能。

  33年不斷線,細流匯成河

  東營因油而興,1983年建市,一頭是工業勃興,城市發達﹔另一頭卻是農村貧瘠落后,茫茫黃河鹽鹼灘,當地人戲稱“一望無際,再望無際”,城鄉差距大。如何幫扶農村、縮小城鄉差距,成了歷屆市委市政府的“心頭難”。

  今年63歲的王志國曾擔任第二任下派辦主任,他回憶,那時東營農村又窮又破,村裡大都是矮舊的土坯房,很多農家床上鋪的是干草,冬天連煤炭爐子都點不起。“起初,有的下派干部不安心在村裡工作,有的部門重視不夠,加上缺乏管理經驗,成效一般。”王志國說,“后來我們深入調研,嚴格管理、監督和考核,下派干部由原來地方管理改為我們直接管理,成績優秀的盡快提拔重用,效果好多了,外地紛紛來學習東營經驗。”

  市住房公積金中心副主任牛連國,1993年隻有25歲,由財政局選派到利津縣北宋鎮南宋村。第二年冬天結束幫扶時,村裡土路硬化了,10個蔬菜大棚裡一片綠油油,他也光榮入黨。“現在家家戶戶都種大棚,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他欣慰地說。

  東營市委組織部調研員徐梅清介紹,33年的下派幫扶,大體分為三個階段:扶貧階段,主要解決基礎設施和貧困群眾實際困難﹔扶強階段,從2003年第十二批開始,促弱扶強,強班子、調結構,增強自我發展能力﹔扶優階段,從2013年第十七批開始,加大文化知識和智力幫扶力度。“這三個方面,在不同時期既相互交融又各有側重,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注入時代內涵,增強發展活力。”徐梅清說。

  各方努力,換來日新月異的變化。東營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3年的3510元躍升到2017年的16252元。地處黃河入海口南側的墾利區西隋村,全村189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7戶61人。村子雖小,幫扶“一個都不能少”。3年前,東營市氣象局干部呂振峰來這裡挂任第一書記,短短兩年,累計爭取幫扶資金2300萬元,實施9個幫扶項目。村民聯名寫信挽留,摁下143個紅手印。54歲的呂振峰,去年又開始了他的第二個幫扶期。

  下派常態化,干部受鍛煉

  在東營,下派干部多年來在區縣設立工作隊,隊長選派市直單位優秀副縣級干部擔任,同時挂任所幫扶縣區委常委。目前的第十九批駐利津縣下派工作隊共有60個工作組,佔全市的一半。東營市直駐利津縣下派工作隊隊長史賢慧說,工作隊組建了8個互助平台,涉及金融、司法、農業等多個領域,信息互通,共同協作,凝聚合力。

  “機制健全,才有好的成效。”東營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朱開國介紹,歷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派幫扶,形成了下派常態化、工作目標化、幫扶梯隊化的格局,“就拿幫扶期來說,從最初每批為期一年,調整為一年半,后來又調整為兩年,這更有利於干部成長鍛煉,有利於群眾得實惠、幫扶更到位。”

  下派幫扶,為干部提供了鍛煉成長的舞台。干部們通過發揮部門優勢和專業特長,帶來碩果累累:市稅務局選派干部張俊華,收藏了3000多部電影拷貝,義務為村民放映紅色老電影,還為村裡引進板材廠﹔市財政局選派干部高希超,引導村民發展特色種植,搞農超對接﹔市司法局選派干部毛杰幫村裡擴建百畝大棚,建起法治文化廣場,村集體年收入達20多萬元……

  多數下派干部雖生在農村,但工作后長期在機關,缺乏基層閱歷和能力。下派幫扶,讓他們補上了“基層課”“群眾課”。據統計,30多年來,先后有600余名下派干部走上縣處級領導崗位。

  “以前在公安局,接觸不到這麼繁雜的工作,下派忙扶貧、忙產業、忙建設、忙民生,個人得到了全面鍛煉。”市公安局第十九批選派利津縣七一村干部宋維超說,“看看貧困戶的生活,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再發牢騷。”

  打造好品牌,打開新局面

  如今在東營基層,村支書遇到組工干部,說得最多的一句就是:“給我們派個工作組來吧!”

  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楊學義下派幫扶期間,有一次回老家東營區楊集村,村干部問他:你咋不來幫幫咱村?這讓他滿心歉疚。兩年后,楊集村也盼來了幫扶干部——市衛計委宋勇。短短兩年,村委會大院、衛生室、自來水、閉路電視、硬化街道,一應俱全,村裡大變樣。

  “幫扶結束離開那天,不少村民拿著花生和地瓜來送行,村支書卜祥山在大碗裡倒上啤酒,邊喝邊流淚,說大家伙兒都舍不得你們走啊!我也任由淚水流淌。”現任市衛計委副主任的宋勇,一談那天的情景還會眼眶濕潤。

  這樣讓人感動的場景,銘刻在很多人的內心深處。下派干部,與農民建立了深厚感情,密切了干群關系。

  曾選派幫扶河口區寶一村的市發改委干部張秀忠清楚地記得,一次他到貧困戶家裡,老人遞過來一碗茶,碗裡茶鏽斑斑。他頓了一下,咕咚咕咚喝下去,老人忙不迭又斟了一碗,打開了話匣子。“如果你沒喝下那兩碗茶,他就不會和你交心,將心比心嘛!”張秀忠說。

  這種感情,也深藏在下派干部家人的支持裡。市公安局第十四批選派干部王平原,父親是轉業干部,得了重病后,還要求到兒子幫扶的村子去轉轉看看,聽到兒子介紹幫扶帶來的變化,老人倍感欣慰。

  “以前村班子渙散,開會都湊不齊人,村裡沒人辦事,鄉親們干著急。”今年村“兩委”換屆選舉,市人社局下派干部劉相波當選為村支書,很快打開了新局面。“班子成員和村民們對我的認可,讓我最感動。”劉相波說。

  “下派幫扶,廣大農民有期盼,干部鍛煉有需求,一定要把這個品牌打造好,長期堅持下去。”東營市委書記李寬端表示。


 

(責編:蔣琪、張桂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