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新華村民金德瑛返鄉養鵝喜脫貧

2018年11月13日08:59  來源:貴州日報
 
原標題:新華村民金德瑛返鄉養鵝喜脫貧

人勤鵝肥。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充滿詩情畫意的江南水鄉風光,如今在凱裡市下司鎮新華村顯現,大白鵝讓返鄉農民工金德瑛找到了創業脫貧致富路。

跟很多農民一樣,為掙錢改變貧困面貌,年輕的時候,金德瑛和丈夫汪樹榮便背井離鄉外出打工,到廣東多個地方,一去就是20余年,兩個兒女成為了留守兒童。

打工中,金德瑛和丈夫汪樹榮常常多地輾轉,加上家中老少病痛來回照看,每年花在路上的車費就用去很多,一年到頭下來,掙不了幾個錢。

隨著年齡的增大,金德瑛覺得一直在外打工不是長久之計。經過深思熟慮之后,金德瑛和丈夫汪樹榮決定回鄉創業搞養殖。“因為老家新華村這邊一直都有養鵝的傳統,所以我當時就優先考慮養鵝。”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金德瑛和丈夫選定獅頭白鵝作為自己的養殖品種,獅頭白鵝最主要的優點是抗病性好,飼養成本低。

今年春節過后,金德瑛和丈夫在一塊3000余平方米因干旱而撂荒的田土上建起了養殖棚和管理用房,引進了自來水,開挖了水塘,全家人搬到管理用房生活,一門心思都放在養鵝上。

今年4月中旬,金德瑛和丈夫買來鵝苗1700隻,當時正是雨季,遇上山洪暴發,加上沒有規模養殖的經驗,沒有事先採取防護措施,買來的鵝苗一下淹死了近700隻,損失慘重。

“當時自己對於規模養殖可以說一竅不通,村裡沒有大規模養鵝的經驗可學,一切都要自己摸著石頭過河。”痛定思痛,金德瑛和丈夫一有空就到周邊的一些規模養殖場考察學習,了解養殖場地選擇和養殖技術的要領和關鍵。

“養鵝關鍵要把控好三點:一個是場地要達到隔離條件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利於防洪防火等要求,另一個是飲食的干淨衛生,還有一個就是嚴格控制溫度和濕度。”金德瑛介紹道,“隻要這幾點能夠把控好,就沒有太大問題。”

在金德瑛和丈夫的精心飼養下,在洪水中幸存下來的1000余隻鵝苗存活率達到了96%。

為了提高鵝肉的品質,金德瑛和丈夫對鵝採取放養的辦法,經過放養的白鵝抗病力強,肉質好,死亡率低。同時,他倆還在建場之初,就事先種植了10余畝皇竹草,種草養鵝,並買來機械設備,把皇竹草砍細,拌上糠麩、麥麩、秕谷和豆粕等,一起喂鵝,成本低又環保健康,從來不去市場上買飼料喂。

4個月過去,金德瑛和丈夫養的鵝,每隻重量都超過了6斤,開始上市。

談到今后的打算,金德瑛說,她要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加上不久前購進的1000隻鵝苗,今年要出欄2000隻白鵝,摘掉貧困帽子,明年養鵝要擴大到4000隻以上,還要成立合作社,帶動周邊的農戶一起養鵝脫貧致富。

(記者 蔣建民 李君榮)

(責編:張學娟(實習生)、蔣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