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發展協調省份”浙江是如何煉成的

方問禹 陶虹 屈凌燕

2018年11月19日08:17  來源:新華社
 
原標題:“城鄉發展協調省份”浙江是如何煉成的

城鄉居民收入比2.05,全國各省(區)最低,全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度91.6%,2015年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貧困現象……作為全國城鄉發展協調的省份之一,浙江是如何煉成的?記者對此採訪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員會專家、被稱為“超級農民”的顧益康教授。

堅持走統籌城鄉發展的路子

“城鄉關系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關系。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經濟社會發展走在全國的前列,其中一條很重要的經驗就是堅持走統籌城鄉發展的路子。”顧益康說。

顧益康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以鄉鎮企業為代表的浙江民營經濟異軍崛起、長足發展,一部分先富起來的農民開始向城市集聚,一部分先富起來的農村率先城鎮化,城鄉發展差距也逐漸拉開。

2003年7月,浙江省委提出實施“八八戰略”,從浙江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發展階段實際出發,明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2004年,浙江省制定實施《浙江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綱要》,以“六個城鄉統籌發展”來引領浙江城鄉一體化。

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農村任務最繁重的實際出發,浙江省開始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開創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的新征程,有效縮小了城鄉發展差距。

2003年以來,浙江省久久為功、扎實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取得了顯著成效。期間,浙江省累計有2.7萬個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設,佔全省建制村總數的97%﹔74%的農戶廁所污水、廚房污水、洗滌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的建制村全覆蓋,41%的建制村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如今行走在浙江城鄉之間,美麗公路串起“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示范縣”“整鄉整鎮美麗鄉村”“精品村”“美麗庭院”,城市文明與鄉村風情深度融合,呈現一幅全景式美麗畫卷。

城鄉關聯發展下的“鄉村三變”

顧益康認為,回顧浙江40年改革開放的歷程,實際上是一條從“自發的”到“自覺的”統籌城鄉發展的路子。在這條路子的引領下,浙江城市與鄉村的發展經歷了三個相互關聯的階段,鄉村形態功能不斷演變。

——鄉村裂變:20世紀80年代初農村實行包產到戶的改革,使農業集體化經營體制轉變為充滿活力的家庭經營體制,浙江鄉鎮企業、民營經濟由此開始迅速發展。延續20多年的農村工業化,促進農民分工、分業、分化,一部分農民、農村先富起來,同時,農業邊緣化、農民老齡化、農村空心化等“三農”問題也開始出現。

——鄉村蝶變:浙江省以“八八戰略”為統領,從2003年開始推進以“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為抓手的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以及統籌城鄉的基礎設施建設,到2008年又提出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的新目標、新方向。十五年久久為功,帶來浙江廣大農村地區面貌巨大變化,城鄉漸顯彌合之勢。

——鄉村聚變:黨的十八大以來,東部發達地區率先進入后工業化、后城市化時代和生態文明新時代,城鄉關系出現新變化,城鄉經濟社會、產城空間、生產生活生態等全面融合發展。浙江鄉村生態、人文優勢凸顯,吸引城裡人、年輕人到鄉村旅游、投資、創業,資源要素逐步向鄉村集聚。

農產品共享集散平台、生態循環種養系統綜合服務商、LED燈植物工廠……近期舉行的鄉村創業創新大賽上,浙江農業新業態百花齊放。既有田園牧歌,又貼近都市生活的浙江現代鄉村,正成為年輕人干事創業的新熱土。

改革驅動城鄉協調發展

舉辦首屆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的浙江德清縣,城市與鄉村的界線已經模糊。2010年至今,這個戶籍人口不到50萬的江南小縣,陸續承接了65項省級以上改革試點。

從“多規合一”讓一張藍圖繪到底,到戶籍制度改革抹平身份証背后的33項城鄉待遇差異﹔從率先實施生態補償“讓葉子變票子”,到全國首宗村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民也能獲得土地溢價收益﹔從民宿經濟異軍突起,到聯合國世界地理信息大會落戶本地……

“城市和鄉村確實是一個誰也離不開誰的生命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顧益康表示,浙江統籌城鄉發展和“鄉村三變”的發展趨勢,讓人們對城鄉關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對於浙江更好推進城鄉協調發展,顧益康認為,仍然要以改革驅動,進一步推進城鄉綜合配套改革,逐步消除城鄉二元分割的體制機制和法律政策的影響。

“這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顧益康認為,要從城鄉是一個生產共同體、消費共同體、投資共同體、社會共同體、生態共同體的新認識,探索推動城鄉戶籍制度、土地制度、財產制度、產權制度、公共服務制度、社會治理制度等系列改革,促進人才、資本、技術、文化等要素自由流動、優化組合,形成城鄉互聯互通新局面。

(責編:蔣琪、張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