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受訪者曾囤貨又后悔 男性后悔比例更高

杜園春 李丹妮

2018年11月13日08:30  來源:中青在線
 
原標題:七成受訪者曾囤貨又后悔

不少人在“雙11”購物節趁便宜囤很多東西,之后很長時間都用不完。囤積的物品不僅佔用了家中空間,降低生活舒適度,過了保質期還會造成浪費。你喜歡囤貨嗎?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17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4.5%的受訪者在“雙11”購物節趁便宜囤了貨,日用家居、服裝鞋帽和母嬰用品是人們最常囤的品類。73.3%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有囤貨后又后悔的經歷,男性受訪者比女性受訪者比例更高。面對電商購物節,83.3%的受訪者表示比以前更冷靜了。70.5%的受訪者建議做好購物清單,有計劃地消費。

受訪者最愛囤日用家居、服裝鞋帽和母嬰用品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廣播電視專業大三女生柳甜(化名)每年都在電商購物節期間囤貨。“上次囤貨花了我三分之一的生活費,主要還是一些日用品。今年‘雙11’前一周,我就去網上看優惠方式和力度。”

重慶大學大數據與軟件學院大三男生楚越(化名)一年大概囤貨三四次。“今年一進11月,我就把要買的東西陸續加入購物車,同學間也會互相討論和推薦,我還特意為這段時間購物存了錢。”楚越說,他的同學中,有人購物后收到快遞都來不及拆,在宿舍堆了一大堆。

調查顯示,84.5%的受訪者在“雙11”購物節囤了貨,交互分析發現,男性囤貨的比例(88.1%)比女性高(84.8%)。83.0%的受訪者表示身邊喜歡通過電商平台囤貨的人多,其中19.7%的受訪者表示非常多。日用家居(63.0%)、服裝鞋帽(52.0%)和母嬰用品(45.0%)是人們最常囤貨的品類,其他還有:食品酒水(37.2%)、箱包首飾(34.5%)和音像圖書(8.8%)等。

華東師范大學商學院副教授薛海波介紹,人們的消費動機有許多種,“有人在消費之前就想好,等到一個時間點再做採購。也有人看到了優惠活動,即使沒有即時需求也依然購買。還有的人消費是有誘發因素,比如計劃減肥,雖然一件衣服現在不合身,但未來可能合身,就會引起消費。”他表示,消費決策的前因是多種多樣的,購物節時,人們可能更多是被價格這個因素所激發。

70.5%受訪者建議提前做好購物清單,有計劃地消費

楚越曾在一次購物節囤了一箱面膜,到現在也沒用完。“沖動購物的次數多了,現在我面對購物節淡定了許多”。

“許多東西看著便宜就想買來試試,其實根本用不上。”柳甜說,有次“雙11”購物節她沒搶到喜愛的衣服,又舍不得放棄折扣,就買了其他款,結果至今也沒打開包裝。

調查中,73.3%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有囤貨后又后悔的經歷,交互分析發現,男性囤貨后會后悔的比例(75.9%)比女性偏高(70.8%)。面對電商購物節,83.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比以前更冷靜了。

人們怎麼看待在購物節囤貨?調查顯示,58.8%的受訪者認為一次多買些省時省力,51.3%的受訪者認為趁價格優惠買東西省錢,49.2%的受訪者認為囤太多東西用不完是一種浪費,33.3%的受訪者表示囤積的貨物佔據家中空間,影響生活質量,23.9%的受訪者認為沖動購買了不需要的商品其實是“吃虧”了。

楚越認為,面對購物節,人們應該理性消費,同時更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一些促銷陷阱欺騙。

柳甜認為,購物節的設定就是方便和回饋消費者的,人們應該提前想好需要什麼,花更少的錢買到更好的。

消費者應如何對待電商購物節?調查中,70.5%的受訪者建議提前做好購物清單,有規劃地消費,60.6%的受訪者建議克制消費沖動,隻買真正需要的,59.4%的受訪者認為要根據自身消費水平適量購物,32.2%的受訪者認為要理性,不要貪“小便宜吃大虧”。

薛海波表示,通過電商平台消費者很容易接觸到更多商品,所以要更加理性。“購物節中的消費數據反映了我們消費者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也表明電商平台已經逐漸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但同時,電商平台的商品品質也常被很多人詬病,而且如果一個品牌的折扣非常低,大家就會對其品質產生懷疑。所以說,好的品牌要用產品品質、品牌形象、情感、價值觀等來吸引消費者,贏得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如何做出一個好的品牌,用品牌去吸引消費者,我想這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參與本次調查的受訪者中,男性佔49.3%,女性佔50.7%。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受訪者佔27.4%,二線城市的佔52.1%,三四線城市的佔18.2%,縣城或城鎮的佔2.0%,農村的佔0.3%。

 

(責編:蔣琪、張桂貴)